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傅雷家书
本思维导图出自《傅雷家书》其中也有对人生的告诫。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编辑于2022-01-02 20:19:55傅雷家书
傅雷的成长
养育
人格看做主要,知识与技术看做次要
应该在童年时代把伦理道德看做主要
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公德,守纪律 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把艺术当做教育的一部分
让孩子学习艺术,并不一定想让他成为艺术家
有音乐理论,但是也不仅仅只是培养音乐一门
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功课
教学的方法不是直接讲解,而是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自己找出答案来
错误的地方不直接改正,而是旁敲侧击让他自己发现矛盾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悟性较差的孩子可能行不通)
成长
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喜欢趴在门口停大人谈话
这也会扩大他的好奇心,家中的艺术气息,关切社会上的大小问题 孩子在长年累月中,在成长过程中不能说没有影响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无论是在做人方面还是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作为父亲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你,保护你,又不想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学习上
语言的学习
语文不必急在一时,主要还是消化最好,不然容易忘记
读外语不必太快,太快了记不牢,不然又要从头来过,一开始记的时候必须从容不迫,位与格必须记忆,像应付考试一样临时加强记忆没用
切勿野心太大,只求一个概念
不要把语言的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就念完文法,这是强记,绝对不能消化,而且过了大半响就会忘记
主要是抓住外文的要点,学慢一点,但必须牢记 这样才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会使你 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就昏昏欲睡
成绩
成绩未能完全满意,还是因为根基的问题,多多修养把技术克服,在把精神训练得容易集中,一定大有改善
乐理
琴的事一时急不来,而且技巧根本要改,乐理可以称早赶一赶,无论如何要有一个初步概念
人生是多方面的,艺术也得从多方面培养,劳逸调剂得恰当,对艺术只有好处。三天不弹琴,绝不损害你的技术;你应该有这点儿自信。况且所谓relax[放松]也不能仅仅在technique[技巧]上求,也不能单独地抽象地追求心情的relax。能有真正的relax[放松];唯有经常与大自然亲接,放下一切,才能有relax的心情,有了这心情,艺术上的relax可不求而自得。
时间安排
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物的轻重缓急,你的一切会大打折扣
对于实际的事物要多注意些,应办就办,切勿拖拉,夜里没有事的事件可以打发不少事情,准备好了再玩
感情上
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情绪上
心里的波动或者是郁闷,写出来就等于有了发泄,可以自己痛快些,或许还能避免做很多傻事
烦恼之后打扰你的学习,反而把你内心的技巧拉下来
下功夫叫自己心灵上松动,包管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是有弊无利
只要凭着愚公移山的意志,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松弛,对你的精神就像是对你的手指一样时时刻刻保持松弛
成就上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的,一半是靠人力,一半是靠天赋,但是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在不管人事上,生活上,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打击,从此之后你就可以孤军奋斗了
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就,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苦难,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没尽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思想上
自我批判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是在信中还是别的方式,比光在脑袋中空想不同,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印象深刻。
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往往自己认为的缺陷,批评家并不能指出,他们指出的倒是反映批评家本人的理解不够或者纯属个人的好恶,或者是时下的风气和流俗的趣味,从巴尔扎克到罗曼·罗兰,都一再说过这一类的话。因为批评家也受他气质与修养的限制,单从好的方面看,艺术家胸中的境界没有完美表现出来时,批评家可能完全捉摸不到,而只感到与习惯的世界抵触;便是艺术家的理想真正完美地表现出来了,批评家囿于成见,也未必马上能发生共鸣。
思考问题
天下的事,有利必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
对于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
要仔细感受新东西,和你原有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这需要冷静而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
感觉,感情,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要经过理性的归纳,整理,才能深深的刻画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人格中的一部分
