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
生活方式指导
生活方式的管理是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方法,是慢性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营养指导
我国居民存在主要营养问题:油多、盐多、味精多(“三多”)
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菜、奶类、大豆类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杜绝浪费,新兴时尚
平均每天摄入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原则
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
坚持以谷物为主,尤其增加全谷物的摄入,有利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于膳食相关慢病的发病风险,可减少体重增加风险,增加全谷物和燕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
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
可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降低胃肠道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循证研究科学证据等级高
适量吃优质蛋白
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油——成人每天食用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
糖——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
水——成人每天1500-1700ml
酒——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换算不同酒类:25g≈750ml啤酒,250ml红酒,38度白酒75g,高度白酒50g 15g≈450ml啤酒,150ml红酒,38度白酒50g,高度白酒30g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每日能量摄入量: 轻体力劳动者——男性2250kcal,女性1800kcal 中/重体力和运动量大者——适量增加300-500kcal
建议食物多样,平衡膳食,每餐不过量;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重视早餐,不漏餐
身体活动指导
身体活动量的测量方法
身体活动量反映身体所承受的体力符合剂量。通常用能量消耗量表示
运动强度测量
心率
最大心率HRmax=220-年龄(岁),中等强度的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75%
代谢当量(梅脱)
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1METs相当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消耗1.05kcal能量的活动强度
≥6METs 为高强度活动 3~5.9METs 为中强度活动 1.6~2.0METs 为低强度活动 1.0~1.5METs 为静态活动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
可以更准确的反映个体的相当强度和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 中等强度的干预通常在11~14区间内
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测量
可重复3次以下的负荷测试力量,用可重复12次以上的负荷测试耐力
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
包括:职业、业余时间、出行往来、家务等各类劳动
测试方法:能量消耗、行为观察、机械和电子装置的监测、问卷调查、间接观察(如设备使用率)、职业分类、参与的运动项目等 关键:保持同一工具重复测量的一致性
运动干预的目的
在于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指导开展合理运动,提高机体代谢能力,降低疾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运动干预过程及内容
运动训练前常规体格检查
病史、血压、脉搏、关节等一般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胸透、实验室检查等
目的:降低不适当运动造成的运动性疾病、意外伤害的发生
有关信息收集
既往身体活动水平评价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运动风险测试与体适能水平
普通人关注体适能包括: 心肺耐力素质、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身体成分
兴趣
运动禁忌症
中等以上程度骨质疏松患者禁忌跳绳运动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过度用力以及憋气的运动项目
运动环境
根据就近环境条件选择运动项目
运动指导需求
运动内容与运动量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每周累计75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中高强度相组合
每周2~3天肌肉力量练习,每次15-20分钟
每周2~3天柔韧性和平衡练习
运动进度
运动强度、时间喝频率应循序渐进
意外情况和不适的预防和处理
运动锻炼的医学督促
体力负荷与运动反应
运动疲劳、恢复和适应是运动反应的三个关键环节
调整运动计划
对运动反应作出判断,相应调整运动量目标以及运动形式、内容、强度、时间、频率,防止急性疲劳转为慢性疲劳
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再评估
运动伤害的预防
运动外伤(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组织损伤)、脱水、低血糖、急性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血管事件造成的损害对健康和生命威胁更大,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运动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身体内在承受能力与外部体力负荷量两方面因素
运动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护
运动处方根据个体身体条件制订运动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和进度的计划,对运动前、中、后作出相应的自助和医学监督的安排和措施
把握体力负荷的度(强度、时间、频率、进度的综合考虑)是预防运动伤害的关键
控烟指导
成瘾行为
特征
① 已成为成瘾者生命中的必需部分,从健康三维角度,可观察到强烈的心理、生理、社会性依赖 ② 一旦终止,将立即引起戒断症状,一旦恢复,戒断症状消失,同时产生快感
生理性依赖
已在体内形成包括循环、呼吸、代谢、内分泌的生理基础,以适应烟、酒、毒品等本来是额外的需要
心理性依赖
