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食品化学非酶褐变
这是一篇关于食品化学非酶褐变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8 20:38:20非酶褐变的类型及历程
1. 美拉德反应及其反应历程
1.1. 定义
食品在油炸、焙烤、烘焙等加工或贮藏过程中,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产生有色大分子,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1.2. 化学本质
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可溶性和不可溶高聚物
1.3. 反应物
氨基化合物(一般是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原糖+水
1.4. 重要性
与食品的外观和风味密切相关,面包、薯条、烤肉色泽及风味形成等
1.5. 存在不良反应
丙烯酰胺等杂环胺的生成
1.6. 营养素损失
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损耗
1.7. 反应历程
开始阶段
氨基与羰基缩合
Amadori重排
中间阶段
糖脱水糖裂解
氨基酸降解
终了阶段
醇、醛缩合
类黑糖素形成
Maillard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经历亲核加成、分子内重排、脱水、环化等步骤。总体可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表示
1.8. 美拉德反应影响因素及影响趋势
糖的种类及含量
还原糖含量与褐变成正比
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种类
温度和时间
水分活度及金属离子
pH值
1.9. 抑制Maillard反应
1. 稀释或降低水分含量
2. 降低pH
3. 降低温度
4. 除去一种作用物
还原糖或氨基酸
5. 加入葡萄糖转化酶,除去糖,减少褐变
6. 色素形成早期加入还原剂(亚硫酸盐或二氧化硫)
1.10. 美拉德反应的应用
调制香味质量
调制食品颜色质量
2. 酚类成分的褐变
3. 抗坏血酸褐变
4. 焦糖化褐变
I. 定义
糖类在没有含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到其熔点以上温度时,会生成黑褐色色素物质,这种反应称焦糖化反应。
II. 反应特征
A. 直接加热糖和糖浆(通常是蔗糖和还原糖)
B. 热解反应引起糖分子脱水,双键引入糖环,产生不饱和环中间物(呋喃)不饱和环常发生聚合,生成具有颜色的高聚物
C. 共轭双键吸收光,产生颜色
D. 少量酸、碱和盐可以加速反应
E. 是一种复杂、多变、结构尚不明确的大的高聚物分子。这些高聚物形成了胶体粒子。而且形成的速率随温度和pH的增加而增加
F. 不同催化剂产生不同类型的色素
III. 焦糖的形成
概要从该图可知焦糖化作用是以连续的加热失水、聚合作用为主线的反应,所产生的焦糖是一类结构不明的大分子物质。
第一阶段
由蔗糖熔融开始,经一段时间起泡,蔗糖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甜味而具温和苦味的异蔗糖酐,这是焦糖化的开始反应,起泡暂时停止
第二阶段
是持续较长时间的失水阶段,在此阶段异蔗糖酐缩合为焦糖酐
第三阶段
是焦糖酐进一步脱水形成焦糖烯,焦糖烯持续加热失水,生成高分子量的难溶性焦糖素
IV. 热降解物的生成
酸性条件下醛类形成:在酸性条件下加热,醛糖或酮糖进行烯醇化,生成1,2-烯醇式己糖,随后脱水形成黑色素
碱性条件下醛类的形成: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互变异构作用,形成中间产物1,2-烯醇式己糖,1,2-烯醇式己糖形成后,在强热下裂解生成醛类风味物质
V. 焦糖化反应的应用
蔗糖和还原糖通常被用来制造焦糖色和风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