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
黄廖版现代汉语第六版下册语法章节框架图
编辑于2022-03-04 17:19:05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什么
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之一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则
语素构成词
词构成短语
短语构成句子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组合和聚合的规则和条件
两个含义
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
语法学: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存在主观性
语法研究什么
词法
构词法
构形法
句法
句法结构(短语)和句子的分类
语义
隐藏在句法结构里的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
语用
说话的语境和句子的语调、语气、口气以及句法结构的变化等
语法体系
对“汉语语法有分歧”的理解
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
民族性
稳固性
递归性
层次性
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语法单位
定义
层次
第一层:语素
概念
功能
第二层:词
概念
功能
第三层:短语
概念
功能
第四层:句子
概念
功能
句法成分
什么是句法结构和句法关系以及句法成分? 句法结构:若干个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成的结构(短语、句子) 句法关系:句法结构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结构关系)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组成成分的名字(命名)
句法结构
句法关系
句法成分
配对的“句法成分表”
主语-谓语
动语-宾语
定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
中心语-补语
分析方法
中性词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框式图解法/二分法)
成分符号减半法(黄伯荣先生提出)
第二节 词类
划分词类的依据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三者合称为词性
词类、词性及区别 词类:就整体而言,属于哪个类别,如名词、动词等 词性:就词的个性而言,词本身是什么性质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词类着眼于全部词,给其归类,词性是词本身客观具有的性质。词类相对来说比较主观,如同一词不同类的划分。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划分依据
形态
构形形态:例如重叠
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
意义
主要是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和意义类别
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
①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②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词类划分三种依据需注意
①语法功能是主要的,但是功能标准的使用也必须分清主要、次要或者经常、非经常
②同一词类的语法特征可能有差异
③不同的词类可以根据共性归并成一个更大的词类,同一词类也可能根据个性分成再小的类
汉语的词类
实词和虚词
实词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意义实在
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
不能充当句法成分
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实词
名词
意义
表示人、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种类
一般名词
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
特殊名词(名词附类)
时间名词
处所名词
方位名词
有依附性,常常跟介词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
语法特征
语法功能
①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主要的
a.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b.多数能作定语或带定语
c.一般不能作补语
时间名词可作补语
特殊的
a.少数表示方式、依据、范围、工具等意义的名词有时可作状语
电话购票、现金支付
b.作谓语的名词主要是一些表示日期、节日、天气等意义的词
②组合能力
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a.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
b.一般不能加副词
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a.特殊情况
有几个副词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
不山、不人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描述性语义特征)
很淑女,很绅士
b.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形态
①关于重叠
主要的: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特殊的
