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U6 技能的形成
这是一篇关于U6 技能的形成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4 14:57:45陕师大902《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整合,涵盖了三本书的内容,以333课程与教学两章为主线进行补充,所有333有的内容都以333为主,902为辅,避免重复记忆。
关于中国教育史脉络梳理,帮助梳理思路,提供线索。在社会形态上主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半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与教原知识相结合,教育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奴隶社会)→形式化教育(夏-鸦前清)→制度化教育(清末)三个阶段,教育的发展也有其规律性,如分裂的时候思想争鸣(如春秋战国),统一的时候以一个思想为主(如秦汉)。导图开头提供五个线索用于记忆。(导图来源于@婷磊老师)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包括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中共在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陕师大902《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整合,涵盖了三本书的内容,以333课程与教学两章为主线进行补充,所有333有的内容都以333为主,902为辅,避免重复记忆。
关于中国教育史脉络梳理,帮助梳理思路,提供线索。在社会形态上主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半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与教原知识相结合,教育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奴隶社会)→形式化教育(夏-鸦前清)→制度化教育(清末)三个阶段,教育的发展也有其规律性,如分裂的时候思想争鸣(如春秋战国),统一的时候以一个思想为主(如秦汉)。导图开头提供五个线索用于记忆。(导图来源于@婷磊老师)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包括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中共在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等内容。
U6 技能的形成
定义
属性
活动方式
认知——心智技能
身体——动作技能
成分
练习
合乎法则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分类
动作技能
是何
定义
是一系列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如打篮球
特点
客观性
操作对象是客观的物质性客体或肌肉,操作的过程以外显的肢体动作来表示
外显性
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肉运动实现的
协调性
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开展性
为何
形成过程
菲茨和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
认知阶段
学习者通过指导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动作示范,了解并领会技能的要求、基本程序,掌握组成技能的基本动作
其主要特点是形成动作映像
联系形成阶段
学习这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以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
自动化阶段
学习者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
操作定向
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操作模仿
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或行为模式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操作整合
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
操作熟练
指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如何
培养
准确的指导与示范
掌握相关的知识
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
形成正确的动作映像
获得一定的学习策略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高原现象
含义
指在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暂时停顿的现象
此时,练习曲线表现为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产生原因
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练习方法不当
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
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
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意志品质不够顽强
练习成绩起伏
存在个别差异性
及时而有效的反馈
结果反馈
情景反馈
分情况反馈
内在的动觉反馈
心智技能
是何
定义
人脑借助于内部语言,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如
阅读
心算
记忆
特点
观念性
操作的对象内化,更多的是在头脑中进行,而不是外显的物体或肌肉
内潜性
学生已经觉察不到自己头脑中的内部操作过程,而只能觉察到内部活动结果
简缩性
在解决课题时,由开展性推理转化为“简缩性推理”
为何
形成过程
加里培林
提出学生的心智技能是外部物质活动转化到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的结果
活动的定向阶段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冯忠良
原型定向
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
使主体知道该怎样做去完成这些动作
原型操作
把主体在头脑中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原型内化
由物质的、外显的、开展的形式→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过程
如何
培养
遵循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在培养心智时,要遵循阶段形成的理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
根据心智技能的种类选择方法
心智技能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对于复杂的智力活动方式,可以采用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方法
而简单的心智技能,则宜采取整体方法来训练
积极创造应用心智技能的机会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心智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且加以指导,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心智技能来解决相关问题
注重思维训练
学生的心智技能的核心心理成分是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科学合理的进行练习,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从而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