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2.抗心衰药
药理学抗心衰药,包括心衰的基础知识,抗心衰药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根据景晴老师的课和课本整理,内容较全面,适用于预习,复习,考研和执业药师。
编辑于2022-05-23 09:04:01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是一种突然导致低分子量溶质(分子量高达 1,500)穿过通常不可渗透的线粒体内膜的现象。mPT 由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介导,mPTP 是在内膜和外膜界面组装的超分子实体。mPTP 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多种蛋白共同组成的、具有非特异性、电压依赖性的复合物孔道。它的分子组成目前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是由基质的亲环蛋白D(cyclophilin,CyP-D)、内膜的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denine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外膜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等共同组成。
组会汇报或者其他汇报,基本上的步骤都是:①罗列背景情景;②当下的冲突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有什么工作是别人没解决的?不解决会怎样?)③问题有什么(目前主要做了什么工作,做的过程出现了什么问题?)④分析问题,找出答案
SOP是Standarde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流程,通过把重复性的工作进行细化和拆解,固定成一套流程程序,每天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拜托低效的忙碌,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任务上,节约时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是一种突然导致低分子量溶质(分子量高达 1,500)穿过通常不可渗透的线粒体内膜的现象。mPT 由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介导,mPTP 是在内膜和外膜界面组装的超分子实体。mPTP 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多种蛋白共同组成的、具有非特异性、电压依赖性的复合物孔道。它的分子组成目前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是由基质的亲环蛋白D(cyclophilin,CyP-D)、内膜的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denine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外膜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等共同组成。
组会汇报或者其他汇报,基本上的步骤都是:①罗列背景情景;②当下的冲突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有什么工作是别人没解决的?不解决会怎样?)③问题有什么(目前主要做了什么工作,做的过程出现了什么问题?)④分析问题,找出答案
SOP是Standarde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流程,通过把重复性的工作进行细化和拆解,固定成一套流程程序,每天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拜托低效的忙碌,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任务上,节约时间。
抗心衰药
CHF
多病因引起的以心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病因
引起左心衰竭
高血压
主动脉狭窄
冠心病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病变)
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室间隔缺损
引起右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
长期左心衰竭致肺淤血
扩张型心肌病(右心病变)
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
引起全心衰竭
各种类型心肌炎(原发性心肌损害)
扩张性心肌病或糖尿病性心肌病
甲亢性或贫血性心脏病
抗心衰药分类
正性肌力药
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利尿药
β受体阻断药
血管扩张药
治疗CHF常用药
正性肌力药
强心苷类
代表药
长效:洋地黄毒苷——口服
中效:地高辛——口服
短效:毒毛花苷K、毛花苷C——静脉制剂
地高辛
体内过程
吸收
生物利用度60-80%,个体差异大,个体化给药
分布
分布于各组织中,以心、肾、骨骼肌最多
代谢
少量被代谢为双氢地高辛,其代谢过程依赖于肠道细菌的存在
排泄
60-90%以原型经肾排出
药理作用
增强心脏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收缩快速而有力
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心率减慢对慢性心衰患者有利
使舒张期延长,使静脉回心血量更充分,从而能排出更多血液
可获得更多的冠脉血液供应
抑制房室传导(负性传导作用)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心率减慢,P-P间期延长
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P-R间期延长)
增高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缩短不应期
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加强收缩性——增加耗氧量
正性肌力作用——心输出量增加,能使心脏容积缩小,室壁张力下降,降低耗氧量
总的耗氧量降低
对心电图的影响
T波幅度减小、压低甚至倒置
S-T段降低呈鱼钩状
P-P间期延长,反映心率减慢
P-R间期延长,反映房室传导减慢
其他作用
对神经系统作用:呕吐、中枢兴奋
对肾脏作用:利尿作用(好)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降低肾素活性,对抗RAAS系统,产生心脏保护作用(利好)
作用机制
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活性,增加心肌细胞内Ca含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心脏输出量增加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对高血压、先心病、瓣膜病(轻度)所致心衰——疗效好
治疗心律失常
房颤、房扑首选
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也可用但不是首选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黄视、绿视、色盲及视力减退
视觉障碍属中毒先兆,是停药指征之一
心脏反应(最严重)
快速型心律失常
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是停药指征之一
最严重:室速室颤
房室传导阻滞: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停药指征之一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为中毒先兆,是停药指征之一
强心苷类中毒解救
预防
1)个体化用药,随时调整剂量;
2)警惕中毒先兆:早期胃肠道;中枢症状:视觉障碍;心血管症状: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等
3)有条件要监测血药浓度:地高辛血药浓度在3ng/ml以上;洋地黄毒苷血药浓度在45ng/ml以上
4)避免中毒因素,注意诱因。例如:离子的影响----- 低K+、低Mg2+、高钙;合并用药的影响----- 排钾利尿药、拟肾上腺素等
心动过缓,房室阻滞——用阿托品解救
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首选苯妥英钠
危及生命的严重强心苷类中毒——用地高辛抗体的Fab片段做静脉注射治疗
其他:首先停药;考来烯胺+地高辛,阻断肝肠循环,促进排泄
非强心苷类
此类药短期内应用时不良反应多,可增加病死率,甚至缩短生存时间,故不做常规治疗用药
多巴酚丁胺
氨力农、米力农——增加心肌耗氧量,短期应用症状消除,但是缩短生存期,心肌会被早早累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该类药物已成为治疗CHF的一线药物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氯沙坦、缬沙坦
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利尿药
利尿药在心衰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仍作为一线药物广泛用于各种心力衰竭的治疗
药理作用
促进Na+、H2O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降低静脉压,消除或缓解静脉淤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对CHF伴有水肿或有明显淤血者尤为适用
临床应用
轻度CHF:单用噻嗪类;
中、重度CHF:袢利尿药或噻嗪类与留钾利尿药合用;
单用噻嗪类疗效不佳者:袢利尿药或噻嗪类与留钾利尿药合用;
严重CHF、慢性CHF急性发作、急性肺水肿或全身浮肿者:静脉注射呋塞米。
避免大剂量使用,防止加重心衰。
β受体阻断药
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作用特点
恢复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的敏感性
抑制RAS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并有利于心室充盈
减少CHF时心律失常的出现等
注意事项
慢性效果显著。心功能改善约需3个月,不作为一线药。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使患者能够耐受又不引起CHF的剂量,若开始剂量偏大可加重CHF。
合并使用其它抗CHF药,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否则可导致b-受体阻断药治疗失败。正确选择病种和总结用药经验。
严重心动过缓、左室功能减退、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及支气管哮喘慎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