熏陶的结果多少也会自然而然的会把握住精华,倘若你有事先了解特别在智力方面多下功夫,那你将来一定会收获更加丰富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你过去承认我在高山上看事情,也许我是近视眼,看出来的形式不准确。但至少你得用你不近视的眼睛,来检查我看到的是否正确。果然不正确的话,你当然可以不用,也不该听我的
可是艺术家有时会钻牛角尖而自以为走的是独创而正确的路。要避免这一点,需要经常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所谓艺术上的illusion[错觉],有时会蒙蔽一个人到几年之久的。至于批评界的黑幕
你自己说到处都是outcast[浪子],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艺术也是一个tyrant[暴君],因为做他奴隶的都心甘情愿,所以这个tyrant尤其可怕。你既然认了艺术做主子,一切的辛酸苦楚便是你向他的纳贡,你信了他的宗教,怎么能不把少牢太牢去做牺牲呢?每一行有每一行的 humiliation [屈辱]和misery[痛苦],能够re-sign[屈从]就是少痛苦的不二法门。
弹奏
艺术家天生敏感,换一个地方,换一群观众,换一种精神氛围不知不觉就会改变自己的气势与表达方式。但最主要的是你心灵中最优秀最突出的那部分,从人家那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的种在自己的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一部分始终不变,这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厚实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他的目的
人际关系上
当人家说你好的时候
不妨写上承蒙他们的赞许一类的话语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种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这个心理学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行为举止上
西洋礼
到别人外国友人的家里,大衣和围巾都要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里比插在裤子里更无礼貌
行为上
对客气的人,或者是师长,或者是老年人,说话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种规矩成为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吃饭时
双手不拿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者膝盖上
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谢幕礼
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会与群众大有关系应该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缓一些表情思然会缓和
生活中
比赛上
比赛上:不要计较的太厉害,我尽我心,别人任凭天命。精神松散反而效果更好
交往中
外国人比较容易,有时候不妨直说
生活中需要冥想,老是扎在人堆里(你的心已经烦了)反而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争斗的方式当然不是精紧张,而是冲淡,而是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自然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反而舒泰,工作反而顺利
人生经历有限,谁都只有二十四小时,不是安排得严密,像你这样弄坏身体,人家技巧不需要苦练,比你闲,你得向他们婉转说明。这一点上,你不妨常常想起我的榜样,朋友们也并不会怨我啊
日常上生活中
没有完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完美的一天,唯有如此,才需要我们夜以继日,终生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都做了曦上皇人,垂手可得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最折磨人的不是体力劳动,也不是脑力劳动(那种疲惫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复精力)而是操心
孩子,一个人往往对有在手头上的东西(或是机会,或是环境,或者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道珍惜,直到失去了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我们自己这种愚蠢,不想去改正
计划
重点计划必不可少。平日生活要过得有规律一些,晚上切勿睡觉太迟
最好做事要有计划,至少一个季度事先要有打算,定下的程序非万不得已切勿临时打乱。你是一个经常出台的演奏家,与教授、学者等等不同,生活忙乱得多,不容易控制。但愈忙乱愈需要有全面计划,我总觉得你大被动,常常be carried away[控制不住自己],被环境和大大小小的事故带着走,从长远看,不是好办法。过去我一再问及你经济情况,主要是为了解你的物质基础,想推测一下再要多少时期可以减少演出,加强学习——不仅仅音乐方面的学习。
身心过于疲劳会影响到心情,影响对艺术的感受
人究竟是社会的动物,不能完全与世隔绝;与世隔绝的任何一种艺术家都不会有生命,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经常与社会接触而仍然能保持头脑冷静,心情和平,同时能保持对艺术的新鲜感与专一的注意,的确是极不容易的事。
感情上
感情问题务必要把自己把握住,要坚定,要从大处远处着眼,要顾全局,不要单纯的趁一时之情,要极冷静,要顾全几个人的幸福,短暂的软心往往会对人对己造成成长时期不必要的痛苦
