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0年代文学知识导图
40年代文学知识导图,介绍了40年代文学概述、国统区文学、沙汀、艾芜、钱钟书、路翎、张爱玲、张恨水、艾青等内容。
编辑于2021-11-04 17:40:59第三章:40年代文学
概述
三个区域
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抗战时称抗日民主根据地) 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包括“孤岛文学”时期)
三个时期
抗战初期
整个国家出现高昂的抗战激情,文学也呈现除团结、奋发的面貌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形成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中期
表现历史文化反思的特点
多偏重忧郁和沉重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
讽刺了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色调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
文艺与抗战的关系以及抗战 文艺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时间
抗战初期
双方
梁实秋、沈从文
左翼作家:张天翼、孙罗荪
焦点
抗战初全民性的抗战题材创作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
时间
1939—1941
双方
解放区
国统区
焦点
如何看待民族形式的来源
现实主义与主观论
时间
194539—19491
双方
胡风
邵荃麟、冯雪峰、何其芳
焦点
“主观”在创造中决定性作用
孤岛文学
1937 年 11 月到 1941 年 12 月,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的有利条件,在“孤岛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和抗敌活动,这一时期被称为上海的”孤岛文学“时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
1942 年 5 月
历史地位
抗战文艺运动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解放区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
影 响
文学的工农兵方向得到贯彻,统一解放区文学思想为抗战服务
文学创作在民族化的大众化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
局限性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重视文艺自身
台湾创作
1937-1945:新文学运动陷入低谷只能用日文进行创作“银铃会”(1943-1949),诗人团体
1945.10 月之后:台湾本省作家集体“失声”“皇民化”运动,大陆作家大批来台
香港文学
大批大陆作家两次南来香港:1938、1946 促进香港新文学的繁荣
国统区文学
范围
国统区 + “沦陷区”
小说创作
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
张天翼《速写三篇》、萧红《马伯乐》、茅盾《腐蚀》、张恨水《五子登科》 、《八十一梦》、沙汀、艾芜、吴组缃。
文化、历史和现实
沈从文《长河》、巴金《憩园》、老舍《四世同堂》、萧红《呼兰河传》
知识分子
钱钟书《围城》、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女性文学
南方——张爱玲、苏青《结婚十年》; 北方——梅娘短篇《蚌》和《鱼》、长篇《夜合花开》
“现代罗曼司”——爱国主题、 爱情、异域情调的融合
徐訏《鬼恋》、《风萧萧》、《吉普赛的诱惑》 无名氏《北极艳遇》、《塔里的女人》、《野 兽、野兽、野兽》
戏剧创作
政治战争剧
出现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的街头剧、活报剧、茶馆剧、朗诵剧、游行剧、 灯剧等,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个街头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代表。后期转向多幕剧、风格沉郁浓厚。40 年代后期,揭露和讽刺剧本盛行。
现实题材剧
夏衍, 田汉《丽人行》、《秋声赋》、《黄金时代》,老舍《归去来兮》、《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桃李春风》,宋之的《鞭》、《祖国在呼喊》、吴祖光《 风雪夜归人》
历史剧
“孤岛文学”的“南明史剧”:阿英《碧血花》、《葛嫩娘》、《海国英雄》;于伶《大明英烈传》
诗歌创作
抗战初期
爱国主义为主题,宣言式的战斗呐喊,现实性、战斗性,朗诵诗运动热潮。高兰《我的家在黑龙江》、《哭亡女苏菲》;光未然《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艾青;田间“鼓点诗”
相持阶段
纯粹的艺术精神和深层的民族精神。冯至《十四行集》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
政治讽刺诗。郭沫若《进步赞》、《猫哭老鼠》;臧克家《有的人》、《宝贝儿》、《生命的零度》;袁水拍(马凡陀)《马凡陀的山歌》
40 年代国统区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
以胡适主编的《七月》《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现实主义抒情诗
主要诗人
鲁藜、绿原、阿垅、曾卓、牛汉
主要作品
绿原诗集《童话》,鲁藜诗集《醒来的时候》、《泥土》,阿垅《纤夫》、牛汉《鄂尔多斯草原》
艺术特色
主题原则
现实主义原则,主张 “主观战斗精神”,注重主观情感的宣泄,意向新颖明确、想象丰富奇特
形式
有鼓点式短句的“田间体”;有抒情议论的“艾青体”。
语言
重视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
重要意义
七月诗派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创造把自由体新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九叶诗派
是40年代中后期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阵地
《诗创作》《中国新诗》
九位代表诗人
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查良铮)
主要作品
1980 年出版诗歌合集《 九叶集》,因而被称为“九叶诗派”
艺术特色
内容
“扎根现实”又逃避现实。
艺术
受 20 世纪西方文化和诗歌的影响,企图在现实和艺术间追求平衡
沙汀
作者简介
