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总结,包括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着教育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传递功能)
教育传播文化(传播功能)
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创造和更新功能(创新功能)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培养合格公民
个人本位论:从个人本能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本身除生长以外无任何目的
生活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
培养目标:各级各学校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课程方案
教学目标:教师
(五)制度教育目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们的教育理想
(六)我国的教育目的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途径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灵魂、核心)
智育(前提、支持)
体育(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
劳动技术的教育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学制
单轨学制
分支型学制
(四)制定学制的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五)我国学制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学制的前沿
壬寅学制: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能实施
癸卯学制:1904年正式颁布并实施,师范教育
壬子癸丑学制:1912 男女同校
壬戌学制:1922年
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六)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
普及性
免费性
公共性
基础性
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