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概论下编 第十章 艺术创作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编辑于2022-05-19 22:37:12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本篇导图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的内容,适合黑龙江专升本艺术类考生学习(其他省的考研人应该也可以)。 均为自己整理,包括惠众讲的所有名词、简答、论述,后面会持续更新全部十二章的大题,全背过大题满分不是梦~
第十章:艺术创作
名词解释
1.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种绘画方法,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这也是对于绘画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一个精辟独到的概括。
3.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4.灵感思维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5.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之一,是一种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在1916年由查拉等人提出。达达原意是“玩具小马”,通过取这样一个无意义的名字,表明提出者同一切历史的、现实的、文学的、政治上的事物绝对不调和的立场,这也是一种变态精神的反应。
6.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原来是20世纪50年代初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现代派戏剧,代表人物是尤内斯库。1961年,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埃斯林才把这些风格相近的剧作家的作品定名为“荒诞派戏剧”,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品有《等待戈多》等。
7.直接体验
所谓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8.间接体验
所谓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9.审美意象
“意象”最早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使用的术语。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传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10.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把自己记忆中或别人描述过的形象在头脑中产生出来。
11.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不局限于原有的感性形象,而是在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的形象。
12.无意识
所谓无意识,或称潜意识和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无意识主要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他认为无意识就是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本能冲动和欲望,被意识所压抑着,只能在暗中活动。
13.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兴起,它是同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思潮,是随着现代主义的衰落而逐渐崛起的,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与超越。后工业社会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土壤,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表征。
14.巡回展览画派
“巡回展览画派”是在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民主运动高潮的冲击下,由列宾等一批画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它揭露了残酷的农权制度,反映出俄罗斯人民深重的苦难,成为世界美术史上的著名流派。
第一节:艺术家
一、艺术家自身的特点
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例:编剧导演)
2.真正的艺术家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例:司马迁《史记》)
3.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例:《牡丹亭》)
4.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创作个性和创新意识。(例:梅兰芳)
5.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例:电影艺术家)
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又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例:老舍《茶馆》)
2.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高于生活)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从主观方面也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例:《溪山行旅图》)
三、艺术家的艺术才能和文化修养
1.艺术才能
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1)、艺术家具有艺术的天赋和才能。(例:李斯特)
(2)、艺术家的艺术技巧达到高度熟练。(例:达芬奇)
2.文化修养
(1)、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例:《清明上河图》)
(2)、艺术家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丰富的社会经验。(例:邓肯)
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
四、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1.艺术体验活动
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1)、艺术体验首先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同时,艺术体验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情感地切身体验。(例:赵子昂画马)
(2)、不仅进行一度创作的艺术家如作家、编剧、画家等,在创作中离不开艺术体验活动,对于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员来讲,同样离不开艺术体验。(例:表演艺术家)
(3)、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的内在心理动力或诱因,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例:郑板桥画竹)
2.艺术构思活动
艺术构思活动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对于艺术构思来讲,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这些心理因素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想象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例:《西游记》)
(2)、情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例:情景交融)
(3)、艺术构思是异常复杂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除了以上提到的想象与情感外,还有其他多种心理因素相互渗透和融合,最终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例:《浮士德》)
3.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传达活动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1)、艺术传达活动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材料。(例:绘画)
(2)、艺术传达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例:电影)
(3)、由于各门艺术所采用的艺术媒介都不同,各门艺术的艺术形成了自己特殊的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法,这使得艺术技巧和手法在艺术传达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例:临池学书)
(4)、除技巧问题之外,艺术传达更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融入创作主体的生命和心灵,寻找到独特的艺术传达方式,才能创作出精品。
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
五、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1.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艺术家在着手创造艺术形象之前,先经过一个体验或构思的过程,将要创造的形象,已经以表象的形式在他的头脑中自发和自觉地活动起来。
2.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想象和联想成为形象思维的主要活动方式,情感对形象思维也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象思维。
3.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如果说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那么形象思维更侧重于综合。形象思维更加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这也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六、艺术风格的特点
1.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1)、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例:风格即人)
(2)、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例:《红楼梦》)
(3)、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例:童话)
2.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1)、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基础。(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
(2)、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例:故宫和人民大会堂)
七、艺术流派的种类
1.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或者有一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与其它艺术流派展开论争,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例:达达主义)
2.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这些艺术派别一般没有固定的组织或纲领,也没有共同的艺术宣言。有的是由于某地区集中了一批艺术风格相近似的艺术家,因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有的是由于题材相同、风格相近而形成的。(例:边塞诗派)
3.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例如“建安文学”,是指汉末魏初时期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用慷慨悲壮的情感和刚健明快的语言,写出了一大批以“风骨”著称的文学作品,使这一时期的文坛兴盛,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后世把这种文学流派称之为“建安文学”。
八、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
1.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2.艺术流派
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3.艺术思潮
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4.关系
(1)、联系
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艺术思潮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
(2)、区别
艺术思潮侧重于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把握某种创作思想或创作主张,艺术流派侧重于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区分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艺术派别。
九、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1.从哲学基础看,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主要是康德、叔本华、弗洛伊德的理论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则是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等。
2.在人的主体性上,现代主义有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强调弘扬个性与表现自我;后现代主义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心。
3.现代主义致力于建构;后现代主义致力于解构。
4.现代主义作品晦涩难懂,富有哲理性;后现代主义追求平面感。
5.现代主义讲求独特性;后现代主义讲求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