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策一页解读(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这是一篇关于政策一页解读(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2-23 13:24:36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教育新基建定义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
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政策出台背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
一、总体要求
工作思路
以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为特征,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
建设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
建设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汇聚生成优质资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相融合的新校园,拓展教育新空间。开发教育创新应用,支撑教育流程再造、模式重构。提升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防护能力,保障广大师生切身利益。
二、重点方向
(一)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
1.建设教育专网。按需扩大学校出口带宽,实现中小学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深入推进IPv6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的规模部署和应用。
2.升级校园网络。通过5G、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建设校园物联网,推动安防视频终端、环境感知装置等设备联网。
1、建设物联网被支持。2、物联网仍停留在设备管控层面的理解上。
(二)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
3.构建新型数据中心。支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混合云模式建设教育云。不鼓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建设数据中心。鼓励区域和高校共享超算资源和人工智能算力资源,提供基础算力工具。
混合云模式已被官方认可。
4.促进教育数据应用。升级教育基础数据库,形成教师、学生、学校组织机构等权威数据源,为推动“一数一源”提供支撑。提升教育发展动态监测能力,强化精准趋势分析能力。升级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建立教育发展指数,汇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数据,支撑科学决策。
教育基础数据平台的重要性被官方认可,教育数据大数据分析势在必行。
5.推动平台开放协同。聚合各类教育应用,构建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开放平台。支持学校根据业务需要推动业务上云,通过提供便捷、优质、可选择的云应用,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开放应用接口体系,支持各方主体提供通用化的教育云应用,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应用新生态。
智慧学工系统
业务上云得到全面支持。
6.升级网络学习空间。支撑泛在学习和掌上服务。依托空间汇聚各类终端、应用和服务产生的数据,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构建教育经历服务体系,建立师生数字档案,记录存储学习经历与成果。
1、泛在学习的关键是线上教学资源。2、我司产品云模式亟待完善
(三)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
7.开发新型资源和工具。引导研发支持教师备授课、网络教研、在线教学的学科教学软件和满足特殊教育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资源、设备、工具。
智慧教学平台
8.优化资源供给服务。汇聚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等社会资源。系统梳理各学科知识脉络,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分步构建国家统一的学科知识图谱。升级资源搜索引擎,通过平台模式为师生提供海量的优质资源和精准的资源服务。
1、利好国家级平台,新增学科知识图谱。2、资源平台升级新方向资源搜索引擎。
9.提高资源监管效率。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知识产权,探索个性化资源购买使用和后付费机制。通过用户评价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数字资源迭代更新。
(四)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
10.完善智慧教学设施。提升通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支持互动反馈、高清直播录播等教学方式。部署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装备,打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有条件的地方普及符合技术标准和学习需要的个人学习终端,支撑网络条件下个性化的教与学。支持建设满足教学和管理需求的视频交互系统,支撑居家学习和家校互动。
智慧教师、录播教室
1、通用教室开始支持常态录播,教室升级改造商机。2、个人学习终端继续被支持,加了限定条件,预测官方会出台技术标准以规范行业发展,而非打压态度。
11.建设智慧科研设施。推动智能实验室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科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模拟实验过程,创新科研实验范式。
过程性数据永远是教学的强需求,便于将来诊改。
12.部署智慧公共设施。升级校园公共安全视频网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发事件的智能预警。建立师生健康档案,支撑健康校园建设。探索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楼宇智能管理,因需调节建筑温度和照明等,支撑绿色校园建设。
物联网楼宇被提及并支持,概念是绿色校园。
(五)创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
13.普及教学应用。普及新技术条件下的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推动“三个课堂”等应用。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个课堂具体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云实验室智能辅教机器人
14.创新评价应用。创新信息化评价工具,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实践经历,客观分析学生能力,支撑各学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推动学生数字档案在评价中的应用,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学生评价模式。
提供学生成长成才的数字报告为用人单位提供用人依据
15.拓展研训应用。开展基于教学能力智能诊断与分析的自适应学习和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发教师能力评估应用,实现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16.深化管理应用。支持全流程、全业务线上办理,普及线上协同办公、移动办公等新形式。深化教育督导信息化,实现大数据支持下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评估。
(六)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
17.增强感知能力。完善教育系统信息资产数据库,绘制网络空间资产地图汇聚安全威胁和情报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研判,形成趋势报告。
18.保障绿色上网。在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终端增加青少年保护功能,保护学生视力健康,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支持开发适用于中小学生使用的安全浏览器等软件和教育学习平台,保障学生绿色上网。
护眼屏无论是否护眼,都非常有必要做,以满足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基本要求。
19.推动可信应用。有序推动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和办公终端的国产化改造。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推动移动终端的多因子认证。
20.健全应用监管。推动新技术、新应用进校园审核备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本地区教育新基建的实施方案,会同网信、通信、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将教育新基建纳入本地区的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网信规划和地方新基建支持范围。
将列入十四五规划常态推进教育新基建建设
(二)健全标准规范
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覆盖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
(三)提升支撑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产业孵化基地为载体,打通教育新基建的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四)完善经费保障
通过相关经费渠道大力支持教育新基建。
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
优化金融服务,支持教育新基建。
薄弱地区会有经费支持
(五)强化监督评价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