有些名词具有量词特征时,可以重叠
人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事事顺利
部分包含近义、反义或类义的双音节并列式名词可以重叠为“AABB”式,重叠后表示“量多”、“每一“
风雨-风风雨雨,山水-山山水水,花草-花花草草
②关于单复数
主要的: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特殊的: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在表示复数时,可加后缀”们“
加”们“之后不再受数量短语修饰
指人的专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的意思
“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一般不作宾语
动词
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
分类
动作动词
心理活动动词
存在、变化、消失动词(存现动词)
判断动词
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
形式动词
具有动词的形式但不具有表示动作的实在意义
关系动词(姓、等于、像、似)
不表示行为动作意义,主要表示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法特征
语法功能
①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a.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
b.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②组合能力
a.能够受副词“不”修饰
b.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c.能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d.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形态
a.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意义
b.少量双音动词可以有AABB的重叠形式,当它用这种形式重叠时,表示“量大”
进进出出,吃吃喝喝
动词的特殊类
判断动词“是”
语法特征
“是”字句中“是”的⽤法
“是”的重读
副词“是”与判断动词“是”的区别
能愿动词
意义
分类
表可能: 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 要,应,应该,应当
表意愿: 肯,敢,要,愿意
语法特征
趋向动词
意义
分类
语法特征
形容词
意义
分类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语法特征
语法功能
①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②组合能力
形态
名词和谓词的⽐较(书中表格)
动词和形容词的⽐较(书中表格)
区别词
意义
语法特征
语法功能
①充当句法成分
②组合能力
区别词和形容词
联系
区别
数词
意义
分类
基数词
意义
分类
系数词
位数词
用法
序数词
语法特征
语法功能
①充当句法成分
②组合能⼒
意义
ⓐ倍数只能⽤来表示数⽬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的减少
ⓑ表示数量增加
ⓒ表示数量减少
量词
意义
分类
名量词
专用名量词
个体量词
集体量词
度量衡量词
补充:类别量词
补充:不定量词
借用名量词
借自名词
借自动词
动量词
专用动量词
动作数
动作时量
借用动量词
借自名词
借自动词
时间量的表达
表示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时段)的动量词,可称为“时量词”
分三组情况
①月、冬天、时期、中午
②年、天、日、周、岁、旬、季、分、秒
③星期、礼拜、小时、上午、下午、晚上
复合量词
语法特征
语法功能
①充当句法成分
②组合能⼒
形态
副词
意义
分类
表示程度
表示范围
表示时间、频率
表示处所
表示肯定、否定
表示方式、情态
表示语气
表示关联
语法特征
语法功能
①充当句法成分
②组合能⼒
③其他
副词与其他词类
①“⽩、怪、净、⽼”等词均不是兼类词关系
②分辨作状语的副词和形容词
③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④副词和动词的区别
⑤副词和区别词的区别
代词
意义
分类
按功能分
代名词
代谓词
代数词
代副词
按意义分
⼈称代词
分类
第⼀⼈称代词
第⼆⼈称代词
第三⼈称代词
其他代词
灵活用法
指示代词
分类
指示代名词
指示代谓词
指示代副词
灵活用法
疑问代词
分类
疑问代名词
疑问代名词可不表疑问
任指
虚指
疑问代谓词
疑问代数词
疑问代副词
拟声词
意义
修辞作用
语法功能
叹词
意义
写法
语法功能
虚词
特点
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不能单独成句
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有例外)
不能重叠
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段
虚词是个封闭类,每类词数目有限,但使用频率却很高
同一类的虚词有共性,又有个性,很多虚词还往往不止有一种语法意义
分类
介词
意义
种类
①表示时间、处所、⽅向
②表示依据、⽅式、⽅法、⼯具、⽐较
③表示原因、⽬的
④表示施事、受事
⑤表示关涉对象
语法特征
①语法功能
②形态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①联系
②区别
动词能作谓语和谓语中⼼,介词不能
动词可以带补语,介词不能
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介词不能
⼤部分动词可重叠,介词不能
动词所带的宾语可以外移,删除和转换,介词不能
连词
意义
种类
连接词,短语
连接词语,分句
接复句中的分句
语法特征
①不能充当句法成分
②连词既可以⽤于主语之后,也可以⽤于主语之前,这是连词区别于其他词类的⼀个重要特点
连词的使⽤
①“和,跟,同,与”的使⽤
②“及,以及”的使⽤
③“⽽且”的使⽤
④“并,并且”的使⽤
连词和介词的区别
