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级会计下
总论
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发展
西方会计发展
我国会计发展
会计的含义
信息系统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结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待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基于信息处理的经济管理活动。
目的: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学及其分支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反映)职能(会计工作的基础)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反映过去已发生的经济活动
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三大特点
体现:记账、算账、报账
监督职能
合法性监督
效益性监督
从时间上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从主体上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监督
特征:具有强制性、严肃性、连续性、完整性
两大基本职能点的关系: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会计的其他职能:预测职能、决策职能、控制职能、分析职能
会计的目标
受托责任观(强调可靠性):有效反映资源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履行情况
决策有用观(强调相关性):向现实和潜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需要点的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
投资者
债权人
政府部门
企业管理者
企业员工
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空间限定):为“谁”记账,“谁”就是主体
持续经营假设(时间限定):以企业永续存在为前提,设定账户并进行费用和成本的摊销。(为解决固定资产折旧,跨期费用摊销问题)
会计分期假设(时间限定):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货币质量假设(计量单位限定):假定货币本身价值给定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会计信息要真实、全面、可检验
相关性: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可理解性:清晰明了,简明易懂。
可比性: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对比
实质重于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是,应重视交易实质,而不管其用何种交易形式
重要性:重点说明影响经营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次要事项反映可适当简化、合并
谨慎性:不高估资产、收益;不低估负债、费用
及时性: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用于确定企业当期损益
收入与费用配比:收入和费用在因果关系上的配比;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的配比
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资产按购置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进行计量
重置成本:按现在偿付该项义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资产按正常销售利润金额减去相关费用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资产按预计从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额计量
公允价值:资产与负债按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以收入、费用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强调收入和费用的归属)
收付实现制: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