真正的艺术家,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过他的感情生活。唯一能把感情生活升华才能给人类留下这许多杰作。反复不已的,有始有终的,没有结果也不可能有结果的念爱,只会使人唐璜,使人轻薄,使人——至少——对爱情感觉麻痹,无形中流于玩世不恭;而你知道玩世不恭的祸害,不说别的,先就使你艺术颓废。假如你每次都是真刀真枪,那么精力消耗太大,人寿几何,全部贡献给艺术还不够,怎容你如此浪费!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人生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太急切,你觉得负担中,追得太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又在哪呢?世界上究竟要去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侯,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的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至于酿成悲剧。做艺术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难。只要不要不预先明白这一点,即使你知道“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叶不容易学会明哲,体贴容忍只要能代你解决生活琐事,同时对你的事业感到兴趣就行对学问的钻研等等暂时不必期望过奢,还得看你们婚后的生活如何。眼前双方先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
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
理财上
总而言之,理财有方法,有系统,并不与重视物质有必然的联系,而只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正如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来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总之是为了更完美地享受人生。
我很明白在西方社会中物质生活无保障,任何高远的理想都谈不上。但所谓物质保障首先要看你的生活水准,其次要看你会不会安排收支,保持平衡,经常有规律地储蓄。生活水准本身就是可上可下,好坏程度、高低等级多至不可胜计的;究竟自己预备以哪一种水准为准,需要想个清楚,弄个彻底,然后用坚强的意志去贯彻。唯有如此,方谈得到安排收支等等的理财之道。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钱不解决问题;相反,正因为瞧不起金钱而不加控制,不会处理,临了竟会吃金钱的亏,做物质的奴役。单身汉还可用颜回的刻苦办法应急,有了家室就不行,你若希望弥拉也会甘于素衣淡食就要求太苛,不合实际了。为了避免落到这一步,倒是应当及早定出一个中等的生活水准使弥拉能同意,能实践,帮助你定计划执行。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你既要保持你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成为最迫切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孩子,假如你相信我这个论点,就得及早行动。
比如下一季度是你最忙,但也是收入最多的季度:哪笔收人应该事先做好预算;切勿钱在手头,散漫使花,而是要作为今后减少演出的基础——说明白些就是基金。
改善生活固大不容易;有了物质享受而不受物质奴役,弄得身不由主,无穷无尽地追求奢侈,恐怕更不容易。过惯淡泊生活的东方旧知识分子,也难以想象二十世纪西方人对物质要求的胃口。其实人类是最会生活的动物,也是最不会生活的动物;我看关键是在于自我克制。
为人上
奉献
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是多方面的,并不限于在外国为祖国争光也不限于用音乐去安慰人家——虽然是你的主要任务,我们的艺术家还需要把自己的感情,心得,时时刻刻传达给别人,让别人去作为参考或者是批判的资料
道德实践
孩子,一个人空有爱同胞的热情是没有用的,必须用事实来使别人感受到我们实质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实践
胸襟眼界狭小的人,即使老辈告诉他许多旧社会的风俗人情,也几乎会骇而却走。他们既不懂得人是从历史上发展出来的,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演变过程才有今日的所谓文明人,所谓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一切也就免不了管中窥豹之弊。这种人倘使学文学艺术,要求体会比较复杂的感情,光暗交错,善恶并列的现实人生,就难之又难了。要他们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样样结合起来,也极不容易。但若不能在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具体→抽象→具体中不断来回,任何学问都难以入门。
自我判断
一个热情的人,尤其是青年,过火是避免不了的,只要心地善良,真正,心胸宽阔,螚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那就很好了
做事上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然会了解
我认为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而叫人起疑心,你要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我的经验,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自己本来的面目对付他,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反倒看重你
不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说话一定要说得真诚老实。既然这是你一生的关键,就得拿出勇气来面对事实,永最光明正大的态度来应付,无需那些不必要的顾虑,而不说真话!就是在实际做的时候,要注意措辞以及步骤。只要你的感情是真实的,别人一定会感受到,不会误解的
判断上
考虑事情的细节的时候,需要心平气和,精神上很镇静,切勿烦躁,也切勿焦急。有问题终得想办法解决,不要怕用脑筋
对待外国朋友上
对外国朋友固然得客气,也得阔气,但是必须注意有分寸。像西卜太太之流,到处都有,你得提防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不是虚造的。人的心理:难得收到礼物,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该享受的权力,临了非但不感谢,刀容易生怨望,所以我特别嘱咐你“有分寸”!
