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之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导图包含机床运动分析、设计方法、传动系设计、转速图拟定等内容,并标出了考试重点。
编辑于2022-05-21 11:03:08金属切削机床
切削加工
基本功能及原理
柔性: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时间上柔性
空间上柔性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功能:提供切削加工必须的运动和动力
运动原理图 运动功能式
运动
机床传动原理图
将动力源与执行件、不同执行件之间的运动以及传动关系同时表示出来
表面成形运动
形成表面发生线 机床上刀具和工件所作的相对运动
表面发生线
表面发生线的成型方式
轨迹法
相切法
展成法
成形法
刀具是线切削刃,与工件发生线吻合,因此发生线由刀刃实现,发生线不需要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
定义
任何一个表面形状都可以看成一条线(母线)绕着另一条线(导线)运动的轨迹,母线和导线统称为成形表面的发生线
分类
按运动功能
成形运动
机床最基本的运动
非成形运动
基本理论
刚度
动态刚度:机床在额定载荷下切削,主轴抵抗变形的能力
精度
包括
几何精度:机床空载条件下,在不运动或运动速度较低时各主要独立部件的形状,相互位置、旋转和相对运动位移的精确程度
工作精度:加工规定的试件,用试件的加工精度表示机床的工作精度
运动精度:机床在空载下运动时主要的零部件的几何位置精度
传动精度:机床传动系统各末端执行件之间运动协调性和均匀性
提高途径
传动系统的设计
传动元件制造
装备精度
定位精度:运动达到规定位置的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重复)
精度保持性
抗振性:交变载荷抵抗受迫振动、抵抗自激振动的能力
机床热变形
噪声
噪声来源
机械噪声:齿轮、轴承等的振动
液压噪声
电磁噪声
空气动力噪声
低速运动平稳性
爬行
定义
运动部件低速运动,主动件匀速运动(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因数)(要么不动,动起来就很快)从动件出现明显速度不均匀的跳跃式运动(时走时停,时快时慢)
影响
机床定位精度
工件加工精度、粗糙度
消除
①减小静摩擦,动摩擦系数之差
②提高传动机构的刚度
③降低移动件的质量
机床
按工艺范围分类
通用机床
专用机床
专门化机床
机床设计
总体设计
技术设计
零件设计及资料编写
样机试制和试验鉴定
主要技术参数
主参数:代表机床规格大小和反映机床最大工作能力的一种参数
专用机床主参数:加工零件或被加工面的尺寸参数
基本参数
尺寸参数
机床主要结构尺寸参数
运动参数
每分钟往复次数
动力参数
传动机构设计
主传动系
标准公比j
确定原则
转速数列递增,规定标准公比φ>1,并规定Amax≤50%,则1<φ≤2
使转速数列为10进位
便于采用转速呈倍数的双速和三速电机
无级变速
定义
分类
变速电动机
机械无级变速装置
液压无级变速装置
无级变速装置与机械分级变速装置串联在一起使用时,为了得到连续的无级变速,设计时应该使分级变速箱公比φ略小于无级变速装置的变速范围
能获得最佳切削速度,机床没有相对转速损失
变速范围计算公式
?
级比和级比指数
级比:主动轴上同一点传往被动轴相邻两传动线的比值
级比指数:级比的指数
等比传动系统中级比指数有何规律?
第一变速组级比指数=1,是基本组
第二变速组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的传动副数,是第一扩大组
第三变速组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与第一扩大组 传动副数的乘积,是第二扩大组
传动组的变速范围R
定义:变速组的最大传动比与最小传动比之比
各传动组的变速范围之间有什么关系?
主轴的变速范围应等于主变速传动系统中各变速组变速范围的乘积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设计步骤
拟定转速图与结构式
转速图
三线一点
水平线
竖线
转速点连线
交点
设计计算
步骤
①变速范围R;级数Z;公比φ
②结构式;转速图
③齿轮齿数;计算转速
④传动系图
例题
注:
1..结构式拟定
传动副前多后少
传动线前密后疏
结构式拟定完成之后需要验证第二扩大组变速范围≤Z?
2.转速图绘制
①确定定比传动比
取传动轴1转速为900
电机轴与轴1的传动比为1:1.44
②确定各变速组最小传动比
从900到40共有6格
三各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均分2
前快后慢原则
第二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格
第一 2-1=1
第三 2+1=3
3.计算转速
主轴计算公式
通用机床(车铣)
钻床
各传动轴计算转速
3轴有6种转速
当它为最小转速160时,可提供355,能提供全部功率
故,nj3=160
别漏单位r/min
齿轮齿数的确定
各变速组变速范围与极限传动比
设计的一般原则
前多后少(传动副数)
前密后疏(传动线)
前慢后快
几种特殊设计
多速电动机
简化机床机械结构,使用方便,可以在运动中变速、适用于半自动、自动机床及普通机床
交换齿轮
少量齿轮得到多级转速,不需要操纵机构,大大简化变速箱结构
若装在变速箱外,润滑密封较困难,若装在变速箱内,更换麻烦
公用齿轮
减少齿轮的数目,简化结构,缩短轴向尺寸
扩大变速范围方法
增加变速组
采用背轮机构
图示机构是否合理?
不合理
当合上离合器时,齿轮副Z1/Z2脱离啮合, 齿轮副Z4/Z3也应脱离啮合。当合上离合器传动轴1、3高速转动时,要防止轴2 因高速空转时,加大噪声、振动、空载功率和发热
求背轮机构极限变速范围
采用双公比传动系
采用分支传动
确定齿轮齿数
三联滑移齿轮最大与次大齿轮间齿差≥4:保证滑移时齿轮外圆不相碰
原理:保证两齿轮外圆不相碰,需要两个齿轮齿顶圆半径之和≤中心距
确定计算转速
定义
功率转矩图
变速箱内传动件布置
双公比变速机构是在常规变速机构基础上如何演变而来?
改变基本组的级比指数演变而来
进给传动系
设计原则
与主传动系设计的区别
主传动 恒功率;进给传动 恒转矩
传动转速图
进给传动:前疏后密
主传动:前密后疏
计算转速
进给传动:最高转速
主传动:最低转速
变速范围Rn不同
组成部分
动力源
变速机构
齿轮传动间隙的消除
刚性调整法:调整后齿侧间隙不能自动补偿
偏心轴套调整法
变齿厚调整法
斜齿轮轴向垫片调整法
柔性调整法:调整后齿侧间隙可以自动进行补偿
双片直齿轮错齿调整法
薄片斜齿轮轴向压簧调整法
双齿轮弹簧调整法
换向机构
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消除与预紧
双螺母垫片
双螺母齿差
L:滚珠丝杠导程
k:同时转过的齿数
z:齿数
求轴向位移
运动分配机构
过载保险机构
运动转换机构
执行件
注
主轴转速等比数列
主轴转速数列标准公比的取值范围1<φ≤2
机床规定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Amax
只与公比φ有关,为常数
规定Amax≤50%
不同机床φ的取值
大型:小φ
小型、通用机床:大φ
机床的空转功率P空
是传动件摩擦、搅油、空气阻力等原因引起的
与传动件预紧程度及装配质量有关,大小随传动件转速增加而增加
传动比i的限制
一般 直齿圆柱齿轮最小传动比imin≥1/4
避免从动齿轮过大
直齿轮最大传动比 imax<2
避免扩大传动误差
变速箱内传动轴按空间三角形分布
主传动各变速组最大变速范围
R主max=8~10
背轮机构的极限变速范围
16
快速运动电动机启动时消耗的功率最大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降速传动
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
R=φ^X(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