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9课、压敏电阻的应用
压敏的使用方案,失效模式,以及解决方案
编辑于2021-11-17 20:13:47瞬态二极管的(TVS)的实际应用,瞬态二极管(TVS)与其他的器件相比,通流容量很小,但响应速度很快,意味着它的残压很低,所以一般在需要防护等级高或者后级器件耐压低场合,Tvs都是作为两级保护电路的次级出现。
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原理就是在反向作用条件下,当陈述一个高能量的大脉冲时,其工作阻抗立即降至极低的导通至从而允许大电流通过,同时把电压钳制在预定水平,在这里导通后阻抗降低。注意这样做只是降低到一个很小的值,并不是短路。
包括了幅图是之前分析的BUCK电路,它基本能工作、但是,实际的分立BUCK电路,还需要过压保护、限流保护,还需要软启动电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瞬态二极管的(TVS)的实际应用,瞬态二极管(TVS)与其他的器件相比,通流容量很小,但响应速度很快,意味着它的残压很低,所以一般在需要防护等级高或者后级器件耐压低场合,Tvs都是作为两级保护电路的次级出现。
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原理就是在反向作用条件下,当陈述一个高能量的大脉冲时,其工作阻抗立即降至极低的导通至从而允许大电流通过,同时把电压钳制在预定水平,在这里导通后阻抗降低。注意这样做只是降低到一个很小的值,并不是短路。
包括了幅图是之前分析的BUCK电路,它基本能工作、但是,实际的分立BUCK电路,还需要过压保护、限流保护,还需要软启动电路。
19、压敏电阻的应用
示例1
某产品,做浪涌 L-N 差模 1000V 实验时,MOS 管直接击穿损坏,一般 MOS 失效,很多时候都是过电压过电流损坏,正好测试的浪涌,怀疑过电压导致 MOS管击穿,先看原理图,产品电源输入接口 LN 之间有接压敏电阻,把发生器浪涌电压调到 500V,降低实验电压,使用示波器和高压探头测试压敏电阻两端电压,此时是 638V,目前使用的压敏电阻箝位电压是840V
查MOS管规格书,DS极间耐压为700V水平。
所以,这个问题就成了,压敏电阻本来为了保护后级器件,那么其箝位电压要小于后级器件耐压......
解决方案
第一,再精细箝位,两级保护电路,此时可能还需要增加电感和TVS,代价比较大。
第二,提高后级器件耐电压水平,使得保护电路钳位电压小于后级器件耐压,选择MOS耐压水平900V的管子900V>840V
压敏起火失效
压敏直接爆炸
压敏电阻起火
1、老化失效,这种是指压敏电阻长时间加在电源两端,使得电阻体的低阻线性化逐步剧,漏电流恶性增加,此时漏电流集中流入薄弱点,薄弱点材料融化形成短路孔后,电源继续推动一个较大的电流灌入短路点,形成高热而起火,这种其实就是压敏漏电流影响,漏电流增大,温度升高,加剧漏电流增大,温度又升高直至短路失效。
2、暂态过压破坏,这种是较强的暂态过电压使电阻体穿孔,导致更大的电流而高热起火,因为电网上电源波动很大,导致压敏在过电压下损坏,这种一般主要交流电网上比较多,交流电网线地间压敏经常容易起火
解决方案:
1、GDT+MOV防护解决方案 这种设计方案,避免了压敏电阻漏电流产生, 工作原理:正常工作时气体放电管不导通,开路,压敏电阻没有漏电流,浪涌冲击时,气体放电管由于阻抗高分压很大,首先击穿,然后压敏电阻导通限制浪涌电压,浪涌过后,由于压敏电阻关断,放电管不能维持导通而熄弧,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压敏与气体放电管串联电路试验对比
蓝色线是单独 14D471K 压敏测试次数与漏电流,单独使用 MOV做浪涌测试,此时测试漏电流,浪涌测试30次,MOV漏电流直线增大,也就是说短路失效了
红色线,是 14D471K与600VGDT 串联时测试次数与漏电流,从图里面可以看出,MOV和GDT串联时,浪涌测试120次,漏电流才直线增大,此时短路失效。
两相对比,MOV+GDT组合防护,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高!
