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尿的生成和排出
尿的生成和排出思维导图,讲述了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等。
编辑于2022-04-22 18:54:54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肾的功能解剖
实质性器官
皮质
髓质
内髓质
外髓质
肾单位
滤过膜
毛细血管内皮
基膜
具有足突的肾小囊上皮细胞(足细胞)
血管系膜(又称球内系膜)
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血流量与全身循环血量相配合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肌源学说
管-球反馈学说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0mmHg
滤过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是指小管液的中的成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返回血液的过程。
被动转运(水通道蛋白),主动转运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钠离子、氯离子和水
近端小管(前半段)
髓袢
髓袢降支细段—小管液渗透浓度压不断增加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碳酸氢根离子的重吸收和氢离子的分泌
氨气和铵根离子的分泌与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转运关系
钾离子的重吸收和分泌
近端小管65%~70%
髓袢25%~30%
与肾小管泌氢离子有关
肾血流量(RBF)
1200ml/min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钙的重吸收与排泄
尿素的重吸收与排泄
近端小管40%~50%
肾内尿素再循环
APQ1主要分布在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和基底侧膜,参与超滤液中60%~70%水的重吸收,具有极高的水渗透通透性,是完成水的跨细胞重吸收的主要通道。
尿素通道介导
经肾小球滤过的尿素有20%~50%经尿液排出体外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为高渗尿;反之为低渗尿。
尿液浓缩机制
肾髓质间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机制
髓袢 逆流倍增机制
抗利尿激素促进集合管水的重吸收,浓缩尿液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钠离子和尿素的通透性不同
尿液稀释机制
尿液的渗透浓度可低至50mOsm/(kg*H2O)
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钠离子和氯离子
尿素
尿生成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
囊泡
调节AQP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心房钠尿素(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
清除率
概念
单位时间
完全清除
某种物质
尿的排放
尿液是连续生成的,而膀胱的排尿是间歇进行的。
输尿管的运动
排尿反射(膀胱逼尿肌)
排尿异常
阿米洛利为保钾利尿剂
V1受体分布于血管平滑肌,激活后可引起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升高。V2受体主要分布在肾集合管主细胞基底侧膜,属于G蛋白耦连受体,激活后增加水的重吸收,浓缩尿液。
髓袢降支和升支细段有很薄的上皮细胞层,无刷状缘,细胞内几乎无线粒体,代谢水平低。
微穿刺法可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当肾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引起入球小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时,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明显减小,肾小球滤过率也显著降低。
致密斑成高柱状的上皮细胞
肾脏是机体供血量最丰富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