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
鼠标多按几下就有可能帮助到别人,所以当然要分享学习啦~
编辑于2022-03-13 17:12:55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系统
1、通信系统模型
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
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数据链路=数据电路+通信控制器(DTE和DCE之间的同步数据传输提供时钟信号)
3、数据通信方式
(一)按数字信号排顺分
(a)串行通信
(b)并行通信
(二)信息传递的方向时间分
(a)全双工通信
(b)半双工通信
(c)单工通信
4、主要技术指标
(一)有效性:在给定的信道内所传输的信息内容的多少,解决的是信息传输的“速度”问题 (二)可靠性:接受信息的准确程度,解决的是传输信息的“质量”问题(差错率来衡量)
(一)数据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
(a)波特率 RB(调制速率)
RB=1/Ts(单位B)
Ts:传输码元(携带数据信息的单元)长度
(b)比特率 Rb(信息传输速率)
Rb=RB·H(单位bit/s)
H:每个符号所含的平均信息量
(二)差错率
(a)码元差错率 Pe,简称误码率
错误码元数/传输总码元数
(b)信息差错率 Pb,简称误信率
错误比特数/传输总比特数
(三)信道容量
信道中每个符号所能传送的信息量为信息传输速率,此信息量最大时的信息传输速率就是信道容量
无噪声干扰
高斯白噪声干扰
公式
(四)带宽
电子电路中存在的一个固有通频段(频率)
2.2 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
数据编码:将要传输的数据表示成某种特殊的信号形式,一边数据在相应的信道上可靠地传输
模拟信号:在传输一定距离会衰减,克服衰减的办法用放大器来增强信号的能量,但噪声分量也会增加,可能会引起信号畸变
数字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衰减,克服的办法是使用中继器,把数字信号恢复为“0”“1”的标准电平后再继续传输
数字数据的模拟传输
媒介是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缆
(一)振幅键控 (ASK)
(二)移频键控 (FSK)
(三)移相键控 (PSK)
数字数据的数字传输
(一)单极性归零码
(二)单极性不归零
(三)双极性归零
(四)双极性不归零
(五)曼彻斯特码
(六)差分曼彻斯特码
模拟数据的数字传输(三个步骤)
(一)抽样
(采样频率)f s≥2f H(上限截至频率)
(二)量化
(三)编码
数据同步与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基准信号有2048kbit/s和2048kHz)
异步传输
2.3 传输介质及特性
有线传输介质
(一)双绞线(双绞线对、屏蔽外套、保护套){RJ45接头}
局域网首选
屏蔽双绞线 STP
非屏蔽双绞线 UTP
(二)同轴电缆(内导体、绝缘材料、外导体、绝缘套)
细同轴电缆:D=1.02cm,10mbit/s 每段185m,4中断,5段(185×5=925m)
粗同轴电缆:D=2.54cm,10mbit/s,每段500m,4中断,5段(2500m)
宽带同轴电缆是75Ω电缆,用于模拟信号传输
(三)光纤(玻璃或塑料)
优点:频段宽、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高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无线传输介质
(一)微波通信(灵活、适应性强、建设快、投资小)
频率100MHz以上的电磁波,沿直线传播,具有方向性,使用频率范围1~20GHz,通常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a)地面微波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中继链路,实现两个或多个局域网互联
(b)卫星微波通信系统
适合1~10GHz频段、即微波频段
(二)红外通信
波长为0.75um~1mm的电磁波,频率高于微波低于可见光,所以人眼看不到
(三)激光通信
激光(一种光波,具有电磁波的性质,方向性极好的单色相干光)
特点:定向发光性、亮度极高、颜色极纯、能量密度极高
优 点:容量大、保密性强、结构轻便、设备经济 缺 点:对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高,操作复杂
2.4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三个阶段)
源于传统电话交换原理发展而成的
建立
通话
连接释放
报文交换
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中含有目标节点的地址,完整的报文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向前传送
分组交换
报文分组交换(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报文交换的一种改进)
虚电路分组交换(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
数据报分组交换(无连接分组交换)
其他数据交换
ATM交换技术(异步传输模式)
光交换(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将输入端的光信号号直接交换到任意的光输出端)
多协议标记交换(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
软交换(功能实体)
2.5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FDM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TDM
码分多路复用技术 CDM
波分多路复用技术 WDM
2.6 差错控制技术
噪声
信道固有持续存在的随机噪声
由外界特定的短暂原因造成的冲击噪声
通信目的是实现信息传递,基本三要素:终端、传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