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中国社会(1912-1949)
超全!最细节的近代中国社会(1912——1949)历史大事件的时间轴梳理,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
关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框架梳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近代中国社会(1912-1949)
民国时期制度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制度: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和各部总长副署才能生效。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意义。
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威胁到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原因:民资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1928中国国民党成为新的统治者后,宣告“军政”结束,“训政”开始,但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通过《训政纲领》,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直到1948才提出“行宪”,召开国民大会。
选官制度
1912南京临时政府特别重视文官选拔制度,多依据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制定。设考试院主管人才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意义:文官考试制度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北洋政府时期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1913制定《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考试制度建设的标志)
意义: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检查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同时,也仿效北洋政府采用甄别审查的措施。注意:《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更具开放性、平等性。
民族政策:1941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提出对内蒙实行区域自治。1947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货币政策
1912中华民国延续了清朝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1948年再次改革发行金圆券,但贬值速度更快,民间自行重新使用银元,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
解放区以统一的货币取代原来各解放区的庞杂货币。1948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货币。
关税:收回关税自主权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重要任务。国民革命期间,两党都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并公布《进口税暂行条约》。1928-1930国民政府先后与各西方国家建立新的关税条约。
意义:在关税自主上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制定税率,直到新中国建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解放区制度探索
1930全国出现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193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1937全面抗战爆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
(抗日战争时期)政权建设: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推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巩固人民政权。
文化
1906《同盟会宣言》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背景:一次次的失败。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帝斗争要求、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图书馆:1916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图书均交由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博物馆:1926国立历史博物馆开馆,1933蔡元培提出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馆,但因战争原因,直到1948才竣工。1925故宫博物院成立,保护清朝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珍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届二中全会(1949 河北平山西柏坡)内容: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②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原因:①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②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2)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统治危机
经济崩溃:(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政治孤立:(1)1946年,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2)国统区以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内战
全面进攻:1946.6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7-10粉碎了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粉碎了重点进攻
党的措施:1.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军事上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1)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2)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平和平谈判: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背景
背景:1、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2、两种建国方针: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斗争
重庆谈判1945
毛、周等人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署《双十协定》,主要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假和平真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1946
国、共、民主、青年党、无党派人士在重庆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
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作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2、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作用:使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变化及依据:由消灭封建剥削变为限制封建剥削,再到消灭封建剥削。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