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包含所有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快速有效掌握,形成逻辑思维结构,通过教招不是问题
编辑于2022-01-18 18:53:05“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思维导图完整版,包含最新发布的信息科技新课标全部内容。包括: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六、课程实施,附录全部模块。每个主题都可独立编辑和复制。每个信息科技教师必备,帮助快速灵活掌握新课标。
最新NOI竞赛大纲原版,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于 1984 年 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四十个年头。NOI 从无到有, 通过持续发展革新,已经从单一的小规模赛事发展为形 式丰富多样、参加人数众多的系列性活动,每年参加的 学生达十余万,选拔出的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
教招考试教育学模块,知识点非常全面,全部整理成思维导图,变成一棵树存在你的头脑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思维导图完整版,包含最新发布的信息科技新课标全部内容。包括: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六、课程实施,附录全部模块。每个主题都可独立编辑和复制。每个信息科技教师必备,帮助快速灵活掌握新课标。
最新NOI竞赛大纲原版,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于 1984 年 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四十个年头。NOI 从无到有, 通过持续发展革新,已经从单一的小规模赛事发展为形 式丰富多样、参加人数众多的系列性活动,每年参加的 学生达十余万,选拔出的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
教招考试教育学模块,知识点非常全面,全部整理成思维导图,变成一棵树存在你的头脑中。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
学科范畴
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围
学科性质界定
教育学、心理学
研究内容
三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四内容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
教师心理
五要素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发展历史
西方
初创
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 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 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乌申斯基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人是教育的对象
卡普捷列夫
教育心理学
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冯特(心理学之父)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1903年
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
成熟
深化完善
中国
房东岳 翻译
廖世承 1924年编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概述
含义
广义 出生-死亡
狭义 出生-心理成熟
特点
顺序性和定向性
从...到...
循序渐进
阶段性与连续性
年龄特征
教育的针对性
不平衡性
不匀速
不同时成熟
抓关键期
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
阶段特征
童年期 6、7~11、12岁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少年期11、12~14、15岁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出现反思思维
青年初期 14、15~17、18岁
出现辩证思维
教育含义
学习准备
关键期
心理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
四个名词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四阶段
感知运动(0~2岁)
物体恒存
思维萌芽
区分主客体
感觉和动作分化
前运算阶段(0~7岁)
思维不可逆
自我中心
表象,单维思维
不守恒
泛灵论
具体运算阶段(7~11、12)
思维可逆
守恒
具体逻辑思维
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12以上)
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
假设性思维
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教学与发展
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
支架式教学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
0~1.5岁 信任对不信任
1.5~3岁 自主对羞愧
3~6岁 主动对内疚
6~12岁 勤奋对自卑
12~18岁 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
18~30岁 亲密对孤独
30~60岁 繁衍对停滞
60岁以后 自我 整合对绝望
学生差异
认知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性别差异
结构类型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场依存&场独立
冲动型&沉思型
发散性&辐合型
性格差异
性格概念
性格差异的鉴定
自陈测验:明尼苏达、卡特尔
投射测验:主题统觉、墨迹测验
性格的个体差异
特征差异
对现实态度和自己态度的特征
性格的认知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类型差异
特殊儿童
智力超常 IQ140以上
弱智 IQ70以下
第三章 学习理论
学习的概述
学习的内涵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变化相对持久
反复经验引起的
学习的分类
学习主体
动物学习
人类学习
机器学习
学习结果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运动技能
态度
学习的性质
进行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新旧知识关系
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
学习内容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行为规范学习
联结学习
联结主义理论
学习实质
刺激-反映联结
学习进程
尝试错误
学习规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教育意义
鼓励学生尝试
效果律的应用
练习律的应用
准备律的应用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观点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基本规律
强化
消退
惩罚
教育中的应用
程序教学
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分类
参与性学习
观察学习
学习过程
注意
保持
再现
动机
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顿悟/完形学习理论
学习结果
完形/格式塔
学习过程
对情景的顿悟
以意识为中介
认知地图学习理论
认知地图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观
学习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环节: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
教育意义
教学观
目的:理解学科结构
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
教育意义
发现学习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实质
非人为联系
实质联系
条件
学习条件
学习者自身
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并列学习
建构主义
知识观
动态的知识
学习观
学习的情境性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生观
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差异性
教学观
情景式教学
合作学习
人本主义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
罗杰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第四章 学习心理
一、学习动机
概述
含义
引起
维持
朝向
基本成分
学习需要内驱力
学习期待与诱因
分类
诱因来源
外部
内部
社会意义
高尚
低级
作用时间
近景直接性的
远景间接性的
奥苏贝尔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介:学习行为
相关理论
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追求成功
避免失败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六因素:能力、努力、运气、任务、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三维度: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行为动机
先行因素:期待
结果因素:强化
自我效能感
形成因素
直接经验
替代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的唤起
自我价值理论
培养与激发
培养
学习需要
立志训练
增强自我效能感
正确的归因观
激发
启发式教学
控制动机水平
妥善奖励
指导归因
二、学习策略
概述
含义: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分类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定义: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分类
画线
过度学习
学习程度达到150%
精加工策略
定义: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度加工策略。
分类
做笔记
记忆术
位置记忆法
缩简和编歌诀
谐音联想法
关键词法
视觉想象
提问
生成性学习
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组织策略
定义: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分类
归类
纲要
列提纲
用图形
用表格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
含义: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
内容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监控
分类
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
监视策略:注意力及使用策略等的监控
调节策略:矫正行为,补救不足
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时间管理
学习环境管理
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学习工具的利用
人力资源的利用
训练
训练原则
个人效能感的原则
