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肌组织
八年级教材第六章肌组织整理,主要包括肌组织的组成和分类两部分内容,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神经组织导图笔记,整理的知识点有神经元、神经末梢、突出、神经、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本思维导图是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八年制第四章软骨与骨的整理,主要包括软骨、骨组织、长骨的结构、骨发生和骨的生长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肌组织
组成
主要由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组成
肌细胞
细胞膜称为肌膜
细胞质称为肌质
滑面内质网称肌质网
肌细胞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分类
横纹肌
骨骼肌
肌纤维
结构
光镜
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0~100μm,长度为1~40mm,无分支
是一种多核细胞,细胞核均位于肌质的周边,即肌膜下
肌质内有大量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周期性横纹
周期性横纹
明带(light band)—I带(I band),I带中的Z 线(Z line)
暗带(dark band)—A带 (A band),A带中的H 带(H band)与M 线(M line)
肌节
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1/2 I带+A带+1/2 I带组成
肌卫星细胞
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与基膜之间
是骨骼肌组织中的干细胞
电镜
肌原纤维
粗肌丝
由肌球蛋白分子平行排列而成
肌球蛋白分子的杆均伸向M膜
分子的头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突出于表面,形成横桥
横桥
一种ATP酶,能与ATP结合
与肌动蛋白接触时被激活
分解ATP,产生屈伸运动
细肌丝
肌动蛋白
细肌丝的结构蛋白
由多个肌球蛋白单体连接成串珠状并形成双螺旋链
每个单体含肌球蛋白结合位点
原肌球蛋白
由2条多肽链形成双螺旋分子,首尾相连,位于肌动蛋白双螺旋沟内
掩盖肌球蛋白结合位点
肌钙蛋白(Troponin, Tn)
TnT: 附着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
TnI: 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TnC: 与钙离子相结合, 改变肌钙蛋白的构型
状态
舒张状态
原肌球蛋白掩盖肌动蛋白上的肌球蛋白头结合位点
收缩状态
肌钙蛋白构象改变
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肌动蛋白上肌球蛋白头结合位点
横小管
来源
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
A带与I带交界处
功能
将兴奋由肌膜向肌纤维内传导
肌质网/纵小管
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横小管之间,肌原纤维周围
末端膨大并相互连通,形成终池
每条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骨骼肌三联体, 将兴奋从横小管肌膜传导至肌质网膜
肌内膜
肌束
肌束膜
肌外膜
心肌(纤维)
短柱状
有分支并互联成网
核居细胞中央,多为单核
闰盘
两条心肌纤维相连处的结构
位于Z线水平
在HE染色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阶梯状粗线
与骨骼肌相同处
由粗、细2种肌丝组成肌节
粗细肌丝的分子构成和排列方式
肌节分为Z线、I带、A带、H带和M线
与骨骼肌不同处
由粗、细肌丝构成肌丝束但不形成肌原纤维
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肌浆网不发达,终池小而少,多形成二联体
线粒体丰富
细胞间形成闰盘
非横纹肌
平滑肌
梭形,20~500 mm
单核,位于中央
无横纹
成束或成层、同向、粗细相间排列
肌膜小凹:相当于横小管
密斑(density patch):呈螺旋状排布,细肌丝肌膜附着处
密体(density body):细肌丝和中间丝肌质内共同附着点
肌丝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
16行纵行排列的横桥,相邻两行横桥摆动方向相反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组成,无肌钙蛋白
环绕在粗肌丝周围,一端附着于密斑或密体,一端游离
肌丝单位(收缩单位)
粗细肌丝比例:1:12~30
粗细肌丝更多重叠,不形成横纹
不形成肌节
以“肌丝滑动学说”进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