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王诚论证逻辑
看完了王诚论证逻辑课和书总结的原创笔记,从论证逻辑基础、论证推理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概述,需要可收藏。
编辑于2021-10-08 20:10:54论证推理理论
论证逻辑基础
概念
内涵
即下定义,是什么
排除法:不能 过宽、过窄;含混、比喻;否定;循环定义
外延
即有关系,有哪些
通过欧拉图描述
相容
全同
珠穆朗玛峰 & 世界上的最高峰
被包含
学生 & 人
真包含
学生 & 大学生
交叉
大学生 & 运动员
不相容
相关
矛盾关系
A+B=全集
唯心主义 & 唯物主义
反对关系
A+B≠全集
电视机 & 电冰箱
不相关
外离
集合概念
单个个体构成,未必有相同属性
类概念
有相同属性的个体组成
区别:在句子中加上“所有...都”,句意没发生变化,那主语就是类概念; 句意发生变化,则为集合概念。
三大定律
同一律
偷换/混淆概念
转移论题
矛盾律
自相矛盾
同时肯定 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者上反对关系的命题
悖论
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
排中律
同时否定 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者下反对关系的命题
论证推理方法
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
简单枚举归纳
被考察的对象数量越多,范围越大,结论越可靠
科学归纳
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期间的内在联系
区别:简单枚举归纳仅仅是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必要而不充分,只要碰到相反情况,其一般性结论就必然是错的。 科学归纳是建立在对事物存在某种性质的必然原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结论相对可靠。
避免“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
合成谬误
个体未必推得出整体,样本未必得推出整体
分解谬误
整体未必推得出个体
统计推理与数字陷阱
看见调查想样本
调查
主体
客体
30 以上
代表性
随机性
方法
个体推整体--合成谬误
整体推个体--分解谬误
局部推整体--注意样本
统计相关推因果相关,考虑整体
整体<局部:支持因果
整体 ≧ 局部:削弱
看到平均想分布
二八法则
20%的人拥有80%的社会财富
算术平均数不合理 vs 众数、平均数、方差...
平均数的缺点:看不到整体数据的离散程度和极大极小的变化范围
看见比例想基数
可以画欧拉图
在小的基数上增加,总是比,在大的基数上增加容易
大样本更不容易偏离平均值
换衡量标准
概率
只能用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不能用来判断事件的结果
例:一个人最近十天看电影的可能性为10%,不等于十天中肯定有一天去看电影
看到数字想比例
换衡量标准
还应考虑百分比问题
类比推理
1.先找识别是类比&比较的关键
A有属性(a)(b)(c)d B有属性(a)(b)(c) 所以,B有属性d
或然性
2.评估是否满足类比、比较
是否存在比较的根据/基础?
若否:不当比较
比较涉及的方面确实相似吗?
若否:机械类比
混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不能在某类与该类所属的个别对象之前进行,只能 对象-对象,领域-领域
因果推理
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溯因推理
如果A,那么B B为真 所以,A可能 真
或然性
因果谬误的识别
强拉因果/相关误认因果
忽略它因
因果倒置
论证推理题型
推论题
三种考法
概括结论
结论中置
注意转折词”但是“”然而“”其实“
改写信息
代入法-回文定位
不要语义理解,过度推断
寻找隐含假设
否定代入法
1.把握结构关键词,分清层次
转折连词,”事实上“
2.把握话题关键词,词语匹配
答案往往是题干主要结论的负数或者关键词替换。 找话题关键词重合度高的选项。 不要夸大、引申。
3.收敛思维
优先选项中带有”可能“”有些“的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将此句话前面的结论 加否 就是正确选项
一般”因为“前面一句话是结论
如果看到”其实“,优先看”其实“前后的话
如果题干里出现“只有..才”,注意逻辑关系!
选项短,题干长,下带上
4.极端词语预先排除
绝对、一定、只有...才、非常
如果题干是必然的关系,选项则可以选择必然的。
解释题
1.关注转折
找到矛盾对比点
2.相关原则
虽然正确答案可以超出题干,但一定要与题干相关
3.程度比较
对于“最能解释”题型,必然性解释>或然性解释
4.答案明确
使原文不再矛盾;不需要充分性
带“有的”“有时”的,一般不能作为最支持的选项
削弱题
直接否定前提(质疑隐含假设)
断桥
概念陷阱
偷换概念
话题关键词不一致
调查统计陷阱
统计相关推因果相关
割裂论证关系
不当类比、不当比较
另找他因、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求因果失败
计划不可行、不可取、无意义
不可行:没有可操作性
不可取:弊大于利
无意义:是否采取,没有影响
给出更合理解释
反例削弱
不完全归纳
以偏概全
诉诸无知、诉诸权威、诉诸公众
过度推理
非黑即白
极端化
技巧
选项含有”不是主要原因“
不能作为削弱项! 说不定是次要原因。
支持题
题干
如果逻辑主线的 前提 和 结论 之间存在联系
搭桥!
如果题干是因果关系
没有他因、因果没有倒置都可支持
如果题干是类比
指出两个事物的本质相同、有可比性来支持
如果题干是调查
指出调查的样本有效、没有数据陷阱
选项
正确答案
补充/复述前提
复述结论
推理可行/有意义
没有他因
答案不需要充分性,可以寻找必要条件
寻找逆否命题
正确答案往往含有程度副词
评价题
关注比较的起点
求异:选项与题干构建差异
逻辑的本质是论证,而论证的本质是分析!
一、形式(题型)
二、方法
三管齐下
1.阅读
①识别论证
a.结构/层次
b.方法/特征
抓话题关键词,进行匹配
c.谬误类型
②对代词的考察!
③注意相反陷阱!
2.套路
具体见p2
3.题型
具体见p2
收敛思维:注意程度副词,委婉优先,除非题干也带有“绝对”的词!
三、方式
上代下
下代上
否定代入
假设题
题型特征
假设一定是支持,但支持不一定是假设
可以用“否定代入法”带入验证
两种问法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
满足必要性
假设以下哪项,能使上述论证成立?
满足充分性
三个套路
搭桥构建关联
排除他因干扰
保证结论有意义/可行
两个解法
1.抓住推理主线,寻找话题关键词与题干重合度高的选项
2.优先考虑带有必要条件 假言命题 的选项
3.否定代入法 验证答案
两个特征
必要条件
否定词
一个注意
假设过强(关注程度和范围)
描述题
识别论证缺陷
识别论证方法
类似比较题
命题方式
推理形式的相似
标符号
定位置
论证方法的相似
逻辑谬误的相似
不要理解语义,抽出一般推理形式,并在选项中找到对应, 解题时不必考虑其他选项的真假和错误的原因
对话题
争论焦点
观点矛盾
观点不矛盾,但并不相同
观点类似,但论据不同
观点和论据都不同
论证过程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