沙汀,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四川安县人。1932 年加入“左联”
主要作品
30年代
短篇小说集《法律外航线》
40年代
以四川农村为背景,国民党很地方军阀统治下广大农民的悲惨生活, 短篇小说集《土饼》、《苦难》,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抗战时期
揭露借战争发国难财的国民党、封建主,《在其香居茶馆里》
抗战胜利 前后和解 放战争时期
短篇集《呼吁》和《医生》
《在其香居茶馆里》 艺术成就
杰出的讽刺艺术。写实
独特的场景安排。茶馆
精湛的结构艺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或者说一虚一实两条线索。
艾芜
作者简介
艾芜,原名汤道耕,出生四川省新繁县。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漂泊于西南边境及邻国。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第一部):《南行记》
30 年代小说:《南国之夜》、《海岛上》《太原船上》
抗战爆发后:对现实压迫与苦难的揭示三部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
贫苦挣扎的农村妇女:《一个女人的悲剧》、《芭蕉扇》、《石青嫂子》
风格
早期浪漫主义→抗战后深度、广度
钱钟书
作者简介
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作品
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诗学专著《谈艺录》、《管锥篇》
小说主旨
揭露抗战期间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猫》、《纪念》
《围城》
主题思想
旧中国知识分子灰色人生的真切写照,及对此类知识分子病态人生的历史原因的深刻分析。
思想意蕴
社会批判层面。 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足迹。
文化批判层面。 外国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哲学反思层面。“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艺术特色
杰出的讽刺艺术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哲理化、知识性的有机融合
丰富的表现手法
精湛的语言艺术
路翎
主要作品
思念南京
《秋在山城》、《一片血痕与泪痕》
随家入川
《“要塞”退出以后》
矿工悲惨境遇及反抗
《家》、《黑色子孙之一》、《何绍德被捕了》、《卸煤台下》
40年代后多农村题材
长篇《燃烧的土地》,中篇《蜗牛在荆棘上》,短篇《嘉陵 江 畔 的 传奇》
《财主底儿女们》
主题思想
出身剥削阶层的知识分子在大时代的激荡下的摸索挣扎
人物形象
①蒋蔚祖:性格懦弱、无所作为的公子哥
②蒋少祖:时进时退、左右失据的知识分子
③蒋纯祖:民族解放斗争中死守个人主义立场的四处碰壁的苦闷绝望的知识分子
艺术特点
内容上
揭 示 人 灵 魂 的复杂、丰富性;
表现手法上
兼容政治、哲理、抒情多种艺术要素的夹叙夹议艺术
张爱玲
作者简介
张爱玲,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县,原名张瑛。
小说作品
章回体小说《摩登红楼梦》、小说集《传奇》、《桂花蒸·阿小悲秋》、《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
小说内容
永恒的、普遍的人性,诗意而抽象。上海文化、不注重现实、人生的迷乱感和虚无感。
人性的邪恶。《十八春》曼璐
现代都市社会的封建性与资本主义的矛盾。金钱道德、封建礼教、社会道德。
女性的不幸与毁灭
古典小说的智慧和现代生存体验。小事情、大世界;古典笔调、现代精神;精致潇洒而简练的语言。
张恨水
作者简介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小官吏家庭。
主要作品
1926 年发表的《金粉世家》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封闭式的结尾模式,呈开放式结构
代表作:《啼笑因缘》军阀混战的黑暗现实旧派通俗文学中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
成名作:《春明外史》
风格转变
“九·一八”事变后,张恨水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抗日爱国,批判社会现实。社会讽刺小说《八十一梦》“ 今国难当头,必以语言文字,唤醒国人”
艾青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主要作
前期:《大堰河——我的保姆
抗战时期
“北方组诗”:反映北方人民苦难,风格忧郁深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乞丐》《我爱这土地》
“太阳组诗”: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火与太阳《太阳》《煤的对话》《向太阳》《火把》
思想内容
强烈的时代感和厚重的历史感
写出了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
注重挖掘在苦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
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
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
独特情调
突出地表现着浓浓的忧郁情绪,但又充满信念和认真
艺术特征
意象和诗歌形象。“太阳”“土地”
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感情的融合
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提倡诗的“散文美”
历史地位
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
穆旦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原名查良铮。九叶派诗人中成绩最突出的,风格显著
主要作品
《我向自己说》《自己》《从空虚到充实》《蛇的诱惑》《神魔之争》《隐现》
艺术风格
《我》等诗中显示了穆旦对于“自我”的独特探索与表现
诗中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
展现自己心灵的自我搏斗和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充满深沉的内省与思辨的力量
夏衍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4),浙江省杭州人,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继田汉、曹禺之后,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剧作家
