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苏东坡传》卷二 14 逮捕与审判
本章主要介绍对苏轼一生影响巨大的“乌台诗案”,涉及到反对派的弹劾、苏轼的受捕、苏轼亲朋的营救以及最终的审判。
苏东坡一生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年少有为、仕途不顺、黄州修炼、东山再起和再遭贬谪。苏东坡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这是一篇关于《苏东坡传》的思维导图,介绍了苏东坡坎坷的一生,了解这个人的生平,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的诗词。
苏东坡传中工程与赈灾一章主要讲解苏东坡在任杭州太守时,解决杭州百姓的用水问题及救助灾民等事宜,感兴趣的朋友收藏下图阅读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苏东坡传》
卷二 /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弹劾→逮捕
徐州→湖州
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
谢恩奏章
苏轼到任后,例行公事呈上谢恩奏章,谢了几句朝廷当权派觉得有点儿过分的话(直接指明那些小人),古之文人学者,因为没有民权的保障,在措辞造句上,便发明出一种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的表现法,而阅读的学者也养成一种习惯,乐于于字里行间之中寻求含义。
弹劾
神宗元丰二年六月,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四句挑出来,说他蔑视朝廷而开始弹劾他。数日之后,御史台的舒覃随同弹劾(找了几首苏的诗,内容涉及农人青苗款、农人三个月无盐吃,还有燕子与蝙蝠政论的寓言)苏东坡不忠于君。随后御史中丞李定(曾隐瞒母丧,司马光骂他禽兽不如)上表,陈述苏东坡必须因无礼于朝廷而斩首。
使者竞赛
李定派人到湖州免去苏东坡官职,再押解入京受审
朝廷使者的儿子再靖江忽然生病,耽误了半天形成
苏东坡好友王诜赶紧派人给南部的苏子由送信,子由立刻派人告知苏东坡
子由派的使者先到
受捕
官差到时,苏东坡正式身穿官袍,足蹬高靴,站在庭院中,手执笏板。
家中决定由长子迈陪同前往
太守官衙的人全部吓得躲躲藏藏;但是老百姓都泪下如雨,出来看太守起程
官差与士兵的态度与办事的要求都蛮横无理,后来苏东坡在上哲宗皇帝书中,说他们逮捕太守犹如捕盗
牢狱→审判
四个月又二十天
苏东坡是七月二十八日由官家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皇家监狱。审问期间很长,前后四十几天。 审问在八月二十日开始,被告自称年四十四岁(按西方计算法为四十二岁),然后叙述世系、籍贯、科举考中的年月,再叙历任的官职,又把由他推荐为官的列出姓名。审问终结,大概是十月初,证据呈给皇帝。 神宗皇帝从无意杀害苏东坡,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使舒覃、李定大失所望,皇帝把苏东坡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在旧年除夕,苏东坡被释放出狱,在狱中共度过四个月又二十天。
狱卒心肠非常好,大概知道他是谁,对他十分恭敬,每晚给他热水洗澡
关于送饭的小故事
苏东坡与儿子约好,儿子只许送蔬菜和肉食,倘若听到坏消息,则送鱼
一次,苏迈要离京去别处借钱,于是把送饭这件事交给朋友办,但忘了告诉其暗号
朋友送去熏鱼,东坡大惊,于是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措辞极为悲惨
子由接到后伏案而泣,不肯收,将诗还给狱卒(诗在狱卒手中,会有很大用处,狱卒按照规定必须把犯人写的片纸只字呈交监狱最高当局查阅,最终会传到皇帝手中),结果皇帝看了,十分感动,最后即使御史台施加压力,皇帝判得却很轻。
指控
在弹劾表中,舒覃和李定挑选苏东坡在各个时期所写的诗,对其指控,有的十分牵强,有些完全是强词夺理的指责。
营救
张方平和范镇正设法营救,总括起来,他认为坦诚的批评与恶意的中伤显然有别。 仁宗的皇后,一向支持苏东坡,这时染病而死。 去世前曾对皇帝说:苏东坡兄弟二人中进士时,先帝很高兴,曾对家人说他那天为子孙物色到两个宰相之才。这都是小人跟苏东坡作对,他们没办法在其政绩上找毛病,想由他的诗入他于罪。
在受到牵连的人之中,三人受的处罚较重
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与苏东坡,并时常与他交换礼物,且身为皇亲不能早日将诽谤诗交出,消除一切官爵
王巩,他并没有从苏东坡手中得到什么毁谤诗,也许是御史台为了私人仇恨,要处置他
子由,因为家庭原因,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离黄州约一百六十里,任筠州酒监
其他相关人,打的罚红铜三十斤或二十斤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