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艺术运动知识导图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下图讲述了维也纳“分离派”、彼得贝伦斯、德国“青年风格”、地铁风格等内容。
编辑于2019-09-26 06:11:44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一场装饰艺术运动
约1895年从法国开始,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运动取而代之,
成为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发展
但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
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
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来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巴黎和南斯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集中地
所代表的是曲线造型方式
但英国的“格拉斯哥四人集团”和维也纳“分离派”则是以直线为主的造型方式
新艺术运动在名称上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
奥地利称之为“维也纳分离派”
但各国在设计上追求创新、探索和开拓新的艺术精神是一致的
主要特征
1、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
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曲线和有机形态;
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与浮世绘的影响;
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作品
威尔德的室内
吉马德的地铁入口
高迪的建筑
穆卡的大海报
都表现出一股从未有过的非历史主义的新装饰风格,这些设计已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交接时期的典型设计风格特征,成为一种历史经典风格。
亨利凡德威尔德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最为杰出的设计师与设计理论家
他的设计理论和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的重要奠基人
曾参加二十人小组
1894年发表的《为艺术清除障碍》一文中,提出新艺术的创作原则
根据理性法则和合理结构所创造出来的符合功能的作品,乃是求的美的第一条件。
设计理念
1、支持新技术,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并明确提出“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反对漠视功能的纯装饰主义和纯艺术主义。
2、认为设计应尽量保持材料的天然本性,反对过多的修饰而破坏材料本身的美。
3、在德国魏玛时期,提出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晰的三个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期达到工业与艺术的结合,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奠基人。
4、但他不赞成标准化,后成为他和穆特修斯在“科隆论战”中争论的焦点。
主要成就
为萨穆尔.宾的商店进行了室内和家具设计
1906年创办了“魏玛工艺美术学校”为以后的包豪斯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参与现代设计运动,是工业同盟的创始人之一,在德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东尼高迪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现代设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设计生涯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的设计风格
阿拉伯摩尔风格
在设计上不单纯复古,而是采用折中处理,把各种材料混合利用
较典型的是建于1883—1888年间位于巴塞罗那卡罗林区的文森公寓
中期的设计
新哥特式和新艺术风格混合的风格
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高迪的设计具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并与其终身喜爱的哥特式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其中期的新哥特式和新艺术混合的风格
主要代表作是阿拉斯加主教堂
32岁以后
有机风格
设计风格开始走向成熟,逐渐摆脱了单纯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
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代表作品
居里公园
米拉公寓
圣家族教堂
格拉斯哥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为中心的松散学派
麦金托什、麦克唐娜姐妹和麦克奈组成“格拉斯哥四人派”
代表作品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高靠背椅
代表了新艺术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
在建筑、室内、家具和金属器皿等的设计方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格兰新艺术表现
其设计风格主要反映在装饰内容和手法的运用上
风格特点
1、主张直线,简单的几何造型,表面遵循严格的线条图案以及格子和风格化的玫瑰型。
2、配色柔和,主要限于淡橄榄色,淡紫色,乳白色,灰色等构成清淡优美的色彩。
3、装饰线条虽趋于稳定,但其视觉效果也不会变化,大多数表面图案抽象复杂,象征形态点缀其间。
这种探索为机械化,批量化,工业化的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可以说麦金托什是联系新艺术运动中的手工艺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关键过渡性人物。他的一系列探索对德国青年风格和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非常大,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铁风格
赫尔特.吉马德
建筑设计师,“六人集团”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他的设计强调整体统一性。
当时巴黎的地铁入口几乎都是他设计的
地铁入口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主义特点
模仿植物的结构进行设计
顶棚和栏杆的设计模仿植物形状
特别是扭曲的枝干,缠绕的藤蔓,
顶棚则更多的采用海贝的形状处理深受巴黎市民喜欢。
深受巴黎市民喜欢。
德国“青年风格”
因1896年德国艺术批评家朱利、梅耶、格拉佛创办的周刊《青年》杂志而得名
“青年风格”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各个设计领域全面展开。
希望通过恢复手工艺的传统来挽救颓废的当代设计,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的影响。
初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
但于1897年后逐步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
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寻找新的形势发展方向
风格特点
前期反对机械化和工业化,重视自然主义和装饰手法,表现为曲线,流畅的有机形态,但后期有几何造型和注重功能的倾向。
意义
德国青年风格在德国的发展,意义不仅在于“新艺术”运动本身,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后来德国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
代表人物
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称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
彼得贝伦斯
“新建筑”运动的早期领袖,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先驱,“青年风格”的代表人物
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称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
设计思想
1、从功能出发,基本抛弃了繁琐的装饰,强调简洁,功能良好的外形和结构
2、在产品设计上,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标准化为基础,实现批量化生产。
主要成就
1、彼得贝伦斯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形象设计,并设计了透平机工厂厂房,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在建筑设计上,摆脱了传统建筑形式,创造性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为现代建筑树立了典范。
3、德国现代主义的兴起与贝伦斯的设计实践是分不开的,他的设计事务所培养了现代设计的三巨头:格罗佩斯,密斯凡德罗,柯布西耶,为现代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维也纳“分离派”
成立于1897年
成员主要来自维也纳派,大多数建筑师是奥托瓦格纳的学生,还包括建筑家,手工艺设计家,画家
因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称:分离派
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十分相似,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
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
风格特征
1、造型简洁明快,注重简单直线,几何外形与自然形态的吻合是功能主义与有机形态的结合
2、主张“功能主义与有机形态的结合,简单几何外形和流畅的自然造型结合”
代表人物
奥托*瓦格纳,约瑟夫*霍夫曼
代表作品
斯托克列宫是向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建筑
评价
维也纳“分离派”虽然把艺术、优秀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但在实际设计中,与这种目标有很大的距离
1、在工业生产极端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没有关心工业生产中的艺术问题,以及艺术与机器生产的关系问题;
2、设计材料和工艺昂贵,无法大众化;
3、对简洁和抽象形式的追求在本质上没有摆脱“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没有真正的把设计形式与功能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