主要作品
历史剧
《赛金花》、《自由魂》
现实主义戏剧的起点
《上海屋檐下》
抗战爆发后
《保卫卢沟桥》《一年间》《赎罪》《娼妇》《心防》《冬夜》《愁城记》《水乡吟》《法西斯细菌》《复活》《芳草天涯》
艺术特征
“生活戏剧化”:用平淡的笔墨来写人物的灵魂,细致而不露痕迹,在看似平静的画面的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感情, 作品显示出清淡、质朴、隽永、飘逸的艺术风格。
陈白尘
作者简介
陈白尘(1908-1990),江苏淮阴县人,原名陈增鸿“南国社”成员
主要作品
从历史素材中寻找戏剧性:《汾河湾》、《虞姬》
“大时代的小喜剧”:《未婚夫妻》《升官图》
第一部讽刺喜剧:《征婚》
正剧:《岁寒图》
抗战胜利后的喜剧电影剧本:《幸福狂想曲》、《天官赐福》《乌鸦与麻雀》
代表作
《升官图》40 年代后期的又一部“官场现形记”
解放区文学
概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学创造形式
农民喜闻乐见
进步性
语言上采用大众口语,甚至方言土语,晓畅生动,自然质朴
限制性
小型作品居多,多为“急就章”
简单化、公式化。
小说
早期(文艺座谈会之前)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后期
部队
刘白羽《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战火纷飞》、华山《鸡毛信》
章回体武装斗争
《吕梁英雄传》(马烽、西戎)、《新儿女英雄传》(孔厥、袁静)
农村改革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欧阳山《高干大》、柳青《种谷记》、周立波《暴风骤雨》
工业建设
草明《原动力》
散文
主要成就:报告文学、速写和文艺通讯——反应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军民生活
诗歌
早期(文艺座谈会前)
朗诵诗、街头诗
后期
新民歌、“快板诗”、歌谣体新诗
歌谣体新诗
基本特点
内容的歌颂性,诗人的代言性,表现的叙事性,语言的口语性,形式的民谣化
主要作品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张志民《王九诉苦》、田间《戎冠秀》
抒情诗
何其芳《夜歌和白天的歌》
戏剧
新秧歌剧
劳动生活与工农兵《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牛永贵挂彩》《红布条》
新歌剧
《白毛女》(贺敬之、丁毅) “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刘胡兰》《王秀鸾》《血泪仇》
戏剧改造
旧戏曲《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血泪仇》;新编京剧《逼上梁山》 “这是旧剧革命的划时代的的开端”——毛泽东
话剧
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把眼光放远一点》《抓壮丁》《粮食》《红旗歌》
赵树理
作者简介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原名赵树礼。“山药蛋派”
主要作品
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自由恋爱,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针对农村工作难以结合实际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第一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福贵》、《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等
题材
赵树理的小说多是“问题小说”,即他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成功性。三仙姑、二诸葛
体裁:创造新的评书体小说形式。吸取古代小说的章回体,加以革新,推动现代小说的民族化。
结构:对称性的小说结构和形象体系。
语言:语言农民口语与说书的结合
孙犁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生于河北省平安县,原名孙树勋。“荷花淀派”
主要作品
《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等作品集
代表作
《荷花淀》(水生嫂)
内容
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地区人们的斗争生活
艺术特征
任务塑造
侧重人的心灵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的中国品格。着意刻画和赞美的主人公都是有高尚的情操、刚毅的性格,革命的激情、欢乐的精神的妇女,这是孙犁塑造的独特的人物体系。
写作手法
以散文的手法来写小说,以一条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精雕细琢,将写景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于一体,从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的光华。
李季
作者简介
李季(1922-1980),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
代表作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主题思想
运用民歌形式来表现陕北人民悲惨生活和斗争经历的一个尝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茅盾誉为“是一个卓绝的创造,就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似乎也不算过份”
主要成就
继承信天游。
它为信天游增添了新的表现主题。信天游多用来表现男女爱情主题,将爱情和革命艺术地结合在了一起;
给信天游增添了一些新的词汇,使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时代感。诗中的“红旗”、“白军”、“革命”、“同志”、“赤卫军”、“少先队”、“自由结婚”
阮章竞
作者简介
阮章竞(1914-2000),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
代表作品
大型话剧《未熟的庄稼》、独幕话剧《糖菜夫妻》、大型歌剧《赤叶河》、长诗《圈套》、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代表作
《漳河水》
《漳河水》艺术特色
形式上:《漳河水》也是吸取“民歌体”的创作形式。
表现手法:根据女主人公不同的个性、命运来安排场景、渲染气氛。对比中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体裁上:古典诗词和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