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民收入核算学习笔记
下图总结了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消费、储蓄和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
编辑于2021-09-14 21:50:08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含义: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地位: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3.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形态:
(1)价值形态 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收入形态 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产品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4.国民总收入(GNI):就是过去所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5.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1)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2)国民总收入: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概念。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三种方法: (1)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2)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3)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1)含义: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公式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 (1)指劳动者从事生厅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폼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 (2)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都列入劳动者报酬。 属于居民 固定资产折旧: 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严损耗价值按规定比率提取的计入生产成本的折旧费。 属于企业、单位 生产税净额: (1)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2)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属于:政府 营业盈余: 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 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计入营业盈余中。 属于企业、单位
3.支出法一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1)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公式:支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3)净出口: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去进口价值后的差额。 (3)公式扩展:GDP=C+I+G+(X-M) 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先不考虑折旧,这样的经济体系模型称为两部门经济。
2.推导投资恒等式 ①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GDP=Y=C+I ②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S):GDP=Y=C+S。 ③GDP=C+l=Y=C+S,即C+I=C+S——I=S——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三部门经济假设: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构成了三部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经济。
2.分析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Tr表示转移支付。
3.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 ②从收入角度看,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总收入:Y=C+S+T ③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因此有: GDP=C+I+G=C+S+T=Y——I+G=S+T——I=S+(T-G) I—投资,Y—总收入, S—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 T—政府税收,G—政府购买,T-G—政府部门的储蓄 S+(T-G)—整个社会的储蓄 即:I=S+(T-G):投资=私人储蓄+政府部门的储替,表示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備蓄和政府储蕾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四部门经济含义:包括消费者(居民)和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2.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 ②从收入角度看,假定总收入不变,GDP=Y=C+S+T。 ③总支出=总收入,所以, C+I+G+(XーM)=C+S+T——I+G+(X-M)=S+T 可以简化为:I=S+(T-G)+(M-X) (M-X):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 I=S+(T-G)+(M-X)的等式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国外部门(境外部门)
【总支出GDP:C+I+G+(X-M)】=【总收入Y:消费C+储蓄S+政府净收入T】
I=S+(T-G)+(M-X)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一)消费理论
1.英国凯恩斯消费理论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MPC=∆C/∆Y,或β=∆C/∆Y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増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3)0<MPC<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把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C=α+βY 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β—边际消费倾向 βY—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1)平均消费倾向(APC):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 比例,用公式表示为:APC=C/Y=α/Y+β 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3)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2.美国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该理论认为: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2)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年青时期:收入低,消费高。储蓄很小甚至是零储蓄和负消费。
中年时期:收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一方面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用于防老。
老年时期:收入很低,消费超过消费。主要是过去积累的资产收入。
(3)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的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家庭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那么,一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就是:C=a*WR+c*YL WR:财产收入 YL:劳动收入 a: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c: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4)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实际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如果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 如果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3.美国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1)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2)该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的收入和持久性的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定的函数:Ct=c*YPt Ct:现期消费支出;c:边际消费倾向;YPt:现期持久收入
(二)储蓄函数
1.收入=消费+储蓄 —储蓄=收入-消费 —S=Y-C=Y-(α+βY)=-α+(1-β)Y MPS=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1,所以:0<MPS<1 平均储蓄倾向=S/Y=-α/Y+(1-β)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2)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即APC+APS=1。 (3)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即MPC+MPS=1。
(三)投资函数
1.投资含义 (1)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例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即形成资产的活动投资。 (2)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2.决定投资的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 次要影响因素:预期通货膨胀率,折旧。
3.实际利率与投资的关系 如果企业贷款投资,投资的成本就是利息;如果企业用自有资本投资,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仍可认为投资的成本是利息。决定利息的直接因素就是实际利率,因此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 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减少。反之则反,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如果假设投资和利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则投资函数可写成: l=l(r)=e-dr e:自主投资,与利率无关,即使利率为零也会存在。 -dr:引致投资,随利率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
(四)投资乘数
1.乘数: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2.乘数分类: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等。
3.投资乘数:増加一笔投资∆I,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初始投资量,而是初始投资量的若干倍,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4.投资乘数表达式 投资乘数K=∆Y/∆I=1/(1-β)=1/S S:边际储蓄倾向,β:边际消费倾向
(五)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 Y=α+βY+l Y=(α+I)/(1-β) α—自发消费 β—边际消费倾向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总需求
1.总需求的含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況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1)利率一反向变化 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使总需求成少。反之则反。 (2)货币供给量一一同向变化 (3)政府购买一一同向变化 (4)税收一一反向变化 (5)预期 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是增长的则会扩大投资,如果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是增长的,也会增加消费,这都导致总需求增加。 (6)价格总水平ー一反向变化
3.总需求曲线 (1)向右下方倾斜 (2)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 1)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会使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提高,其消费需求会増加一一财富效应。 2)对投资的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人民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并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增加投资成本,使投资需求减少,而且也会使居民住宅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利率效应。 3)对出口的影响: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使国内产品价格升高,进口产品相应便宜,进而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吸引国外资本流入,给本国货币带来升值的压力,从而使得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出口需求相应下降一一出口效应。
(二)总供给
1.含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2.影响因素 (1)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決于企业的利润水平,決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2)决定总供给的其他因素:预期、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外部冲击”因素。
3.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图7-5) 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图7-6)。
如图7-7,把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和总需求曲线AD结合起来 可以分析短期中价格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总需求曲线与短期供给曲线相交的总产出为均衡总产出,价格为均衡价格总水平。 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増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由于总需求增长,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平行移动为AD2,而总供给曲线SRAS不变。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相交点从E1移动到E2,价格总水平从P1上涨到P2。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2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