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简论
中国文化要略 第一章内容梳理:一、文化与中国文化;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三、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第一章内容梳理:第一节对外汉语学科名称、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第三节对外汉语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现代汉语语音篇第一章 语言知识思维导图,包括:第一节语音概说、第二节辅音和声母、第三节元音与韵母、第四节声调、第五节音节、第六节音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一章 简论
一、文化与中国文化
1.中国古代“文化”概念 指狭义精神层面的东西
2.西方“文化”概念 指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
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概念 广义:历史事件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的形式的总和
4.文化的核心是人
5.文化的结构 ①物态文化层 ②制度文化层 ③行为文化层 ④心态文化层
6.中国文化与分类 概念:中国文化主要指传统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具有自新能力,并且生生不息的文化体系。 主体:中原地区的汉文化,融合各个少数民族文化 精神内核:儒家思想,辅以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 特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结晶 分类: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世界人民的需要
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个人素养的提高
三、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
内在 指品性,即精神
特点学说
1.冯友兰“哲学特性说” 儒学为主导
2.任继愈“宗教特性说” 儒释道合一
3.李泽厚“美学特性” 社会政治哲学占主导地位
4.梁漱溟“伦理特性说” 以人理关系为基本
特点
1.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 不像西方文化依附于神学独断
2.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中庸,主张“天下殊途同归,一致而百虑” 不像西方文化讲求“分别”与“对抗”
3.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不像西方文化追求冒险与刺激
外在 指样子,即形态
1.统一性 以远古时代的华夏文明为核心,吸收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2.连续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中断现象
3.包容性 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
4.多样性 中国文化在统一性中具有多样性,在整体性中具有差异性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1.全盘西化/保持传统? 都不可 ①我们今天的国体和政体,是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选择。其某些内容可以组成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部分内容。但其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封建官僚体制,宗法制的社会结构已消失,所以不能保持传统 ②任何文化传统都是历史形成的,传统一旦形成,就是民族性格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惰性和惯性
不能选择传统,也不能摆脱传统 要在传统的制约下谋求发展和前进
2.张岱年思想 ①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综合(用辩证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中国文化优秀传统与近代西方先进成就的综合(批判继承) ③注意儒道墨法私家的综合
综合创新 实事求是分析中国文化的成分及对历史的影响和贡献 继承吸收古文化中有益的,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优秀的 建立一种性质结构功能都完全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