①“和、跟、同、与”作连词与作介词的区分
分解法
插⼊法
省略法
互换法
②“因、因为、由于、为了”作连词与作介词的区分
如果引出的是体词性成分,那么它们就是介词
如果引出的是分句或复句,那么它们就是连词
助词
意义
分类及语法特征
结构助词
动态助词
尝试助词
时间助词
概数助词
⽐况助词
其他助词
A.“所”
B.“给”
C.“连”
E.“等”、“等等”
语气词
意义
表示语⽓,主要在句⼦末尾,也可以⽤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有停顿的地⽅,它本身念轻声
句中表达语⽓的⼿段
①语⽓词
②语调
③副词“难道、多”等
④句法格式V不V式、“是……,还是……”等
分类
陈述语⽓
疑问语⽓
祈使语⽓
感叹语⽓
语法特征
附着在全句后⾯或句中词语的后⾯有停顿的地⽅,舒缓语⽓,有时⽤来造成⼀定的格式
常常跟句调⼀起共同表达语⽓,有的语⽓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有的语⽓可以⽤多个语⽓词表达
基本语⽓词的使⽤
的
主要⽤在陈述句句末,加强语⽓
有时也⽤于疑问句或感叹句,⽬的是对疑问点和感叹事实的确定
了
⽤于陈述句句末表示对已然事实的确定,表示确定的语⽓,表示的是新情况的出现
有时也⽤于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中,加强对新情况的疑问、感叹和劝告、命令、请求等
呢
在陈述句中,表示对事实的确认,有提醒注意的意味
在感叹句中,“呢”略有夸张意味
吧
⽤于陈述句、疑问句中表示猜测并寻求对⽅确认⾃⼰的判断
⽤于祈使句表示委婉地劝说或商量去做某事
吗
典型的疑问语⽓词。在疑问句中的基本功能就是凸显疑问焦点,强化疑问语⽓
啊
基本功能是⽤于不同的句类中使语⽓舒缓;此外,⽤于陈述句有解释、提醒的作⽤
在疑问句中,有增加疑问程度的作⽤
在肯定祈使句中有催促的意味,在否定祈使句中有劝阻的意味
⽤于感叹句,有加强感慨,惊叹的作⽤
也好,也罢
容忍语⽓
着呢
⼀般只能⽤在性质形容词的后⾯,对该形容词进⾏量的强调,带有夸张的⼝⽓
罢了、⽽已
把事情往⼩⾥说
基本语气词的层次
语⽓词“的”和结构助词“的”
A. 增添法
B. 省略法
C. 否定法
动态助词“了1”和语⽓词“了2”的区别
较为复杂,参考吕叔湘《⼋百词》观点
有些语⽓词还有成句的作⽤
词类小结
词类的划分
词类划分存在分歧的原因
英语和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
英语一对一
汉语多对多
词的兼类和借用
兼类词
①什么是兼类词
②哪些词不是兼类词
③常⻅的兼类词的情况
词的借用
定义
分类
词类误用
掌握当中的重要考点;积累病句分析素材
第三节 短语
短语的概念
短语的分类
结构类: 向内看的分类
功能类: 向外看的分类
按构成要素是否凝固分类
固定短语
非固定短语
从意义上分类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按成句能⼒分类
自由短语
黏着短语
按层次多少划分
⼀层短语
多层短语
短语的结构类型
基本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①定中短语
②状中短语
中补短语
联合短语
其他短语
连谓短语
兼语短语
同位短语
⽅位短语
结构特点
语法特征
量词短语
结构特点
分类
数量短语
指量短语
介词短语
助词短语
(1)“的”字短语 补充:“N的”、“A的”⼀般没有歧义,而“V的”是有歧义的
(2)比况短语
(3)“所”字短语
区分1:主谓短语VS同位短语
⼆者的语义侧重点不同
区分2:同位短语VS联合短语
①同位短语→异名同物,联合短语→异名异物
②同位短语→不能插虚词,联合短语→能插虚词
③同位短语→名词性的,联合短语→名词性和其他词性的
区分3:连谓短语VS联合短语
能否互换位置
互换后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是否改变
区分4: 连谓短语VS偏正短语
对于“V+着+(宾语)+VP”格式的认定
区分5:连谓短语VS述宾短语
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如果以动词来充当,也有可能与连谓混淆
区分6:连谓短语VS兼语短语
关键是看是否存在动宾和主谓的套嵌,能否找到兼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的功能
短语的功能类别
名词性短语
谓词性短语
加词性短语
多义短语
多义短语及其产生原因
多义短语的分析角度
语法层次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
语义关系
多义短语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短语分析小结
层次分析法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正确使⽤应满⾜的条件
结构
功能
意义
层次分析法正确使⽤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短语和词的区分
什么是扩展法
短语和词测试表
离合词问题
第四节 句法成分
主语和谓语
主语和谓语的关系: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主语
构成材料
名词性主语
谓词性主语
主语与话题的联系与区别
①主语和话题,前者是句法概念,后者是语⽤概念
②话题与“说明”配对共存,话题⼜叫“主题”,说明⼜叫“述题”
③话题与主语相似⽽并不等同,主要是在句中占据的位置不同
④话题与主语的不同,还表现在语⽤⽅⾯的不同,话题往往带强调的⼝⽓
语义类型
正确理解这⾥的语义
主语的三⼤语义类型
施事主语
受事主语
中性主语
谓语
对谓语地位的重要认识
谓语的作⽤是对主语进⾏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用作谓语中心的动词、形容词等通常是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核心
构成材料
谓词性谓语
①哪些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语?
①动词性词语经常作谓语
②形容词性词语经常作谓语
③主谓短语作谓语是汉语的⼀⼤特色
名词性谓语
②哪些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
语义类型
着重于叙述
着重于描写
着重于判断说明
动语和宾语
动语和宾语的关系
动语
何为动语?
动语由哪些成分构成?
