导图社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
这是一篇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一、隋朝(完善):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唐朝(完善):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宋朝(加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四、元朝(新发展):忽必烈创立了行省制度,五、明朝(强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六、清朝(顶峰):清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七、君主专制制度的
编辑于2025-11-19 15:34:12这是一篇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一、隋朝(完善):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唐朝(完善):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宋朝(加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四、元朝(新发展):忽必烈创立了行省制度,五、明朝(强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六、清朝(顶峰):清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七、君主专制制度的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史世界史标志性事件汇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战争开始的标志,*战争结束的标志,*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事件,*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史考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远古人类:,2.原始农业:,3.早期国家:,4.春秋战国:,5.秦朝:,6.西汉:,7.东汉:,8.秦汉科技与文化:,9.三国鼎力:,10.两晋:,11.南北朝时期:,12.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13.隋朝:,14.唐朝:,15.隋唐科技与文化:,16.北宋:,17.南宋:,18.两宋科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一、隋朝(完善):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唐朝(完善):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宋朝(加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四、元朝(新发展):忽必烈创立了行省制度,五、明朝(强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六、清朝(顶峰):清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七、君主专制制度的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史世界史标志性事件汇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战争开始的标志,*战争结束的标志,*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事件,*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史考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远古人类:,2.原始农业:,3.早期国家:,4.春秋战国:,5.秦朝:,6.西汉:,7.东汉:,8.秦汉科技与文化:,9.三国鼎力:,10.两晋:,11.南北朝时期:,12.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13.隋朝:,14.唐朝:,15.隋唐科技与文化:,16.北宋:,17.南宋:,18.两宋科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皇权的加强有利于中央政局的稳定;中央集权制度强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2)皇权极度的膨胀,易形成暴政,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皇权的加强,不利于科学决策,容易使国家走向歧途。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一、隋朝(完善):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唐朝(完善):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1.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思想):
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明白人民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
②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③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人才济济。有敢于直言的魏征(进谏200 多次),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贞观时期的革新举措
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③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经济上:
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影响:
唐大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统治举措:
①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她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注重选拔和考察没有显赫家世背景的普通士人,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也使贤能之士脱颖而出。
②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③影响: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唐玄宗前期统治(改革)举措:
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影响: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宋朝(加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上(兵)一加强兵权:
①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他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行政上(权)一加强行政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在地方: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吸取五代武将控制地方的教训,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财税上(钱)一加强财权:
宋太祖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作用: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四、元朝(新发展):忽必烈创立了行省制度
1.忽必烈治理国家措施:
①接受汉人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 ”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②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作用
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认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
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元朝的统治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
行政--设中书省(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各项政务;军事-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政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监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在地方:
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除今山东、山西、河北(腹里)等地直属中书省管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这一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影响: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对边疆的管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东南地区(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西北地区(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西南地区(西藏)
①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意义: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五、明朝(强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
1.政治上--全面改革官制
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提升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军事上:为分散兵权,明太祖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在地方: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 明太祖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思想上一一八股取士
4.司法上--设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和明成祖设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强化皇权的影响:
①中央和地方各部门互不统属,又相互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六、清朝(顶峰):清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
1.政治上--设立军机处
①清初:还保留着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
②康熙: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③雍正: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军机处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换地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换地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军机处特点:简、速、密
军机处作用: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
提高了决策效率,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思想上--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七、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基本趋势:
矛盾一: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矛盾;
矛盾二:中央君权和相劝之间的矛盾。
2.两大基本趋势(特点):
趋势一:相劝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强化;
趋势二: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3.封建君主统治的特点
①皇权至高无上,总揽一切权力
②等级森严
4.历代王朝的吏治措施(七下部分):
●北宋:在各州府设通判,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纠察百官善恶。
●明朝:建立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西厂),监视官员。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澄清吏治;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缓和社会矛盾。
5.对整顿吏治的认识
①吏治关乎民生及时局安危,整顿吏治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的意义。
②要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反腐倡廉,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③要提高官员勤政为民的思想觉悟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