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党史
考研政治,事业单位政治党史部分,陆续会更新哒
编辑于2021-12-11 15:09:48党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1840-五四运动1919
结束标志:1922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
反清政府封建统治反帝国主义侵略
辛亥革命
开端:武昌起义 资产阶级革命反清政府第一枪:萍浏醴起义 废除封建帝制 区别:并非制度,封建制度废除标志:新中国成立
新文化运动
1915陈独秀创办起《青年杂志》1916更名《新青年》 口号:民主与科学 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新民主主义运动 五四运动1919-新中国成立1949
新的标志: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 ②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目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名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国民革民时期 1924-1927
一大1921
上海、浙江嘉兴成立中国共产党(最早由蔡和森提出)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政治局书记 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二大1922 上海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民主共和国 彻底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七二大罢工1923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七二惨案 内容“争自由、争人权” 意义:加速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步伐-林祥谦牺牲
三大1923 广州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 入党介绍人由1人改为2人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打下基础 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的党会 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作为秘书协助委员长)
四大
首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首次将党的支部(3人以上党员成立)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 首次将中央最高领导人称谓改为总书记
五大
第一次正式确立党的指导原则-民主集中(六大确立为党的组织原则) 入党年龄必须18岁以上,首设中央政治局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七一二 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失败根本原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我党未能掌握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全面式破裂
六大
莫斯科的郊区五一村,要做群众工作 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问题(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总路线:争取群众(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问题) 瞿秋白做政治报告,周恩来做组织报告
土地革命时期 1927-937
南昌起义 1927.8.1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 停止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周恩来领导起义
八七会议
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纠正陈独秀右倾领导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毛提:枪杆子里出政权,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
对中国革命最大的影响是建立一支人民革命军队 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红军的旗号
三湾改编1927.9
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师缩团,支建联,建党组,行民主 政治上组织上形式上,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成为建设新型军队的开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古田会议1927.12
红军三项工作: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建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推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中国化
红军长征 1934-1936
浮动主题长征路线:血染湘江(最壮烈)、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毛最骄傲)、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夹金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起点:瑞金,雩都 直接原因: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 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领导错误 胜利结束标志:红一二四方军甘肃会宁会师 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吴起镇会师;最后一次会师:将台堡会师
遵义会议 1935.1
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权 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的责任,成立三人军事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挽救了中国红军,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独立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列原理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瓦窑堡会议 1935.12
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启转折的按钮
西安事变 1936.1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正式形成)
洛川会议
党的工作重心转向战区和敌后
直接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 的人民共和国 根本目标: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九一八事变 奉天事变 柳条湖事变
1931.9.18局部抗战开始
七七卢沟桥事变
全面抗战正式爆发 陕北主力红军更名国民革命第八路军 南方红军游击队更名新编四军
平型关大捷1937.9.25
115师抗日战争以来第一次对日作战胜利
相持阶段
中共中央提出十大政策其中开展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1941-1945)是中心环节 整风运动标志《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党的八股文风、宗派主义党风、主观主义学风(中心) 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百团大战
彭德怀指挥 毛评价:战略上失败战术上成功 华北地区防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粉碎日人“扫荡”“囚笼”政策
七大 1945延安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党内团结达到空前统一,为战战胜利做了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日本投降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9.2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9.3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2.13定为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防御阶段、反攻阶段、决战阶段
争取和平与内战爆发 1945-1946
1945.8.25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8.29-10.10国共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对人民军队解放区合法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1946.6.26蒋介石撕毁“双十协议”和“停战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全面内战
防御阶段
陕北:毛泽东采取蘑菇战术,七战七捷 山西:陈毅粟裕 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
战略反攻\进攻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拉开战略进攻序幕 蒋介石十二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统治
决战阶段
济南战役:拉开决战阶段的序幕(粟裕指导)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对国民党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淮海战役:历时最长,歼敌最多,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战役,中产党战力优于国民党 平津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标志南京政府的覆灭 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战役,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南进,解放南部各省创造有利条件
七届二中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移到社会主义国家 分析社会的基本矛盾(1949-1956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提出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毛提两个务必①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务必防止骄傲自满的情绪 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
第一届人民政协
确立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确立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同纲领》的发表确立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中国中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 政协职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 党同各民族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毛<论十大关系>中提)、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邓在十二大中提出)
新中国成立 1949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过度社会并未完整的社会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49-1956
建国初期 1949-1952
首要任务是巩固政权,经济恢复
三大运动
抗美援朝
1950.10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彭德怀指挥 导火索:美国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1953.7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战争历时2年9月
土地革命
镇压反革命斗争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偷税漏税、反行贿、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紧急情报、反偷工减料
一化三改 1953-1956
工业化;农业、社会主义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 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总路线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大改造实质\核心\宗旨:所有制的结构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共产党的全新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至今
八大1956
区别:十九大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不碰横不从分的发展之间的问题”
最主要的贡献:正确处理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落后的农业国同落后的工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水平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实质:人民内部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首次规定党代会实行常任制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①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政治上:团结-批评-团结 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政治生活的主题(主要内容):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整风运动1957
反正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1978.5.11
《光明日报》 意义:①冲破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②开始把人民从多年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③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思想上:批判“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组织上: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领导人的功过问题 农村为试点进行经济改革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
实事求是的评价毛泽东同志的是非功过 通过了《建国以来关于党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顺利完成 首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二大198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农村为中心实行经济改革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确立了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十二届三中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以城市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
十三大1987
中心议题:“加快和深化改革” 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北方谈话1978
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乃至开辟中国道路的破题开篇之论
南方谈话1992
党的基本路线管100年动摇不得 社会主义本质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计划与市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三个有利于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①有利于发展生产力②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区别:***: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十四大1992
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区别:十五大将邓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十五大1997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十六大200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内涵: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名 二十世纪头二十年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届四中2004
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公平正义
十六届六中200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平、法治 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十七大2007
深刻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并将其写入党章 首提“生态文明”(十八大将其纳入五位一体)
十八大2012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新的阐释: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题-实现途径②中国特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三个强调: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的文件《党纲》:规定党的名称、性质、任务 《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①教育和组织工人②领导工人运动③对工人运动的方式方法去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