蓝色线是单独 14D471K压敏浪涌测试次数与击穿电压,可以看出,单个压敏进行浪涌实验,测试30次,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直线下降,失效了
红色线是14D471K与600VGDT串联时浪涌测试次数与压敏电压。
可以看出,MOV+GDT方案,进行浪涌实验,测试120次,压敏电压直线下降,失效了!
2、热脱扣压敏电阻TMOV。 热脱扣压敏电阻,顾名思义,受热可以脱扣的压敏,即关断的压敏 热脱扣压敏电阻原理,TMOV是把温度保险丝和压敏电阻包封在了一起!MOV 在失效瞬间温度保险丝能更快断开,使压敏电阻失效时呈开路模式,避免传统 MOV短路失效引起电路起火燃烧;直白点就是压敏电阻漏电流增大,保险丝温度升高而断开,这个时候压敏电阻还没有起火燃烧,保险已经断开了。
这是三端 TMOV 最常见的接法,其中一个管脚接发光二极管,TMOV 正常时,发光二极管长亮,如果TMOV失效了,发光二极管熄灭,这是一个相当巧妙的设计,提醒工程师可以更换TMOV了,这种设计方式,既能防止压敏电阻失效,而且失效后还能提示。
这种是串联连接方式,保险管串联在 L 上,MOV 并联在 LN之间,MOV失效后保险管可以断开,但是负载也停止工作了! 这种方式有缺陷,电路会由于保险管损坏而停止工作。
这种是并联连接方式,保险管和压敏电阻串联,然后一起并联在LN之间,另外一个管脚接发光二极管,这种方案,TMOV失效后发光二极管提示,非常完美。
3、FUSE+MOV防护解决方案,就是人为给压敏防护电路串联保险管
第一种,保险管串联在供电主回路上,压敏电阻失效时,保险管可以断开。 有个问题就是保险管失效时供电电路也会同时断开,意味着负载直接开路
第二种方案,保险管和压敏电阻串联后再并联在电源电路,这个时候,当压敏电阻失效时防护电路的保险断开,但是此时,主回路仍然正常工作,问题是,下次雷击过来的时候,防护电路也失去了保护作用
案列
现象
一个室外网络设备,使用AC220V供电,市场上会出现起火失效故障。 起火比较严重,看这个召回的板子的话,可以看到,起火位置是防护电路和滤波电路
分析
这是单板防护和滤波电路原理图,从图上看,接口防雷采用的是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 差模使用的是压敏电阻,共模,是压敏电阻串联 GDT,其中,防护电路压敏电阻压敏电压是385V,气体放电管直流击穿电压是600V
但这个产品,现场使用环境比较恶劣,主要是在楼道,农村等,电网电压波动等问题比较突出,根据电网的标准,中性线经低阻接地的HV系统引起的LV系统暂态过电压可上升到1200V,时间持续200ms-5s,这个过电压比较大,持续时间也很长,相对于浪涌持续us来说的话!
结论
所以,这个时候,防护电路会在过电压下响应,持续导通,那么,改进时就要兼顾产品的防护设计以及防护器件不失效,此时选择的放电管电压,要大于 1200V,所以,改进时提高共模防护器件的动作电压,将GDT的直流击穿电压提高到 1500V,1500V电压能够耐受电网过电压,降低起火失效的风险!
总结与疑问
放电管与压敏电阻并联在L/N线上,动作的电压是多少?放电管的击穿电压、压敏的浪涌电压还是放电管的击穿电压+压敏的浪涌电压?
动作的时间问题,压敏的动作时间还是放电管的浪涌时间
压敏电阻串联放电管,因两者内阻差异较大,串联后分压不同,可简单理解开启电压为放电管击穿电压,关断电压为压敏电压, 压敏电阻器与气体放电管串联,在不影响压敏保护水平的前提下,可略降低V1mA值,一方面气体放电管可以阻断系统正常工作时压敏中的泄漏电流,减缓压敏电阻器的性能的劣化;另一方面利用压敏电阻器响应速度快、非线性特性好、通流容量大等诸多优点,及时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杜绝气体放电管放电时的续流问题、动作灵敏度问题、以及对于波头上升陡度较大的雷电波难以有效地抑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