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12 15:45:07第六章,孩子学习不好,是父母不会引导
1,过早透支孩子的智力,违背成长规律
危害
过度的提升孩子的智力,只会揠苗助长,天才也会被逼疯。(一般人不用担心,因为生活的压力根本让你无法花更多时间培养孩子)
应该如何做
尊重孩子的天性,抛弃急功近利。
2.贪玩是本性,寓教于乐才是本事
家长的表现
气急败坏,骂孩子就知道玩,不好好学习,贪玩被制止了,成绩并没有提升,反而产生叛逆心理,更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主动性。
如何做
家长首先知道,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各种生活技巧的提高,思维方式的发展也是孩子学习的内容。
可以玩(看贪玩什么,贪玩游戏根本是停不下来),但是要保证成绩不能下滑哦,签字。在玩中学到东西的玩可以有约定的贪玩。
不强制,不剥夺,顺从孩子贪玩的天性,调查显示,52.2%的人由于小时候不能尽情地玩,成人之后就出现了肆无忌惮的大玩特玩。
和孩子一起玩,通过游戏把相关知识技能交给他,比如智力游戏,识字游戏,接龙游戏等等,需要家长多用心去收集相关资源哦。
3.尊重孩子的兴趣。他才会学的更卖力
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学习不好不是因为懒,是学习的兴趣不够,不爱学习。
案例
毕加索的女儿芭洛玛小时候很爱画画但14岁时,突然对画画失去了兴趣,即便父亲要求她画画,女儿也是心不在焉,,毕加索感到惋惜,并没有强迫她,鼓励她发展自己感兴趣的,并不一定要像父亲一样。父亲鼓励她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毕加索的引导下,她发现自己热爱珠宝和服装设计。
怎样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兴趣
本书没有提,可以自行补充相关知识
4.对孩子期待之心,是他进步的力量
皮格马利翁效应
你越对孩子给予好的期待,告诉他非常有潜质,将来有很大的成就和发展空间,那么孩子就越有自信,进步得越快,发展的也会越来越好,
如何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待
永远对孩子抱有好的期待,“你一直是棒棒的,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成就。”不要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不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孩子不如意。
合理期待,不要过高期待,要求孩子次次名列前茅,这样会让孩子厌学,越来越自卑。
不要把期待只定格在学习成绩上,还应该是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帮助孩子找更好的学习方法。
5.家长太看重分数,孩子怎会爱上学习
危害
家长太看重分数,会导致孩子也只看重分数,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考高分,而不重视学习能力,态度的培养。
家长太看重分数,施加压力,不关心孩子,不体谅孩子,孩子不会爱上学习。
6.引导孩子,而不是不停的催促
危害
催促的结果,变成了急躁,训斥和责骂
如何做
适当的催促,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曾经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讲究方法的催促,商商量量压住脾气,询问孩子的想法,或者转移孩子注意力,再回到要做的任务上
不允许讨价还价 例如孩子在九点之前必须完成作业,如果孩子出现拖延的行为,家长就会给与适当的惩罚,如果孩子总做的不错,家长也会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 孩子虽然做事随性,任性,可是他们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
7,劳逸结合,该玩则玩,该学就学
父母为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娱乐时间:只有休息好了,娱乐好了。孩子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学习。
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的时候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