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经济学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产出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编辑于2022-01-07 16:33:50西方经济学
导论
价格形成机制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资源的稀缺性。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量,简称为需求量。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就越多。需求的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
偏好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好程度
正常品是指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其需求量的商品。低档品是指需求量随消费者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如果两种商品在满足消费者同一类型的需要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效,那么就称这两种食品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相互补充,共同满足消费者同一类型的需要,则称这两种食品为互补品。
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商品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个可能价格下对应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的总和,即在前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所有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
需求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供给量,简称为供给量。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价格越低,生产者的供给量就越小。供给的这一特征被称为供给规律。
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商品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生产者在每一个可能价格下对应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生产同一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的供给量之和构成市场供给量,市场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为市场供给。
供给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均衡是指经济系统中的某一特定经济单位、经济变量或市场等,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且保持不变的状态。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
在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只表明买卖双方意愿的交易量相等,并不是指买卖双方实际的交易量相等,后者在任意价格下总是相等的。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特定环境中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相关的另外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
支持价格又称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种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的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的市场定价过高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
二、消费者选择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
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简称为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简称为约束线,表示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三、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产出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市场要素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能够替代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递减,即一种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随着该要素的增加而递减。
在企业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如果产量扩大一倍,而生产成本的增加小于一倍,则称企业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同比例扩大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如果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若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的;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递减的。
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通常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
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购买生产要素所花费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企业用自己拥有但并非从市场上购买的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四、完全竞争市场
企业的总收益(简称收益)是企业销售产品之后所得到的收入,即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的乘积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生产者在生产和出售商品时实际收益与意愿收益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
垄断企业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生产者,生产的产量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00%。
五、不完全竞争市场
价格歧视,就是将相同成本的一种产品以不同的价格来销售。一级价格歧视,又叫完全的价格歧视,垄断企业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来出售,即价格总是在消费者的意愿支付水平上。二级价格歧视是对购买超过一定数量的产品部分给予较低的价格优惠。三级价格歧视是针对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纳什均衡,是指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七、一般均衡与效率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是指整个市场上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总额必定相等的情况。
在全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某一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是指在该资源配置状态下,如果想要增加某一个人的福利,必须以牺牲其他人的福利为代价。
如果存在着对原有资源配置的一个再配置,可以在不影响他人境况的条件下来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则称资源的配置是对原有配置的帕累托福利改进。
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的负数被称为边际转换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赋予每个人的效用一定的权重,将每个人的效用按照该权重相加构成的社会福利函数。
罗尔斯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认为公平的社会应该能够最大化境遇最差人的福利,更多地关注福利水平最低的人的效用的社会福利函数。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任何帕累托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都是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获得的,政府只要调整初始禀赋的位置。
八、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私人物品是指具有高度排他性和高度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公共资源是指具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的物品。俱乐部物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高度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不同经济主体对交易对象掌握的信息多少不一样。
寻租,指试图获得一种可以赚取经济利润的垄断的活动
外部性,人们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未被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或价格之中,外部性又被称为外在效应或邻居效应。正外部性指的是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利益,又未获得补偿。负外部性指的是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损失,又未支付抵偿损失的成本。
生产的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活动使其他生产者增加(或减少)成本,但又未补偿(或收费)的情形。消费的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行为引起其他消费者利益的增加或减少
科斯定理是指不管权利的初始界定如何(谁拥有合法的产权),谈判都会导致有效的结果。
洛伦兹曲线是累计人口百分比和累计收入百分比对应的曲线。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兹曲线推导出来的表示社会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