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基本原理 第一章
这是一篇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 第一章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3 20:39:49第一章
物质观
物质的特性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根本属性:运动
运动
存在方式
根本属性
物质
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
实在基础
承担者
运动观
多种形式
显著运动
不显著运动
静止
空间位置
根本性质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
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必然与偶然
区别
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表现形式不同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
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联系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
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方法论: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求同存异;批判地继承;事物之间会相互转化。
地位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同一性的作用: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c.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彼此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斗争性
斗争性的作用: a.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事物的量变 b.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和性质发生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斗争形式
对抗性、非对抗性
联系
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相互区别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论
从事物的对立面把握事物的统一,逆向思考
质量互变规律
基本概念
a.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意义: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b.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意义: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c.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 点或临界点
质与量的关系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量变中有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质变中有量变)。
方法论要求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不显著性)和飞跃性(显著性)的统一。该规律启示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远大理想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既反对止步不前(忽视质变),也反对急躁冒进(忽视量变的积累)
辩证法三大规律之间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的问题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归宿的问题
根据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
可知论
肯定同一性,即意识可以认识物质
不可知论
否定同一性,即意识不能或不能完全认识物质
脱离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
导致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