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在教师资格证备考的过程中,心理学知识是考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之一,尤其是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方面。作者为你把这一知识点整理出思维导图的形式,便于理解记忆,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认知发展与教育
感觉和知觉
感觉
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
外部感觉
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反映机体内部的变化
机体觉(内脏感觉)
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如:胃塞、胸闷、饥饿、恶心、呕吐
平衡觉(姿势感觉或静觉)
对身体的感觉,关于头部的速度变化
如:超重、失重
运动觉
关节肌肉的感觉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绝对vs差别
绝对感受性
察觉刺激的能力
子主题
绝对阈限
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能力vs范围
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差别阈限
刚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
明适应
由暗入明
速度快
感受性降低
暗适应
由明入暗
速度慢
感受性提高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如:吃糖后吃橘子,酸
感觉后效
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
正后像
相似
负后像
互补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如:噪音,黄昏视觉降低;冷水擦脸,黄昏视觉提高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如:盲人失去视觉后听觉更加敏锐
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联系
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对现实的感性反映
都是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区别
个别属性与整体属性
个别器官与多种器官
知觉不仅受感觉的生理影响,还依赖人的过去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的制约
知觉与词联系在一起,比感觉更复杂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
空间特性(形状,深度,大小,方位)在人脑的反映
视崖实验
时间知觉
对时间关系(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
电视电影的摄影原理
诱发运动
月亮与浮云,月亮静浮云动
自主运动
暗室 光点
运动后效
一动一静 先动后静 反向运动
社会知觉
首因效应(首次、优先、第一印象效应)
先入为主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后入为主
刻板印象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错觉
歪曲的知觉
产生原因:有客有主,有生理有心理
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是什么:自动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
影响因素
客观
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对象的活动性 流星,霓虹灯,音响
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主观
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
知觉的理解性
是什么:内行看门道
功能
有助于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
有利于整体知觉事物
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客观事物本身不变
感知规律和直观教学
感知规律
强度律
差异律
针对背景和对象而言
对比律
活动律
组合律
整体性
协同律
关注律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实物直观
如:观察标本 演示实验 教学性的参观
模象直观
如:模型 图像 幻灯片 电影 录像
言语直观
生动形象的言语
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如:语文更倾向言语直观,化学-实物直观,生物-模象直观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该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因素,使它们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
指什么;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具,绘制图表,进行实验和板书时,就要增大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清晰鲜明的印象
指什么;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指什么;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注律)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协同律)
观察
概念: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品质
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客观性
实事求是
观察的精细性
蛛丝马迹
观察的敏锐性
速战速决
观察的全面性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观察的深刻性
入木三分
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课前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课中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课后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 的观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