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第7版第一章免疫学概论,重点有标出
编辑于2022-03-12 13:55:27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
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免疫”
概念
现代概念
机体识别(区分)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传统概念
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感染,有抵抗力
类型
保护性免疫
病理性免疫
“自身”是指胚胎发育时期(或免疫细胞未成熟时)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非己”是指胚胎发育时期(或免疫细胞未成熟时)与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物质
免疫系统
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器官
胸腺
骨髓
外周器官
脾脏
淋巴结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免疫分子
膜型分子(在膜上)
TCR
BCR
CD分子
黏附分子
MHC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分泌型分子(细胞内)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细胞因子
基本功能
概念
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抗原及体内突变或衰老细胞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的总称
组成
免疫防御
概念
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过强
超敏反应
过弱
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
概念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死亡细胞等
过弱
肿瘤发生
免疫自稳
自身免疫耐受
概念
免疫细胞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
重要性
赋予了免疫系统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
所致疾病
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疾病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本身具有的能力
免疫调节是自然发生的过程
负反馈调节是免疫调节的主流
免疫应答
概念
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类型
固有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概念
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识别抗原的机制
以其表面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去识别病原生物表达的称为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的结构
组成
完整的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参与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NK细胞、NKT细胞
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补体、溶菌酶等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概念
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
特点
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组成
体液免疫
B细胞介导
胞外病原体和毒素
细胞免疫
T细胞介导
胞内病原体
免疫学应用
免疫诊断
血型诊断,早孕
疫苗预防
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
治疗肿瘤、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白血病
免疫学发展简史
经验免疫学时期
科学免疫学时期
现代免疫学时期
克隆选择学说
主要观点
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免疫活性细胞克隆,不同克隆的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受体,能与相对应的抗原表位发生互补结合
一旦某种抗原进入体内与相应克隆的受体发生结合后便选择性地激活了这一克隆,使它扩增并产生大量抗体,抗体分子的特异性与被选择的细胞的表面受体相同
抗体多样性是由随机的体细胞突变产生的,一个细胞表面只有一种特异性受体
并非体内之物即被免疫系统视为“自身”并非体外之物即被免疫系统视为“非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