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 空气之谜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单元 空气之谜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1-29 12:54:18第二单元 空气之谜
2-1 空气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拉瓦锡
反应原理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条件:点燃)
P+O2→P2O5(条件:点燃)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回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5/1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1
注意事项
检查装置气密性
红磷要过量/足量,以保证氧气被完全消耗
实验前要夹紧止水夹
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误差分析
少于1/5
红磷量不足
装置漏气
大于1/5
实验前未夹紧止水夹
燃烧匙未迅速伸入集气瓶
集气瓶内实验前放水
吸白烟
降温
为什么要用红磷?
能在空气中燃烧
仅与氧气发生反应
生成物为固体 (白烟:固体)
整个实验中压强变化
压强变大(红磷燃烧)
加强变小(燃烧消耗氧气)
(二)空气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三)物质分类
纯净物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纯净水/蒸馏水)……
有化学式
混合物
空气、湖水、海水、自来水……
无化学式
(四)空气中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氮气
化学性质
稳定性(→决定)
用途
保护气
氧气
化学性质
助燃性(→决定)
用途
火箭发射、气割气焊
可供给呼吸(→决定)
用途
医疗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
稳定性(→决定)
用途
保护气
物理性质
通电发光(→决定)
用途
电光源
2-2 氧气的制法
(一)高锰酸钾制氧气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
紫黑色物体
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条件:加热)
KMnO4→K2MnO4+MnO2+O2(条件:△)
装置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固固加热
实验步骤
查
装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定
点
收
待气泡连续且均匀再收集
离/移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熄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二)过氧化氢制氧气
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原理
过氧化氢→水+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
H2O2→H2O+O2(催化剂:MnO2)
催化剂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装置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固液常温
(三)工业制氧气
流程
空气→(降温、加压)
液态空气→(蒸发)
氮气
液态氧气
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液态氮比液态氧沸点低
(四)装置
发生装置(根据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固加热
固液常温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溶解性和密度)
排水法
不易或难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大于空气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小于空气
(五)氧气的性质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密度大于空气
(六)检验与验满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氧气已满
2-3 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
不易溶于水
固态氧、液态氧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燃烧
碳+氧气→二氧化碳(条件:点燃)
C+O2→CO2(条件:点燃)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2、铁丝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条件:点燃)
Fe+O2→P2O5(条件:点燃)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体,放热
注意:实验前在瓶底放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3、红磷燃烧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条件:点燃)
P+O2→P2O5(条件:点燃)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蜡烛燃烧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条件:点燃)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产生无色液滴,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三)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一变多
化合反应
多变一
氧化反应
反应物中含氧气的反应
反应类型(不属于基本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