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在线医疗服务思维导图
在线医疗服务思维导图,知识内容有在线问诊、网络家庭医生、在线医疗服务未来何去何从等方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11-14 21:36:58互联网医院
一 在线问诊,随时随地接受医疗服务
未来结合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最有可能以线上到线下的一站式就医服务模式出现
“互联网+”能为缓解“医疗之痛”带来什么?
医疗领域现状: 大型的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张,小型的社区乡村医院水平良莠不齐
本质的问题: 医疗领域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效率问题
互联网在线问诊模式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
互联网医疗产品分类
在线自诊平台
在线问诊平台
挂号预约平台
可穿戴设备
健康管理
各类疾病细分领域
在线问诊平台 对患者的优势是便利性和价格便宜 对医生来说一方面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一方面可以树立个人品牌
在线问诊真正解决医疗问题了吗?
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策风险
远程医疗分为2类,一类是B2B,一类是B2C
核心问题是如何界定医疗服务与健康咨询的差异
安全可靠性
在线问诊主要依靠图文交互+语音内容,缺乏必要参考信息前提下,医生给的咨询建议安全性有待考证
医生责任归属
在线问诊,医生执业风险较大,责任界定存在一定风险性,所以在线回答中尽量少提供明确诊断结果,同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医生权威性
真实性的保障
医生质量和真实性的问题,尽量找大平台就医
患者隐私安全等问题
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在线问诊平台必须有强大的技术保障能力,才能让用户产生信任感
第二,在线问诊平台能够真正做到防止用户数据泄露,保障用户隐私
关于在线问诊我们还需要什么?
在线问诊+商城模式,将医生+小助手通过社群与用户联结起来,通过社群定期监督复查用户,不单纯的卖药,卖的是服务,药只是一个附属品
主要反映两方面问题
第一,不是所有医疗问题都能够通过在线的方式得到回答和解决
第二,不是所有医疗问题都能够通过简单的问诊来解决
在线问诊对某些病种方面(比如皮肤病)准确率会高一些,而在另一些疾病方面,由于病因复杂,缺少有必要检查,很难在线上给出较为准确的回答
在线问诊更多的是为真是疾病患者提供一个院前的参考; 对于一些并无疾病的用户,可以为他们提供可靠的健康咨询建议
问诊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是比较前端的一个环节,需要后续多环节的配合才能够真正解决医疗问题
二 网络家庭医生,让每个家庭拥有私人医生
中美医疗环境对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拥有私人医生?
私人医生作用
私人医生能为一个家庭提供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常见病的诊断治疗等长期服务,并对慢性病人和康复期病人主动追踪观察
私人医生一般在基层执业,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人才。他们走进家庭,上门入户,为居民提供服务
私人医生帮助病人控制日常疾病,间接地控制病人的医疗费用支出,把病人的初诊留在基层。
私人医生照料居民一家人的一生的健康,还为日常饮食起居提出有利于健康的意见,甚至可以代居民安排住院、手术,解决患者深层次保健和医疗消费需求
我国私人医生现状
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服务对象是中高收入家庭。有的是医疗机构附属保健部门转化,有的是私人医院名义直接设立;有的是经许可或未经许可的私人诊所
美国私人医生现状
私人医生是美国社区医疗主要力量。
每个家庭参加医疗保险要先选择保险公司名册所列出的医生成为自己的私人医生
凡是有病痛先去看私人医生,如果需要专科服务由私人医生转诊至专科医生
私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是信任与利益关系,如果服务不好会失去病人
病人去看医生只需要挂号费,其他费用医生直接发送账单给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掌握病人健康信息,根据每个私人医生服务病人数量和费用对医生进行考核。每个月参保人员、工作单位及政府共同分担一定比例保险费
中美全科医生模式对比
与美国相比,国内全科医生教育水平和人才数量相差甚远。
在美国全科医生从上大学到开始执业至少需要11年的时间。美国全科医生占比达60%,一个全科医生一般签约3000个左右社区成员
中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晚,人才少,教育水平低
中美全科医生服务内容对比
美国私人医生主要为社区家庭提供基本、连续、综合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美国发达城市全科医生主要从事预防保健、简单疾病治疗、慢性病治疗、持续跟踪治疗、诊断和转诊复杂疾病以及家庭咨询 在医疗资源不足和比较偏僻的区域,全科医生除了进行一般治疗,还要在做手术、接生、处理急诊,并负担心理、公共卫生以及社区卫生教育、疾病管理、疫苗接种等工作
我国的全科医生服务内容、服务重心和服务程度模糊,主要表现两方面
第一,我国家庭医生服务重心在保健咨询,医疗服务功能相对较弱
第二,医生诊疗服务繁忙,家庭医生服务位列其次
家庭医生制度,国家政策上没有相应规范文件,处于探索阶段,真正落实好的只有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
出现的原因
老百姓观念上不认可
家庭私人医生宣传教育不到位,大部分老百姓不知道
社区缺人才、流动性大、工作饱和,没时间再额外做上门服务
私人医生责任制不是医疗卫生体系单方面的工作,它的完善和成熟涉及很多问题
可以考虑从社区医生入手,我们为社区医生提供运营支持,将社区医生的辐射范围扩大
财政怎样投入
医保制度要怎样改进
拨款的资金怎么分配
家庭医生编制是怎样的
从治疗到健康顾问:互联网如何在未来改变医生核心角色?