完全整合到心理活动中,成为完成智力、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关键因素
社会性依赖
一进入某种社会环境或某种状态,就出现该行为
戒断症状
一旦终止成瘾物质使用,就出现空虚、无聊、无助、不安等心理异常,同时会出现嗜睡、恶心等躯体异常状态,是一组心理和生理的综合改变。
形成过程
诱导阶段
偶尔接触,初尝甜头,有欣快感,终止后不会出现戒断症状
形成阶段
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不断重复,直到产生依赖。易于及时矫正
巩固阶段
整合为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对戒断措施有强烈心理抵抗
衰竭阶段
躯体和心理受到严重损害,社会功能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缺失,例如酒精依赖症出现酒精性肝硬化
内、外影响因素
人格特征
“易成瘾者”——被动依赖(从众心理)、过度敏感、性格内向、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和冲动性
内在因素
社会环境
不良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因素
压力
文化因素
“烟为路,酒为桥”
传播媒介因素
影视剧、广告效应
团体效应
团体内的认同感
家庭影响
“家庭聚集现象”(非传染性,父母吸烟是正常家庭的1.5倍)
外部因素
控烟与健康促进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1、2005年5月21号日内瓦5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 2、2006年1月9号中国加入 3、无烟奥运 4、2010年上海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2015年6月1号起《北京控制吸烟条例》
控烟三策略:立法、教育和信息传播、全国范围内控烟项目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
计划设计原则
目标原则
明确的总体目标(远期目标)、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近期目标)
前瞻性原则
一切计划都是面向未来,考虑长远的发展和要求
弹性原则
制定计划时尽可能预计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故,有预案,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但不能随意更改,必须经过评价和反馈
从实际出发原则
①借鉴历史经验与教训 ②因地制宜地提出计划要求,做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考虑目标人群的健康问题、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经济状况、民俗民情
参与性原则
健康管理师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
制定目标
总体目标
最终效果。是宏观的、长远的描述总体上的努力方向
具体目标
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需要包含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
who——对谁?个体&群体(目标人群) 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项目周期)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个体可忽略此项) 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预期效果)
例如:一项针对某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计划,其具体目标包括: 1、认知目标:在项目执行3年后 *使项目地区85%的成年人了解正常的血压水平和血脂水平 *使项目地区85%的成年人相信改变高危行为有助于控制血压 *使项目地区85%的成年人掌握测量血压的技术 2、行为目标:在项目执行3年后 *使项目地区75%的成年人能做到每年测量1次血压 *使项目地区90%的高血压患者能遵从医嘱服药 3、健康目标:在项目执行3年后,使项目地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80%
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教育策略
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
包括: ①大众传媒:录像带、录音带、光碟 ②印刷媒介:手册、小折页、传单、日历…… ③人际传播:讲座/讲课(最传统)、小组讨论、个别咨询、示范、入户指导、观摩学习、同伴教育 ④因地制宜的社区活动:墙体标语、板报、墙报、展览、义诊、评选示范户、知识竞赛、患者俱乐部 ⑤民俗、文体活动:相声、戏曲、民歌、庙会、赶集
环境策略
核心: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改善
作用对象是物质环境、条件(生活条件、资源、服务等)。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 如食堂提供低脂低盐的食物,工作场所提供锻炼器材
政策策略
改善社会环境(政策、文化等)。运用已有政策;制定政策、制度
作用: ①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如某企业创立无烟单位,办公区禁止吸烟 ②可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甚至健康。如在企业开展预防心脑血管健康教育项目中,有了职工运动健身的愿望,有了必要的设施和场地,制订有关工间操制度、轮班制度,确保员工有时间做运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项目计划书
针对群体:包括摘要、前言、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方法、评价、经费预算、参考资料
前言(背景)——分析健康问题、行为问题、政策与环境、资源等
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包括认知、行为、健康目标)
方法——整个计划的核心:干预策略和活动。干预策略与各项活动描述,应具体、可操作
评价方案
过程评价
1、评价内容:实施活动的内容、指标的监测
2、评价指标:完成率、覆盖率、参与率等
3、评价方法:观察法、访谈、调查问卷
过程评价是对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评价
效应评价(中期效果评价)
1、评价方案:自身对照、区组对照等
2、评价内容和指标:知信行的改变、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3、评价方法:调查问卷,访谈
结局评价(远期效果评价)
1、评价方案:自身对照、区组对照等
2、评价内容和指标:发病率、死亡率、生活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改变
3、评价方法:调查问卷,访谈,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指标
对服务对象的评价
完整有效沟通
事前准备
总结前一阶段进展
确定对方目前需求
达成共识
安排下次随访时间和方式
健康管理师和个体的沟通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