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人文:庙号 年号 尊号 谥号区别
这是一篇关于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区别思维导图!内容化繁为简,通俗易懂,配有题目。此类知识不仅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考试中也频频考察。学起来吧!
本系列在整理当白话文遇见古诗系列,以白话与古文相对应的形式为主,从两个维度展示相应的优美词句,既能让读者从白话与古文中领略不同语言风格的美与韵味,让读者徜徉在文学的天堂中;又能结合思辨角度更好地理解每一句古今皆宜的优美词句。同时,作者还尽力找出每句古语的作者和出处,这一点比书本内容又升华了。
这是一张关于《河南特岗时政复习秘籍》,资料、数据和分析基于历年真题而来,是不是干货,思维导图一目了然!笔者曾经上岸过兰考的特岗教师。希望此思维导图能帮助时政领域迷茫的小伙伴!有了此”术“,后续根据此思维导图整理“道”!祝大家特岗考试顺利,感谢关注!
这是一张关于“杭州亚运会”相关考点的思维导图,今年的体育盛会势必是考试的高频热点,大家把握重点,学习起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历史人文:庙号 年号 尊号 谥号区别
庙号
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
由来
秦始皇自以为其统治可传万世,因此以世系为庙号。
规律
汉代恢复古札,以“祖”或“宗”为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辽太祖、金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发展
对于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称呼他们的谥(SHI)号,例如汉武帝、魏孝文帝、隋炀帝;
对于唐代以后的殁世帝王,称呼他们的庙号,例如唐太宗、宋高祖。明代宗;
到了清代,则一般称呼他们的年号,例如“雍正帝、”“乾隆帝”、“光绪帝”。
年号
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最早的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以致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成祖年号“永乐”、清世宗年号“雍正”;
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至元”;
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自西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140年定为建元元年起,至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宣统年号被废止,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
典例
下列古代典籍中,哪一部不是以年号命名的? A. 《昭明文选》 B. 《太平广记》 C. 《永乐大典》 D. 《康熙字典》
解析:“太平”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期的年号;“昭明”是萧统死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即谥号,并非年号。
萧统,南朝梁宗室大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册立为太子,举止大方,爱好佛学。因蜡鹅厌祝一事,父子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英年早逝,谥号昭明,葬于安宁陵,后世称为“昭明太子”。
谥号
是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始皇为突出帝王的尊严,不允许群臣和后人对自己有所评议和指摘,下令废去对皇帝之谥。西汉吕后当权时加以恢复,一直沿用到清末。
谥号一般是在皇帝死后由礼官拟定,报请新皇帝裁定公布。在改朝换代之际,也有由新王朝为前朝末帝定谥号的,如清朝建立后,曾为明朝的崇祯帝朱由检定谥为庄烈愍皇帝。
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
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
尊号
是对当权者尊敬的称号。
以前的帝王称为天子、帝、皇、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把最高统治者的尊号定为“皇帝”,以显示自己的独尊地位,并为后代最高统治者所沿袭。
“皇帝”之称并不能满足帝王们的自我尊崇之心,于是便在“皇帝”之前冠以一系列形容词加以润色,使之更加崇高和神秘。
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越到后来,尊号越长。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宋太祖乾德元年受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圣德皇帝”
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