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剩余价值资本论
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编辑于2022-06-21 15:22:28剩余价值
W
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和流通
简单再生产
全年总商品产品: I、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II、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总价值=9000,按照假定,其中不包括继续以实物形式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
单个资本运动与总的资本运动。总以年为单位
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
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它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
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I(v+m)和IIc的交换
I(v+m)=IIc
II500v+500m=a(400v+400m)+b(100v+100m)
总资本
生产资料 4000C+1000V+1000M=6000
Ⅰ级
Ⅰ工人1000V
流出
1000镑工资,II资消费资料
流入
1000工资
Ⅰ资产家4000C+1000M
流出
1000购买劳动力
500镑II资消费资料
500磅Ⅱ资消费资料
流入
Ⅱ资1000
Ⅱ资500
Ⅱ资500
消费资料 2000C+500V+500M=3000
Ⅱ级
Ⅱ工人 500V
流出
500消费
流入
500工资
Ⅱ资产家 2000C+500M
流出
500购买劳动力
500磅Ⅰ资购买生产资料
500镑I资购买生产资料
1000,Ⅰ资购买生产资料
流入
Ⅰ资500
Ⅰ资500
Ⅰ工人消费 1000
总资本
生产资料 4000C+1000V+1000M=6000
Ⅰ级
Ⅰ工人1000V
流出
1000镑工资,II资消费资料
流入
1000工资
Ⅰ资产家4000C+1000M
流出
1000购买劳动力
1000镑II资消费资料
流入
Ⅱ资2000
除产业资本家以外,还有土地所有者(就地租而言)、高利贷者(就利息而言)等等
消费资料 2000C+500V+500M=3000
Ⅱ级
Ⅱ工人 500V
流出
500消费
流入
500工资
Ⅱ资产家 2000C+500M
流出
500购买劳动力
2000,Ⅰ资购买生产资料
流入
Ⅰ资1000
Ⅰ工人消费 1000
II500v+500m=a(400v+400m)+b(100v+100m)
消费波动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第I部类的积累
货币贮藏
追加的不变资本
追加的可变资本
第II部类的积累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当再生产按原有规模进行时,每一个已经消费掉的不变资本要素,都必须在实物形式上得到相应种类的新物品的补偿,即使不是同样数量和形式的新物品,至少也是同样效率的新物品。
消费
G
流通周期
W
生产周期
土地/地租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级差地租
同级比较,同级优势
位置,生产力,量,转化率
连续投资
生产价格变化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所有权
绝对地租的本质在于:不同生产部门内的各等量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等或劳动的剥削程度相等时,会按它们的不同的平均构成,生产出不等量的剩余价值。在工业上,这些不同的剩余价值量,会平均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分配在作为社会资本的相应部分的各个资本上。在生产上需用土地时,不论是用于农业上还是用于原料的开采上,土地所有权都会阻碍投在土地上面的各个资本之间的这种平均化过程,并攫取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否则这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会进入平 均化为一般利润率的过程的。这样,地租就成了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成了商品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不过它不是落入从工人那里把它榨取出来的资本家阶级手中,而是落入从资本家那里把它榨取出来的土地所有者手中。
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
劳动地租
产品地租
货币地租
财富盈余 债务放贷 资产放贷
食租垄断阶层扩大竞争力
进入生产之前的租被极大的提高
租金增加了商品价格超过了其真实价值。
区分价格和内在价值
租金是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额。
自然资源租
区分食租部门与生产性部门
经济租
提取租金,保险费,利息和财务费用
利息和租金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垄断特权而支付的。
保险公司赚的是保险租
金融资本如何寻租,购买房地产并出售以盈利股票债券,通过对经济索取费用。
借助资金创造资本,以收取越来越多的利息和资本收益,并发放更多贷款。
大部分信贷都是针对资产市场的,是为了购买资产。
转移财产所有权
垄断公共品
基本建设提高级差地租,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
房地产按揭利息是地租。那是垄断公共基础设施和私有化的利息。
抬高资产价格寻租食利
资产掠夺榨取租金利润。
信贷扩张使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 资产价格上涨源于信贷扩张。
政府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商业银行只为资产提供信贷。 吃租在没有进入生产前就获得收益
土地的变性,会有级差的增值。
土地的价值等于地租的资本化价值
资产价格上涨造成了两极分化和债务通缩
一个人的负债是另一方的资产 资产负债表的两方两面
债务通货紧缩,租金通货紧缩
债务膨胀被认为致富途径
家庭会通过负债致富,会借银行信贷,然后地租会以按揭贷款利息的方式付给银行家。
杠杆放大/庞氏经济体
债务指数级扩张,任何利率都是加倍的。 经济增长比不过利息增长 (债务增长的复利数学计算是独立于支付能力,体系之外) 债务,复利大幅增加债务指数的手段。 必须保持债务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以防止经济崩溃。
利息不是对风险的支付,因为债权人不承担任何风险 利率皆有本息翻倍,时间本息翻倍的速率总是快过经济增长的步伐,现在社会最大的交易成本是经济租和债务