有效监控原则
特定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训练模式
课程式教学模式
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
交叉学习式教学模式
学习策略的教学
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
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提供足够教学时间
三、知识与技能
知识学习
知识概述
含义: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类型
反映活动的深度
感性知识
理性知识
知识的表述形式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表征
陈述性知识
命题
命题网络
表象
程序性知识
产生式
产生式系统
大的知识单元
图式
知识学习类型
知识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关系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知识学习过程
知识获得
知识直观
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
言语直观
知识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确运用变式
科学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知识保持
深度加工材料
有效运用记忆术
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
合理进行复习
知识提取
技能学习
技能概述
含义:通过练习或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
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
是活动形式,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动作体现法则要求,不是一般随意运动
种类
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
含义及特点
含义: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例子:吹拉弹唱
特点
物质性/客观性
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形成阶段
冯忠良
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冯忠良
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菲茨和波斯纳
认知、联结、自动化
培训要求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
含义及特点
含义: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特点
观念性
内隐性
简缩性
形成阶段
加里培林
动作定向阶段
物质或物质化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
内部言语动作
冯忠良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安德森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培训要求
四、态度与品德
实质与结构
态度
实质: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
结构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品德
实质: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结构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品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
对偶故事法
阶段
无律水平(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
他律水平(权威阶段)
自律水平
可逆阶段
公正阶段
10岁是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分水岭
科尔伯格
道德两难故事
阶段
前习俗水平
服从惩罚阶段
相对功利阶段/寻求快乐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
好孩子阶段/寻求认可阶段
好公民阶段/遵守法规,维护权威阶段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阶段
普遍伦理阶段
影响条件
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识水平
形成与培养
形成过程
依从
特点: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
阶段
服从
从众
认同
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内化
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培养方式
有效的说服
树立良好榜样
利用群体的约定
价值辨析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五、学习迁移
概述
含义
含义:训练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范围: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等
例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类型
性质
正迁移
负迁移
方向/时间顺序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不同抽象/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
内容不同
一般迁移
具体迁移
作用
迁移理论
早期
形式/官能训练说
沃尔夫
官能心理学
官能训练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
形状知觉
相同要素
概括化/经验类化理论
贾德
水下打靶
原理原则
关系理论
格式塔
小鸡啄米
对关系的顿悟
当代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布鲁纳
可利用性、可辨析性
产生式理论
安德森
桑代克基础上
情境性理论
格林诺
情境
学习迁移与教学
影响迁移因素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认知结构的特点
学习策略的水平
为迁移而教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材编程策
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解决
含义
问题
特点
给定条件
达到目标
存在的限制
类型
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
结构良好
结构不良
对问题的熟悉程度
常规性
创造性
问题解决
特征
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过程
发现/提出问题
首要
理解/明确/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关键
检验假设
发明体检
策略
算法式:解决问题的方法逐一尝试
启发式
手段-目的分析法
爬山法
逆推法
影响因素
问题情境
已有知识经验
定势与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情绪与动机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创造性
含义
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核心
特征
流畅性
灵活性/变通性
独创性
影响因素
环境
智力: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个性
敬个礼
如何培养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思维策略
头脑风暴法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第五章 教学心理
课堂管理概述
概念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功能
维持
促进
发展
目标
争取学习时间
增加活动机会
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影响因素
领导风格
参与式
监督式
班级规模
班级性质
对教师的期望
课堂管理过程
群体管理
正式&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
含义
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
范围
班委会、团支部、少先队等
阶段
松散群体
联合群体
集体
非正式群体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组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特点
相互满足心理需要
有较强凝聚力
行为具有一致性
成员角色和数量不固定
二者关系
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
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群体动力
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
课堂气氛
分类
积极的
消极的
对抗的
教师领导方式
集权型
民主性
放任型
课堂内的人际关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纪律管理
概述
含义
分类
任务促成的纪律
教师促成的纪律
集体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的控制
课堂常规的建立
学生座位的分配
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课程表的编制
教学过程的规划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建立有效课堂规则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做好课堂监控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
定义
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分类
人格
品行
原因
校内外的环境
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等
学生的人格特点
应对
运用积极地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合理运用惩罚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
进行心理辅导
第六章 教师心理
教师职业心理
认知特征
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教学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人格特征
职业理念
教学效能感
教学归因
职业性格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行为特征
期望行为
教学行为
职业成长
比较
课前计划差异
课堂教学过程差异
教学策略的运用
家庭作业的检查
课堂练习
教材的呈现
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课后评价差异
教师成长
成长历程
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
关注学生
成长途径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情绪耗竭
去个性化
个人成就感低
如何应对
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组织有效的干预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