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与生活 第六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学与生活 第六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0-13 23:09:08第六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
学习的研究
学习定义:学习是基于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发生。不包括因有机体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成熟及大脑发育所带来的变化,也不包括因疾病和脑损伤而引起的变化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通常你的行为表现并不能显示出你的学习的全部内容,你将获得的是一种改变行为的潜能,这就是学习——行为表现差异
相对一致的变化:为了表明发生了学习,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必须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出相对一致性
习惯化和敏感化(学习的基本形式):
习惯化:当刺激重复呈现时,你会减少行为回应
敏感化:你对重复呈现刺激的反应会变得更强烈,而不是变弱
行为主义与行为分析
华生创立了我们称之为行为主义的心理学派。华生认为意识状态,是无法被客观证实的。华生将心理学的首要目标定义为:”预测和控制行为“
斯金纳形成一种被人们称为激进主义行为的立场。斯金纳认为,进化为每一物种都提供了一个行为库。照此观点,心理活动并不能产生行为,相反他们都是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样本,斯金纳开创的这一行为主义的分支成了行为分析
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可预期的信号
巴甫洛夫的意外发现
经典条件作用:一种由一个刺激或时间预示另一个刺激或事件之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
经典条件作用的核心是反射性反应
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
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UCR)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
1、条件作用之前(天然连接)
无条件刺激
2、条件作用之间
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
3、条件作用之后
条件刺激
消退:当“无条件刺激”不再出现,“条件反应”越来越强,最终不再出现 刺激泛化:对待与“条件刺激”相近的刺激做出的相同的反应 对抗性/反向条件:老鼠+喜爱的无条件刺激=开心
条件作用过程
习得与消退: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想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简历起来的
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习得
如果要建立一种经典条件反应必须要在时间上接近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
斯金纳发展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强调先有反应再有刺激,反应是主动形成的
强化相倚:是指某一反应和它使环境发生变化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强化物:指的是与行为相倚的任何刺激——随时间的推移能增加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的刺激的呈现而出现时
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令人讨厌的刺激的解除而出现时
操作性消退:当无条件刺激不再呈现时,条件反应会经历消退的过程
阳性惩罚: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厌恶刺激
阴性惩罚: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有喜爱刺激的消除
辨别性刺激:通过强化或惩罚相联合,某些先于特定反应的刺激
强化物的特性
反应剥夺和阳性强化物:当阻止动物进行某项行为时,这种行为变得更受喜爱且被强化
强化程序表
固定比率程序表:每次强化后有短暂的反应停顿
可变比率程序表:产生的反应速率最高,抗消退能力增强
固定间隔程序表:随着回报时间的接近,反应越来越多
可变间隔程序表:平均间隔是预先确定了的,产生中等的但却很稳定的反应速率
行为塑造: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渐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手段。
认知对学习的影响
某些学习形式反映出比经典或操作性条件作用更加复杂的过程。
动物形成认知地图以使它们能在复杂环境中活动
概念性行为使动物对环境的结构进行概括化。
行为可以通过替代强化或惩罚而习得。人和其他动可以通过观察进行学习。
条件反应
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反应
学习习惯发生的三个条件:时间接近、可靠预期、信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