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传播的定义(老师讲的)
库利的传播定义;(社会学角度)_
传播是指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皮尔士的传播定义(符号学角度)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
皮尔士认为观念或意义只有通过符号才能得到传达,强调了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传播与信息
从哲学角度来说,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本质属性。事物在运动中发出一定的信号,这些能够被其他事物所感知的表征该事物特征的信号的内容即为该事物向其他事物所传递的信息。
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是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和名称。”“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机械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交换的一切内容传。”这是从信息传受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信息。
社会信息系统
含义
人类社会的传播具有普遍的系统性
形成原因
人作为信息处理的有机整体的特点决定了人类传播活动的系统性。
特点
开放性
整体性
双重偶然性
主动性与创造性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信息接受组织
信息传递组织
信息处理组织
信息输出组织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社会信息系统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
由于信息系统的缺陷而导致传播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传播隔阂
信息系统结构中阻碍传播活动正常运行的因素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
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不断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交往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社会形态分析的重要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所使用的交往概念,既指物质意义上的贸易、交通运输,也指精神意义上的信息传通
马克思:
交往工业,它或是真正的货客运输业,或者只是消息、书信、电报等等的传递
恩格斯:
依靠现代的交往方法,即依靠铁路、电报、巨大的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关系的范畴
物质生产、物质交往决定精神生产、精神交往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反映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
作业
大学生故乡观念调查报告(大于等于20人)12月提交
故乡在哪 城市农村 市乡县
家中生活几代人
故乡情感、态度
每人100字
书本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泛化”问题:
一、意味着传播学学科影响力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传播学“泛化”现象提出的问题:传播学的相对独立性是什么?他的核心理论体系是什么?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