宾语
构成材料
名词性宾语
谓词性宾语: 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
语义类型
受事宾语
施事宾语
中性宾语
根据带宾语情况对动词分类
及物动词(能带受事宾语)
名宾动词
谓宾动词
真谓宾动词
准谓宾动词
真准谓宾动词
名谓宾动词
名真谓宾动词
名准谓宾动词
名真准谓宾动词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
定语
构成材料
实词和短语大都能作定语
语义类型
限制性定语
描写性定语
描写性定语的语义指向问题
顺行指向
逆行指向
定语和助词“的”
句法单位角度
①形容词
②名词
③人称代词
④动词
⑤短语作定语加“的”
语义关系角度
定语与中心语语义关系越密切,定语修饰中心语时越不需要带“的”
结构区分不清的情况下,定语须带“的”
动词作定语⼀般带“的”区分动宾结构与定中结构
短语作定语,带“的”能区分结构层次
语言习惯角度
用“的”与不用“的”的平行格式
用“的”增加了前面词语的修饰性
用“的”增加前面词语的领属性
用“的”增加前面词语的描写性
多层定语
状语
构成材料
⼀般构成材料
副词
时间名词
动词(能愿动词)
形容词(特别是表状态的形容词)
介词短语
量词短语
其他⼀些短语等
特殊构成材料
⼀般名词、动词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
语义类型
限制性状语
描写性状语
位置
⼀般放在主语后面
⼀些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情态、条件、关涉对象或者语⽓的状语有时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
由“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放在主语前(句首)
可以有两种位置的,放在句首有特别作⽤
状语和助词“地”
副词
形容词
代词、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能愿动词、⽅位短语和介词短语
那些可加可不加“地”的,加上了,往往有强调意味,意在突出状语
多层状语
理解多层状语(与多层定语类似)
多层状语的排列次序
补语
构成材料
⼀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语义类型
结果补语
(1)什么是结果补语
(2)结果补语的构成
(3)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
情态补语
(1)什么是情态补语
(2)情态补语的构成
(3)情态补语的作用
(4)情态补语的特殊类型
趋向补语
(1)什么是趋向补语
(2)趋向补语的特点
数量补语
(1)什么是数量补语
(2)数量补语的分类
动量补语
时量补语
(3)数量补语须注意的问题
时地补语(介词短语补语)
可能补语
(1)什么是可能补语
(2)可能补语分为两种
(3)可能结果补语和情态补语的肯定式相同,须进行区分
①看否定形式
②看疑问形式
③看扩展形式
程度补语
(1)什么是程度补语
(2)程度补语的构成
补语和宾语的辨认
看标记
看关系
看词性
补语和宾语的顺序及多层补语
补语和宾语在动词后共现的排列顺序
①动+补+宾(最常见)
②动+宾+补
③动+补+宾+补(双层补语)
④动+宾+补+宾(双层宾语)
双层补语的具体语义构成
①结果补语
②趋向补语
③数量补语,含动量补语、时量补语
中心语
什么是中心语
中心语的分类
定语中心语
(1)什么是定语中心语
(2)定语中心语的构成
状语中心语
(1)什么是状语中心语
(2)状语中心语的构成
补语中⼼语
(1)什么是补语中心语
(2)补语中心语的构成
独立语
什么是独立语
独立语的分类
插入语
作用
类型
(1)表示肯定或强调的口气
(2)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3)表示消息来源
(4)表示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种强调的语气
(5)表示客观叙述⼀件事时突出某⼀点
(6)表示总括性的意义
(7)表示注释、补充、举例
(8)表示对语意的附带说明
称呼语
感叹语
拟声语
句法成分小结
从句子成分到句法成分
怎样辨认句法成分
怎样辨认不同析句法及其句法成分差异
(1)不同的析句⽅法名同实异
(2)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3)辨认是成分分析法还是层次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实际运用
(1)什么是句子成分分析法
(2)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分析原则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虚词不划进句⼦成分中
⼀般划分到成分为止
(3)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图解方法及相应符号
(4)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5)简易加线法
第五节 单句
句子的分类(根据内部结构不同)
单句
什么是单句
单句的分类
(1)从结构上
句型
句式
(2)从功能(语气)上
句类
(3)根据句内核⼼词的词性
动句
形句
名句
叹句
拟声句
复句
句型
主谓句
什么是主谓句
主谓句的分类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1)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
(2)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
(3)⼀般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
(4)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句
非主谓句
什么是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的分类
动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几种常见句式
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的语义类型
(1)受事||施事——动作
(2)施事||受事——动作