改正小事上
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能反应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感情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局限于书本或者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
中西方文学上差异
一味的“失败主义”;而是人类一般对生老病死、春花秋月的慨叹,如古乐府及我们全部诗词中提到人生如朝露一类的作品,或者是愤激与反抗的表现,如老子的《道德经》。——就因为此,我们对西方艺术中最喜爱的还是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的绘画,十九世纪的风景画——总而言之是非宗教性非说教类的作品。
从文艺复兴以来,各种古代文化,各种不同民族,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大接触之下,造成了近代人的极度复杂的头脑与心情;加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化(如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交替等等),人的精神状态愈加充满了矛盾。这个矛盾中最尖锐的部分仍然是基督教思想与个人主义的自由独立与自我扩张的对立。凡是非基督徒的矛盾,仅仅反映经济方面的苦闷,其程度绝没有那么强烈。——在艺术上表现这种矛盾特别显著的,恐怕要算贝多芬了。
他的两个主题,一个往往代表意志,代表力,或者说代表一种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绝对不是自私自利的庸俗的个人主义或侵犯别人的自我扩张,想你不致误会);另外一个往往代表犷野的暴力,或者说是命运,或者说是神,都无不可。虽则贝多芬本人决不同意把命运与神混为一谈,但客观分析起来,两者实在是一个东西。斗争的结果总是意志得胜,人得胜。但胜利并不持久,所以每写一个曲子就得重新挣扎一次,斗争一次。
结论不是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这个境界在作者以来,可以美其名曰皈依,曰觉悟,曰解脱,其实是放弃斗争,放弃挣扎,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所谓极乐。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挣扎,当然比一开场就奴颜婢膝地屈服高明得多,也就是说“自我”的确已经大大地扩张了;同时却又证明“自我”不能无限制地扩张下去,而且最后承认“自我”仍然是渺小的,斗争的结果还是一场空,真正得到的只是一个觉悟,觉悟斗争之无益,不如与命运,与神,言归于好,求妥协。当然我把贝多芬的斗争说得简单化了一些,但大致并不错。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尽管近半世纪以来也因为与西方文化接触之后而心情变得一天天复杂,尽管对人生的无常从古至今感慨伤叹,但我们的内心矛盾,绝不能与宗教信仰与现代精神自我扩张的矛盾相扩张比。我们心目中的生死感慨,从无仰慕天堂的极其烦躁的期待与追求,也从无对永堕地狱的恐怖忧虑;所以我们的哀伤只是出于生物的本能,而不是由发热的头脑造出许多极乐与极可怖的幻象来一方面诱惑自己一方面威吓自己。同一苦闷,程度强弱之大有差别,健康与病态的分别,大概就取决于这个因素。
中国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另一方面,佛教影响虽然很大,但天堂地狱之说只是佛教中的小乘(净土宗)的说法,专为知识较低的大众而设的。真正的佛教教理并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狱,而是从理智上求觉悟,求超度;觉悟是悟人世的虚幻,超度是超脱痛苦与烦恼。尽管是出世思想,却不予人以热烈追求幸福的鼓动,或急于逃避地狱的恐怖,主要是劝导人求智慧。佛教的智慧正好与基督教的信仰成为鲜明的对比。智慧使人自然而然地醒悟,信仰反易使人入于偏执与热狂之途。——我们的民族本来提倡智慧。(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们只看见古人提到彻悟,从未以信仰坚定为人生乐事。你认为亨特尔比巴赫为高,你说前者是智慧的结晶,后者是信仰的结晶:这个思想根源也反映出我们的民族性。)