中美对比
在美国,医生收到很多政策鼓励和刺激,使用互联网医疗动力比较强。 有35%的美国成年人曾经通过网络去弄明白自己或者他人是否患病 有40%的人经过健康专业人士证实网络信息准确的
在中国,缺乏相关鼓励和刺激。 中国医生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以药养医”,核心还在药上,而非诊疗本身。
目前还是互联网医疗的布道时期,现在目标是让更多的人相信互联网医疗。可以从打造医生个人品牌角度考虑
医生加入互联网医疗本身还是希望增加收入,或者希望将用户引流到线下
大医院高资历的医生因为不缺患者、工作繁忙、未来晋升以及规避风险等因素,注定是互联网医疗轻度参与者
公立小医院以及民营医院的医生将互联网医疗视为收入来源,但是患者一般不买账
总体来说,医生一般将互联网医疗视为推广手段。互联网医疗帮助医院提高效率、解决医患沟通问题、降低内部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互联网医疗改变的是医患之间的连接方式。医生职业发展纬度,最终以医生个人品牌形式展现出医生的个人实力。
三 在线医疗服务未来何去何从
互联网能否颠覆医疗行业?
互联网擅长解决的是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运行,增加交互和沟通的可能性
医生和医院的作用会随着技术革新而改变但不会被取代,互联网的作用更多是盘活我国存量的医疗资源,重构行业生态
人口老龄化+环境导致的健康问题+现代人生活方式对医疗产生大方面的需求,但是医生就业环境严峻,前期付出无法和回报持平等阻碍了社会发展
互联网对医疗健康行业重构和资源盘活
第一,让二级以下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多的应用。在线问诊可以利用这些医生碎片化时间,同时可以帮助他们打造个人品牌和社会化评价。 本质上是建立起一套社会化的医生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信任问题,逐步推动我过分及治疗
第二,在线问诊可以帮助三甲医院过滤大部分不匹配患者,让资源更好利用
第三,移动医疗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健康管理,并提供个性化精确化的服务
例子:爱康国宾对体检人群进行在线档案管理,针对用户个人健康及家庭病史推出个性化方案 导医通app建立移动医疗医患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分诊、分时段预约挂号以及就诊档案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谁将是在线医疗服务的下一站?
目前在线医疗还处于初始阶段,关键点应该是提高社区医院和二甲及以下医院的资源利用率。自营线下医院应该是这一步完成以后需要做的事情
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是未来的趋势
用户路径 患者自诊自查——线上问诊——预约挂号(线下医院)——线下护士陪诊(陪诊线上预约)——诊后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匹配健康顾问)——用药购药(线上商城购买)
华康“一站式”就医服务
诊前
健康管理
自我诊断
自我医疗
健康咨询
诊中
分诊挂号
院内候号
医疗诊断
处方购药
院内治疗
院内康复
费用报销
诊后
院外康复
患者交流
目前状况
在线问诊是目前移动医疗第一梯队的主营方向 一方面流量来得快, 一方面线下大医院是拦路虎,在数据打通、导医、IT铺设等合作方面都有难度
小团队倾向于转战社区医院、民营医院等
有一定资源和财力的大团队要亲自布局自营线下诊所,要做大而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