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写的一篇议论文,出自《集外文》,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造的一篇传记。该传记节选自1927年出版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16.《最苦与最乐》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主题概述
这篇议论文运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从最苦与最乐两个方面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负责任(未尽责任)
第二部分(第4—5段):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尽大责得大乐尽小责得小乐不尽责永难乐
内容
最苦(1~3)
论点
最苦是身上背负着责任
最乐(4~5)
关系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虽然)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君子肩负的责任,深重而长远,但他们仍然可以在尽责的苦中得到真乐
呼吁(6)
在1~5的基础上反驳有些人的看法,进一步表达作者对责任的态度:必须要承担责任,要勇敢的去面对,在苦中得到真乐
人长大了就有责任,责任是必须承担的
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快乐。因此人人必须尽责。
区别
卸却---躲--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
解除--尽责任--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