(3)S1与S2之间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成分
(5)大主语前暗含⼀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
(6)大谓语对大主语进行计量评价,小主语、小谓语往往是数量词等体词性词语
(7)大主语是小谓语的工具、材料、与事等语义成分
把字句
什么是“把”字句
“把”字句的构成材料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
“把”字句的特点
(1)动词⼀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单独出现单音节动词
(2)“把”的宾语⼀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或事物
(3)谓语动词⼀般都有处置性
(4)有时候,“把”的介引成分跟动补短语有联系
(5)“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6)介词“把”还有“让、使”意义,用它构成的句⼦没有处置义,而有致使义,这种不属于表处置的“把”字句
被字句
什么是“被”字句
“被”字句的构成材料
“被”字句的语法意义
“被”字句的特点
(1)“被”字句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成分
(2)动词⼀般是有处置性的
(3)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
(4)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5)“被”字句的主语也有表间接受事的
(6)近年来,“被”字句也产生了⼀些新用法
连谓句
什么是连谓句
连谓句的特点
(1)连⽤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共⽤⼀个主语
(2)连⽤的第⼀个谓词除了⽤“来、去”和以此组成的词以外,往往不⽤单个动词
(3)连⽤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不能有语⾳停顿,书⾯上不能有逗号隔开
(4)连⽤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否则是紧缩句
(5) 介词短语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不是连谓短语
(6)从构成部分的功能类来看,连谓短也包括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
(7)从构成部分的数量来看,连谓短语的连⽤部分可以是两个、三个或更多
兼语句
什么是兼语句
兼语句的具体类型
(1)使令式
(2)爱恨式
(3)选定式
(4)“有”字式
兼语句的结构特点
兼语句的组成
动词性词语VP1+名词性词语NP+动词性词语VP2
下列情况不属于兼语句
①名词性宾语后⾯有停顿
②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不是兼语句
(1)停顿处和加状语处不同
(2)第⼀个动词性质不同,⽀配的对象不同
(3)变换式也不同
(4)对动词成分的提问形式不同
③双宾语句与兼语句不同
双宾语句的两个宾语之间不存在兼语句中NP与VP2之间的主谓关系
称呼动词有两种句法形式
④紧缩句是复句不是兼语句
双宾句
什么是双宾句
双宾句的构成特点
(1)主语
(2)动词
必须是三价动词
动词要有“给出”、“取进”、“询问”、“称说”等意义
(3)宾语
近宾语回答“ V谁”的问题,前⾯⽆语⾳间歇,常由代词、名词充当
远宾语回答“ V什么”的问题,前⾯可以有语⾳间歇,⼀般⽐较复杂,可以由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
双宾句的类型
(1)“给予”类
(2)“取得”类
(3)可同时“给予”、“取得”类(歧义)
(4)“称说”类
(5)其它的类别
双宾句的变换
存现句
什么是存现句
存现句的分类
(1)存在句
定义
分类
①静态存在句
②动态存在句
(2)隐现句
定义
分类
①位移性隐现句
②非位移性隐现句
存现句的构成特点
主语部分-处所段
主要由表示方位、处所的词语表示
动词部分- 中段
是不及物动词或“有”、“是”,当然还有其它动作动词
宾语部分-后段
必有存现宾语
存现宾语表示的是个新信息,⼀般是无定的,而且往往带有数量修饰语或其他定语
大都有施事性或不确指性,有的兼而有之
句类
什么是句类
具体分类
陈述句
什么是陈述句
陈述句的分类
(1)肯定性陈述句
(2)否定性陈述句
疑问句
什么是疑问句
根据提问的情况和语义情况,疑问句的分类
(1)是非问
(2)特指问
(3)选择问
(4)正反问
(5)特殊的“呢” 字问句
根据答语的差异,疑问句的分类
(1)询问句,有疑而问,一问⼀答
(2)反问句,无疑而问,有问无答
(3)设问句,自知而问,自问自答
祈使句
什么是祈使句
祈使句的分类
(1)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
(2)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
感叹句
句型与句类系统
句型系统归纳
句类系统归纳
变式句
什么是变式句
变式句的类型
省略句
什么是省略句
省略句的分类
(1) 对话省
(2) 因上下文而省
①承前省
②蒙后省
省略句的特点
(1) 具有还原性
(2) 省略必须在⼀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倒装句
什么是倒装句
倒装句的特点
倒装句的类型
(1)主谓倒装
(2)述宾倒装
(3)状中倒装
(4)述补倒装
(5)连谓结构前后顺序颠倒
(6)定中倒装(黄廖)
(7)书面语中的特殊情况
句子的变换
什么是变换
为什么要变换
变换分析的运用
单句分类小结
正确理解句型、句式、句类之间的关系
句型与句式
区别
联系
句型与句类
不影响句型判定的因素
语气词的有无,不影响句型
倒装与否,不影响句型
省略与否,不影响句型
独立成分的有无,不影响句型
句子中的连续反复的重复成分、冗余重复成分等不影响句型划分
深层语义结构不影响句型的划分
单句内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述语和宾语之间的停顿不影响句型的划分
从句子分析来看,归纳句型不考虑句首修饰语
单句和短语
句子有特定语气、语调
句子多出了独立语这种语⽤成分
句子有成分的倒装和省略
句子是交际单位
句子是语言运用单位,是动态的;短语是造句备用单位,是静态单位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三个层面
