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这是一篇关于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3 11:20:49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1. 原生质体
细胞质
质膜
功能
选择透性
渗透性
接受和传递外界的信号
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胞基质
胞质运动是生活细胞的标志之一,一旦细胞死亡,运动也随之停止。
细胞器
质体
叶绿体
光合作用和合成同化淀粉的场所
有色体
积累淀粉和脂类。
白色体
淀粉和脂肪合成中心。
线粒体
“细胞动力工厂”,细胞呼吸的中心。
液泡
调节细胞的渗透压,维持细胞质内环境的稳定。
內质网
核糖核蛋白
高尔基体
微管
圆球体
细胞核
核膜
可使膜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来。起着控制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作用。
核液
核仁
进行核糖体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
染色质
DNA+蛋白质
2.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淀粉
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用碘溶液进行检测时,直链淀粉液呈显深蓝色,而支链淀粉与碘接触时则变为紫红色。
菊糖
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
加10%a-萘酚乙醇溶液,在加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蛋白质
是细胞内的一种贮藏营养物质
加碘变暗黄色;遇硫酸铜加苛性碱水溶液显紫红色。
脂肪和脂肪油
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脂肪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
遇碱皂化,遇苏丹3aq 呈橙红色,遇锇酸变黑。
晶体
草酸钙结晶
单晶
针晶
簇晶
砂晶
柱晶
碳酸钙结晶
3. 细胞壁
细胞壁的分层
胞间层
胞间层是在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形成的,是相邻两个细胞间所共有的一层薄膜。它的主要成分是胶粒柔软的果胶质。胞间层既将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又可缓冲细胞间的挤压,也不会阻碍细胞生长。
初生壁
在细胞分裂末期胞间层形成后,原生质体就分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的果胶质,添加在胞间层上,构成细胞的初生壁。初生壁有弹性,能随着细胞的生长不断增加面积。这种在细胞生长时形成的细胞壁,叫做初生壁,植物细胞都有初生壁。
次生壁
细胞停止生长后,原生质体仍继续分泌纤维素和其他物质,增添在初生壁内方,使细胞壁加厚,这部分加厚的细胞壁叫次生壁。次生壁添加在初生壁里面,次生壁越厚,壁内的细胞腔就越小。次生壁只在植物体的部分细胞中有。厚壁的纤维细胞、石细胞、管胞和导管等有明显增厚的次生壁。
纹孔和胞间连丝
单纹孔
细胞壁上未加厚的部分,呈圆孔形或扁圆形,纹孔对的中间由初生壁和中层所形成的纹孔膜隔开。
具缘纹孔
具缘纹孔在纹孔腔周围向细胞内延伸。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具缘纹孔的次生壁向细胞腔内隆起形成一个穹形的边缘,而围绕单纹孔的次生壁边缘是与初生壁近乎垂直的。
半缘纹孔
在管胞或导管与薄壁细胞间形成的纹孔。即一边有架拱状隆起的纹孔缘,而另一边形似单纹孔。没有纹孔塞。
胞间连丝
细胞间有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穿过细胞壁彼此联系着,这种原生质丝称为细胞间连丝。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
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
细胞壁渗入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起支持作用,如纤维、管胞等
木栓化
细胞壁渗入木栓质(脂类物质),使细胞壁不透水、不透气,起保护作用
角质化
细胞壁渗入角质(脂类物质),并常在细胞壁外堆积形成角质层,可降低蒸腾从而起保护作用
黏液质化
细胞壁中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粘液或树胶的一种变化。
矿质化
细胞壁渗入二氧化硅等物质,使细胞壁坚硬粗糙,增加抗性。
淀粉的形状、大小、层纹和脐点常随植物不同而异,可作为鉴定药材的一种依据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在一定条件下,三种质体可以转换。
细胞壁是由原生质体产生的非生活物质的总称
细胞后含物是细胞中所有因新陈代谢的活动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
细胞壁,质体,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原生质体是细胞中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