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8消化系统
本思维导图是对消化系统相关知识的整理,包括胃炎(胃黏膜炎症)糜烂、消化性溃疡(慢性深在性溃疡)、阑尾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
编辑于2021-11-27 16:11:18消化系统
胃炎(胃黏膜炎症)糜烂
慢性胃炎
发病机制
幽门螺旋杆菌
长期慢性刺激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自身免疫损伤
慢性A 型萎缩性胃炎
病理变化类型
浅表性胃炎
病变部位
胃窦部多见
病理变化
黏膜浅层糜烂、厚度正常、固有层腺体不萎缩
反复发作
可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分类
A 型
与自身免疫有关
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
维生素B12 吸收障碍,并伴有恶性贫血
胃体、胃底
胃窦部G 细胞代偿性增生
促胃液素增高
B 型
HP 检出率高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
胃窦部
G 细胞被破坏
促胃液素正常或降低
病变
累及黏膜全层
肉眼
黏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颗粒状
正常橘红色变灰白或灰黄
黏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镜下
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消失
导致胃酸分泌减少
肠上皮化生(潘氏细胞)、假幽门腺化生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
肥大性胃炎
胃底及胃体
黏膜肥厚,皱襞肥大
有假幽门化生,无肠上皮化生
疣状胃炎
胃窦部
临床症状
食欲不振(胃酸减少)、无节律性痛
消化性溃疡(慢性深在性溃疡)
发病机制
幽门螺旋杆菌(HP )感染
对黏膜上皮细胞破坏力
黏膜防御屏障破坏
胃黏膜屏障
胃黏膜自身完整性、黏膜上皮快速更新能力、黏膜表面大量黏液分泌以及充足的血供
胃液消化作用增强
胃酸、胃蛋白酶增多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遗传及其他因素
病理变化
肉眼
胃溃疡
胃小弯近幽门处,多见于胃窦部
2cm 以内、边缘整齐、皱褶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
可达肌层或浆膜层甚至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或后壁
小且浅,1cm 以内,易愈合
镜下
底部由表到深四层
渗出层
中性粒细胞、部分纤维蛋白
坏死层
无结构坏死组织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
瘢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因炎性刺激
增生性动脉内膜炎使血管狭窄
防止溃疡出血但同时减少血供影响组织再生
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神经纤维断裂
断端球状再生
引起疼痛之一
临床病理联系
胃溃疡
餐后痛
十二指肠溃疡
饥饿痛
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
穿孔
幽门梗阻
癌变
阑尾炎
病因
阑尾腔阻塞及细菌入侵阑尾壁
内压升高、阑尾壁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阑尾黏膜因淤血、水肿、缺氧而损伤,细菌得以侵入阑尾
病变
急性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黏膜、黏膜下层、中性粒细胞浸润
急性蜂窝织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积脓、浆膜表面纤维蛋白或脓性渗出物
阑尾周围组织炎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腐败菌侵入
阑尾周围脓肿/ 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
最易引起阑尾穿孔
慢性
淋巴细胞、浆细胞
纤维化、脂肪组织增生
并发症
阑尾穿孔引起急性化脓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
病毒性肝炎
发病机制
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庚
乙DNA 、丁不能单独
甲戊消化道传播
乙型肝炎为病毒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所致
病理变化
变质性炎症
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变性
细胞水肿/ 气球样变
急性普通型肝炎
嗜酸性变
胞质浓缩
肝细胞凋亡前
毛玻璃样肝细胞
HBV 活跃复制表现
坏死和凋亡
溶解坏死
点状坏死
急性普通性肝炎
碎片状坏死
肝小叶界板受破坏
中型慢性肝炎
桥接坏死
中、重度慢性肝炎
大片坏死
重型肝炎
凋亡
嗜酸性变发展来的
炎症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增生
肝细胞增生
小胆管增生
间质
库普佛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临床类型
普通型
急性普通型肝炎
黄疸型
无黄疸型
细胞水肿为主、可有点状坏死
慢性普通型肝炎(乙、丙、丁)
轻度慢性肝炎
点状坏死、偶见碎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完整
中度慢性肝炎
变性坏死明显、中度碎片样坏死、桥接坏死
纤维间隔形成
重度慢性肝炎
大片碎片样坏死,大量桥接坏死
临床
肝痛、脾大、胆红素增加、白蛋白降低
结局:肝硬化
重型
急性重型肝炎
体积缩小、黄色/ 红褐色、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
严重黄疸—胆红素入血导致、出血倾向、肝衰竭
亚急性重型肝炎
黄绿色、大小不一结节、质地硬
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为主(乙、丙)
病理变化
大小一致的结节、假小叶
临床病理联系
门静脉高压症
原因
挤压导致门静脉回流受阻
表现
慢性淤血性脾大
脾大继发导致脾功能亢进导致溶血
胃、肠淤血、水肿
腹水
门静脉高压导致肠系膜静脉内压高大量体液漏入腹腔
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少、低蛋白血症
肝灭活激素作用降低
水钠潴留
侧枝循环形成
食管腹段静脉曲张
肚脐周围静脉网“海蛇头”
肝功能不全
白蛋白合成障碍
出血倾向
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亢进破坏血小板
黄疸
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
男性乳房发育
蜘蛛痣
面颈胸前臂
肝掌
末梢小血管扩张所致
肝性脑病
氮物质不能在肝中解毒形成氨中毒
坏死后肝硬化
大小不一的结节
胆汁性肝硬化
肝细胞淤胆和羽毛状坏死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
Mallory 小体(酒精性透明小体)
癌
食管癌
临床表现
中晚期—进行性吞咽困难
病理类型
好发于食管中段、多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来自贲门由Barrett 食管转变
早期
未侵犯肌层
晚期
侵入肌层
扩散
淋巴道转移常见
至肝、肺
胃癌
胃小弯胃窦部
病理类型
早期
为侵入肌层
中晚期
侵入肌层
腺癌,常有乳头状、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
扩散
直接扩散
淋巴道转移
主要
晚期经胸导管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血道转移
晚期
肝
种植性转移
结直肠癌
临床表现
血便
病因机制
绒毛状腺癌恶化几率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病理类型
直肠多见、多为腺癌
分期与预后
用Dukes 分期
肝癌
肝炎病毒(乙、丙)肝硬化、酒精、真菌毒素
胃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浆膜
胃窦部的g 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X 线钡餐
胃黏膜活组织检测
膀胱癌:无症状性全程血尿
与溃疡性胃癌区分
假小叶是指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并分隔包绕原来的肝小叶或包绕再生的肝细胞结节,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