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走向整体的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西方1600年之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革
编辑于2022-01-30 16:01:25走向整体的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思想解放
文艺复兴(14-17C)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原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化:意大利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汲取了东方的文化;人才:聚集一批有思想的学者,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思想内容:1、提倡人文主义,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神为核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3、追求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4、鼓励冒险精神,提倡探索人与自然。
14C兴起(意大利):”文学三杰“在作品中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个性的自由。15C全盛:”美术三杰“,作品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15C后扩展至欧洲各地:莎士比亚,著作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封建秩序,解放人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打下基础,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宗教改革(16C)性质:资产阶级披着宗教改革外衣进行的反对封建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
背景: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更多质疑。经济: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教廷对德意志地区的长期盘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反对。直接: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
开始标志:1517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因信称义;圣经至上,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简教会,主张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等主张(路德派)
影响: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经济: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打击欧洲天主教会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教育: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代科学兴起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革命性变化,近代科学兴起。
成就:哥白尼(波兰):日心说,建立起新的宇宙观。牛顿(英):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他:涉及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
影响:1、形成重视经验与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3、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17-18C)
背景:1、随着文、宗、科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2、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内容:1、理性主义,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制、权力制衡的思想。
代表:(法)1、孟德斯鸠:强调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2、伏尔泰:建立君主立宪制;3、卢梭:主权在民、直接民主。(英)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德)康德:启蒙思想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自由、民主、平等。
影响:1、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3、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区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资本主义革命与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背景:专制王权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16—17c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过程:先后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王朝复辟的反复斗争。
胜利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成果:1、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2、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和天主教徒结婚
政治制度:1、君主立宪制:以英国为代表,君主权力受到限制。2、议会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3、责任内阁制(沃波尔):内阁首脑是首相,由议会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有权任命各部大臣。内阁掌握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贵。4、两党制
特点:相互制衡(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影响:国内:把英国建成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开辟了渐进的发展之路。国际: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一个范例。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背景:经济: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政治:英国的剥削和限制,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过程:1775莱克星顿—开始。1776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宣告独立。1781打败英军。1783承认独立
制度:1、(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美国是实行共和制国家的典型代表;2、邦联制→联邦制: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3、立法(国会)司法(最高法院)行政(总统)三权分立;4、两党制:”驴象之争“(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特点:相互制约与相互平衡
意义:①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对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完善(林肯:南北战争)
原因:奴隶制的存废
经过:1861年,内战爆发:联邦政府颁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影响:积极: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内战结束。局限:黑人仍备受歧视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1、经济: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3、思想: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亚要的理论准备。
过程:①爆发: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②颁布《人权宜言》:1789年8月,颁布《人权与公民权宜言》,即《人权宜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③颁布宪法: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拿破仑帝国: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统治: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 ⑤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制度(议会制共和制):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影响:①对内: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②对外: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时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③局限:拿破仑实行帝制,入侵一些其他欧洲国家
资本主义制度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制度的进一步扩大
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农奴制,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意大利:君主立宪制度,1870年统一
德国:君主立宪制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新航路开辟(15C)
原因:(经济)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国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和开拓市场的渴望增强;(政治)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强化王权,对外扩张;(精神)冒险精神和传播基督教的推动,(社会因素)《马可波罗行记》的刺激,“寻金热”的出现;(直接)奥斯曼帝国阻碍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的安全;
条件:(客)航海(指南针)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完善。(主)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知识
过程
两牙: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印度)意义:建立起欧亚贸易的主干道。哥伦布(美洲)意义:开辟从欧洲、美洲间的新航路。麦哲伦(环球航行)。两牙占据了欧洲到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线路。
英法荷俄(北):卡伯特父子(纽芬兰岛)、卡蒂埃(拉布拉多半岛)、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留下了详细地航海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哈德逊(北冰洋通向亚洲);俄罗斯人(北太平到北冰洋)
英荷(南):克雷克(合恩角);塔斯曼(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岛)
意义: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许多重要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
表现
人口迁移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人们往来频繁;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奴隶贸易
影响:(1)积极: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促进物种交换;促进美洲经济开发。(2)消极: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印第安人灭顶之灾;奴隶贸易罪恶深重;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物种交换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人口的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影响:(1)积极影响:增加粮食产量,丰富饮食结构,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开发和文明交流;(2)消极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伴随着早期的殖民掠夺。
疾病传播
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大西洋“三角贸易”
①出程:把欧洲的手工产品(纺织品,枪支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②中程:把黑人运到美洲卖为奴隶。③归程:将贵金属、原料(蔗糖和烟草等)运回欧洲。
太平洋“丝银贸易“
(1)葡萄牙的澳门中转贸易:以澳门为中转站,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运往欧洲,获取大量白银;并积极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 (2)“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在西班牙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到马尼拉。 (3)围绕中国的贸易网络: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早期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16世纪:葡萄牙的殖民、侵略主要是在南美洲的巴西,及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主要在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等地。(2)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相继开始殖民扩张。
2.影响 (1)消极影响:①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②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③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④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2)积极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②随若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经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③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④欧洲以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高最终转化为资本(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⑤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人类历史进入大变革时期。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商品数量和品种也急剧增加。 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性质: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不足:承认奴隶制、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通过修正案的方式调整)
克伦威尔: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
明末,外来经济作物玉米、甘薯传入中国。18C中在中国推广种植,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促使中国人口的增加和贫瘠地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