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百多年前的«马氏文通»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层⾯理论
句法分析
语义分析
语用分析
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举例
句子的语义分析
语义成分
什么是语义成分
动词与名词语常见语义关系
施事
受事
与事
结果
工具
方式
处所
时间
目的
原因
材料
另有系事、等事、致使、对象等
语义成分的解释力
语义特征
什么是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语义指向
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的类型
补语的语义指向
状语的语义指向
定语的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的解释
单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常见的句法错误
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检查语病的方法
朗读法、简缩法、类比法
修改病句的原则
分析和修改相结合
修改要符合原意
修改要保持原句结构
小改比大改好
修改不要顾此失彼,出现新问题
第六节 复句和句群
复句
复句的界定
复句的核心概念
复句的各部分界定
⑴复句的分句
可以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非主谓结构
⑵复句的主语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
⑶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①什么是关联词语?
关联词
关联短语
②关联法
③意合法
意义类型
联合复句
概念
分类
并列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平列关系
对举关系
c.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法
意合法
d.停顿
顺承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c.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法
意合法
d.停顿
解说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c.关联词的使用
解释关系
总分关系
d.停顿
选择复句
a.概念
分句间有选择关系
b.小类型
未定选择
数者选⼀(任选)
二者选⼀(限选)
已定选择(决选)
先舍后取式,语气比较委婉
先取后舍式,语气比较坚定,是⼀种强调的说法
c.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法
递进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般递进关系
衬托递进关系
c.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法
递进关系必须使用关联词语
偏正复句
概念
分类
条件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有条件
充足条件
必要条件
无条件
c.关联词的使用
假设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致关系
相背关系
①假设和结果不⼀致
②相背假设复句VS让步转折复句
c.假设复句VS条件复句
d.关联词语
e.假设复句偏句可以在后
因果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说明因果
推论因果
c.因果复句偏句可以在后
目的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求得类
求免类
求得类和求免类的互通
c.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法
意合法
转折复句
a.概念
b.小类型
重转关系
轻转关系
弱转关系
c.关联词的使用
d.转折复句偏句可以在后
e.混合关系复句
多重复句
根据结构层次多少划分,复句可分为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分析步骤和方法
划线分析法(竖线标记法)
步骤
紧缩句
紧缩句的概念
有些简短的⼀重复句可以压缩成紧缩句
紧缩句和连谓句
⻩廖P142-143表格
紧缩句也有表示多重复句关系的
紧缩句的主语
紧缩句可以独⽴成句,也可充当复句的⼀个分句
紧缩复句与单句
复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分句间缺乏密切联系
分句间次序混乱
分句间层次不清
关联词语错误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
错用关联词语
滥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
句群
句群概说
什么是句群
句群与复句
区别
①构成单位不同
②二者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略有不同
③复句没有解说句群中的问答式;句群没有选择复句中限选关系和决选关系
联系
两者的关系类型基本上相同
句群和段落
①句群是语言运⽤单位,属语言学范畴;自然段是文章结构单位,属文章学范畴
②划分的目的不同
句群意义类型
并列句群
顺承句群
解说句群
选择句群
递进句群
条件句群
假设句群
因果句群
目的句群
转折句群
多重句群
句群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七节 标点符号
什么是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种类
点号
标号
常见的标点符号有17种
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的灵活性
标点符号的位置
⼀些特殊的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