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11 14:33:54中枢神经系统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好发
成人:大脑
儿童:小脑
分级
Ⅰ级:平扫,通常呈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大多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Ⅱ-Ⅳ级:平扫,多高低或混杂密度的肿块,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
脑膜瘤
常见的颅外肿瘤
好发
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
MRI
T1增强扫描
Ⅰ级:均一明显强化,非典型可见斑片状不均匀强化
邻近脑膜增厚
脑膜尾征
垂体瘤
MRI显示优于CT
大小
微腺瘤:<10mm
CT:间接征象 垂体高度≥8mm 、垂体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大腺瘤:>10mm
CT:蝶鞍扩大
垂体巨大腺瘤:>40mm
听神经瘤
颅内神经鞘瘤中最常见的一中
好发
起源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早期位于内耳道,增大向小脑角池生长
征象
第四脑室受压移位
颅咽管瘤
蛋壳样钙化/囊壁壳样钙化
脑转移瘤
老年人中最常见的颅内肿瘤
来源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绒癌
血行转移
CT
常位于皮髓质交界区、瘤周水肿较重“小病灶、大水肿”
脑外伤
脑内血肿
?
硬膜外血肿
原因: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脑膜中动脉常见,血液聚集硬膜外间隙,血肿较局限
形状:梭形
硬膜下血肿
原因: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
形状:新月形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因:儿童脑外伤常见,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
CT:平扫表现为脑沟、脑池内密度增高影
弥漫性轴索损伤
原因:是由于头颅突然受到加速或减速力的作用,脑白质与与灰质因惯性运动速度不同而发生相对移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脑组织的撕裂和轴索损伤,可致严重的脑功能障碍。
好发部位:灰白质交界处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以老年人常见
几个期特点见简答
脑梗死
缺血性梗死
1-2周密度减低且均匀,边界较轻
2-3周梗死区水肿消失,吞噬细胞浸润成为等密度,模糊效应
1-2个月,软化灶
出血性梗死
常发生在缺血性梗死一周后
腔隙性梗死
颅内动脉瘤
好发:脑底动脉环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CT:II型:靶征(中心和瘤壁强化,其间血栓无强化)
颅内血管畸形
最常见致病因素为胚胎期脑血管的发育异常
主要表现:动静脉畸形(AVM)、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大脑大静脉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AVM最常见,好发于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
脑脓肿
?
脑囊虫病
CT:脑内散布多发性低密度小囊,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囊腔内可见致密小点代表囊虫头节
MRI:小囊主体呈均匀T1低信号。T2高信号,其内偏心性小结呈T1高信号,T2高信号;增强T1囊壁和头节有轻度强化
脑棘球蚴病
大囊内套小囊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
髄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脊髓空洞症
MRI:T1囊腔呈低信号,T2上呈高信号;水抑制T2更敏感显示小的脊髓空洞
病理包括:中央管扩张积水和脊髓空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