相反,在两汉以儒家为唯一正统,罢斥百家,思想入于停滞状态之后,佛教思想的输入倒是给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刺激,令人从麻痹中觉醒过来,从狭隘的一家一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所能达到的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乃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可绝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而不致陷人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至少在理论上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作游戏人生的态度。从另一角度看,最伤人的(对己对人,对小我与集体都有害的)乃是由passion[激情]出发的苦闷与矛盾,例如热衷名利而得不到名利的人,怀着野心而明明不能实现的人,经常忌妒别人、仇恨别人的人,那一类苦闷便是于己于人都有大害的。凡是从自卑感自溺狂等等来的苦闷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对自己也是致命伤。反之,倘是忧时忧国,不是为小我打算而是为了社会福利、人类前途而感到的苦闷,因为出发点是正义,是热爱,所以即有矛盾,对己对人都无害处,倒反能逼自己做出一些小小的贡献来。但此种苦闷也须用智慧来解决,至少在苦闷的时间不能忘了明哲的教训,才不至于转到悲观绝望,用灰色眼镜看事物,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情继续在人生中奋斗——而唯有如此,自己的小我苦闷才能转化为一种活泼泼的力量而不仅仅成为愤世嫉俗的消极因素;因为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矛盾,也就不能使自己往前迈进一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理想,
他们首先肯定人生必有意义,灵魂必然不死,从此推论下去,就归纳出一个有计划有意志的神!可是为什么人生必有意义呢?灵魂必然不死呢?他们认为这是不辩自明之理,我认为欧洲人比我们更骄傲,更狂妄,更ambitious[有野心],把人这个生物看作天下第,所以千方百计要造出一套哲学和形而上学来,证明这个“人“为万物之灵”的看法,仿佛我们真是负有神的使命,执行神的意志一般。在我个人看来,这都是vanity[虚荣]作祟。东方的哲学家玄学家要比他们谦虚得多。除了程朱一派理学家dogmatic[固执己见]很厉害之外,别人就是讲什么阴阳太极,也不像西方人讲God[神]那么绝对,凿凿有据,咄咄逼人,也许骨子里我们多少是怀疑派,接受不了大强的insist[坚持],太过分的cer-tainty[确定]。
哲学上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文明的时候会那么文明,谈玄说理会那么隽永,野蛮的时候又同野兽毫无分别,甚至更残酷。奇怪的是这两个极端就表现在同一批人同一时代的人身上。两晋六朝多少野心家,想夺天下、称孤道寡的人,坐下来清谈竞是深通老庄与佛教哲学的哲人!
了解人是一门最高深的艺术,便是最伟大的哲人、诗人、宗教家、小说家、政治家、医生、律师,都只能掌握一些原则,不能说对某些具体的实例
总而言之是知识分子好高骛远的通病,用现代语说就是犯了客观主义,没有阶级观点……其实这类幻想中间,也掺杂不少人类的原始苦闷,对生老病死以及生命的目的等等的感触与怀疑。我们从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上辈,多少是怀疑主义者,正如文艺复兴时代和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的人一样,可是怀疑主义又是现社会的思想敌人,怪不得我无论怎样也改造不了多少。假定说中国的读书人自古以来就偏向于生死的慨叹,那又中了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毒素(因为不劳而获才会有此空想的余暇)。说来说去自己的毛病全知道,而永远改不掉,难道真的是所谓“彻底检讨,坚决不改”吗?我想不是的。主要是我们的时间观念,或者说time sense[时间观念]和space sense[空间观念]比别人强,人生一世不过如白驹过隙的话,在我们的确是极真切的感觉,所以把生命看得格外渺小,把有知觉的几十年看作电光一闪似的快而不足道,一切非现实的幻想都是从此来的,你说是不是?明知浮生如寄的念头是违反时代的,无奈越老越是不期然而然地有此想法。
未来妻儿
孩子的教育,眼前不必多想。将来看形势再商量。我们没有不愿意帮你们解决的。名字待我慢慢想,也需要 inspiration [灵感]。弥拉怀孕期间,更要让她神经安静,心情愉快。定期检查等等,你们有的是医生,不必我们多说。她说胃口不好,胖得like acow[像头母牛],这倒要小心,劝她克制一些。母体太胖,婴儿也跟着太胖,分娩的时候,大人和小孩都要吃苦的!故有孕时不宜过分劳动,却也不宜太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