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学习心理理论
最全最细致的总结,教资必备
编辑于2021-12-19 21:59:39第八章:学习心理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含义: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较快而持久的变化
结果:个体获得行为和能力的持久变化
二.学习过程与特点
学习过程:学习的发生、发展、结束的一般过程
学习过程的环状结构观
代表:列昂节夫(苏联心理学家)
人的心理、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该观点认为:一切活动的结构都是环状的)
三个环节:定向环节、执行环节、反馈环节
学习过程信息加工理论
中国古代学习思想观点代表人物:孔子
三.学习分类
1.学习主体分类(三种)
动物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
机器的学习
2.学习水平分类(加涅)
信号学习
含义:这种学习只对某种作反应
例子: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刺激—反应学习
含义: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
情境-反应-强化
连锁学习
含义: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结
言语联想学习
含义:语言单位的联结
例子:单词组织为合乎语法的句子
辨别学习
含义: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做出相应反应
例子: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
含义: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事物的抽象特征进行反应
例子:对三角形的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之间的联合(原理学习)
3.学习中经验的来源分类(分两种)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发现学习(创造学习)
含义: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是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经验的直接发现或创造
根本特点:所得经验是学习主体发现或创造的结果(不是直接接受)
幼小儿童掌握语言以前的学习 (低级学习) 科学家在发明创造活动中的学习(高级学习)
接受学习(掌握学习)
含义: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是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
特点: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吸收加工和主动构建,转化自己经验
死记硬背、一知半解(低级学习)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高级学习)
4.学习内容分类
知识的学习
含义:即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解决认知问题)
三个环节:领会、巩固、应用
技能的学习
含义: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程,包括心智技能学习和操作技能学习两种
社会规范的学习
子主题
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说
桑代克的联结一试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说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节: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桑代克的动物迷箱实验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
学习的核心是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主张学生的发现学习
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机械学习: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缺乏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单重复、死记硬背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有意义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表征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概念学习:指学习者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建立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子主题
第三节:小学儿童学习特点和受制因素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1.学习动机方面
分类
按照社会需要分类
直接动机
长远动机
按照与智力的联系分类
具体动机
抽象动机
按照价值分类
正确动机
错误动机
2.学习态度方面
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对老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信任,无条件服从教师权威
对集体态度:初入学没有集体观念,中年级相互关心,例如有组织、自觉的班集体
对作业态度:初入学不能按时完成,小学开始认识到成绩和分数的意义,对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二、影响小学儿童学习的因素
1.儿童自身因素
生理因素
儿童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学习的可能性和学习的效率
包括:年龄、健康状况、睡眠、生物节律
心理因素
包括:智力、特殊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信心、情感、意志
智力影响体现在:感知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语言理解能力
学习态度:学习认识和目的,学习的学习行为和情感
学习兴趣分为两种:直接性趣、间接兴趣
学习动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2.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权威型父母:用平等交流和沟通,引导和鼓励孩子学习,孩子独立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成绩较好
专制性父母:用严格要求无条件服从,用绝对标准来塑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被动接受学习成绩较差
放任型父母:要求放松,不期望孩子出现成熟行为、也不管束不合理行为,儿童容易出现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环境因素
教师个性特征和个人素养
对学生态度和期望
教师教学方式
3.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
教育制度对学生学习重要导向作用
政治状况
经济水平
文化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