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6 16:08:28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镇化
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聚集、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变化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最重要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动力
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工业化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第三产业:关系密切
农业发展:最基本动力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全球性城市化发生在工业革命后
不同阶段
初级阶段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加速阶段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可能导致城市规模膨胀,泡沫城市
成熟阶段
大多数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
表现
发达国家
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90%
主要特征是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
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
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显著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稳定。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虚假城镇化,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滞后城镇化”,即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
我国
起步晚,速度快
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快,呈加速趋势
城镇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
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
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业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推进
1.一是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2.二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3.三是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4.四是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5.五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6.六是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环境影响
城市病
概念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另外,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原因
人口产业活动密集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表现
人口密集
就业困难
环境恶化
交通拥挤
住房困难
社会不安定
解决措施
智慧城市
运用数字城市技术
目标
发展更科学
管理更高效
社会更和谐
生活更美好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成因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解决措施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成因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解决措施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物污染
成因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解决措施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成因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解决措施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