72法则。设,初投资100,复息年利率9%,72/9=8。约8年得200。
指数式的增长速度还高于经济体能产生的利润收入的增长速度。
工业资本主义不是被生产成本增加而压垮,而是被债务的指数增长摧毁。
金融化的基本原则是竞劣
最压迫劳工的国家将赢得竞劣的胜利。
资产价格通胀是唯一推迟崩溃的方法
使金融部门膨胀,银行注入资金推高房价,商业地产股票和债劵价格,打包按揭贷款,美购买,来支持利率上涨。
金融资本是虚构资本,产品是债务
金融周期三阶段。 债务人偿还本息。 债务人仅偿利息。 债务人借债还息。
经济崩溃是金融业大抄底的黄金时代。
税收是收缩金融租最有效杠杆
债务增长两极分化 减计债务摆脱负资产经济 工业起飞政策 公共基础建设 高工资政策 实行累进税制,消除食租经济
资本/利息
资本的积累过程
简单再生产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所谓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
决定积累量的情况: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的量
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货币和商品,转化为资本: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自由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的构成要从双重的意义上来理解。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的构成是由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来决定的。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来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力;这种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来决定的。我把前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把后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为了表达这种关系,我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凡是简单地说资本构成的地方,始终应当理解为资本的有机构成。
大体说来,工资的一般变动仅仅由同工业周期各个时期的更替相适应的产业后备军的膨胀和收缩来调节
资本周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
可变资本的周转
年剩余价值率
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
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劳动/工资
工资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工资的国民差异
人口
决定市场大小
争夺市场
地方政府公司化竞争,致使政府竞相向企业让渡权利
交换市场
租/流通成本/流通量
金融市场
租/资本积累率
债权债务/利息利率
市场交换形成价格,市场发现价格,然后价格增加利润,占有利润形成资本积累。
商品扣除所有成本流通到市场,进行消费
生产成本
流通成本
租/贸易成本
素质高低/量 影响劳动力价格/工资率
国家建设公共品,公共品决定人口大小
劳动
经济依附与低度发展/条件借贷
周期性的经济作物
稳定降低劳动力价格
债务劳动
金融资本用贷款剥削劳动力
控制人的需求,而需求只能通过贷款满足
个人债务不具有流通动能
盈利资本的上限在于粮食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
发展生产力要素在资本短缺的情况下形成资本要素。 要素价格是指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的理论。
竞争的假象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生产资本的循环
商品
庞大的商品积累
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
价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现价值,而且要表现一定量的价值,即价值量
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只有商品价格的分析才导致价值量的决定,只有商品共同的货币表现才导致商品的价值性质的确定
劳动力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的,而商品的价值则是它本身单纯凝结的人类劳动, 所凝固的(平均)劳动时间来度量的。 这两个价值的度量单位是不同的。
因为私人劳动只有转化成社会劳动,才能实现它所形成的价值,而这种转化过程并不是十分顺畅的
一个生产者要想满足他本人的多种需要,即追求他个人的安乐和利益,就必须使得他的私人劳动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能够作为一种特殊的对别人有用从而对社会有用的私人劳动去与别的对他本人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当然,资本家用的不是人的私人劳动,而是他剥削来的别人的私人劳动
商品经济理论
商品
资源
资源(价格)转化为资产(价格)
资产
支付生产成本,转化为商品
价值量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规律(基本规律)
作用
棒子
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鞭子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筛子
优胜劣汰
货币
平均化
商品资本的循环
W′—G′—W…P…W′
流通费用
纯粹的流通费用
买卖时间
簿记
货币
保管费用
一般储备的形成
真正的商品储备
运输费用
流通量
贸易盈亏 外汇 投资
国际结算货币
转移定价
一种外币的价格基本上由劳动力成本决定
资本论三卷。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四.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五.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六.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七.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禀赋的差异性导致,国际贸易的必然发生。
价格是人与人之间差距,却伪装成物与物
工业资本主义必须建立在长期规划的基础上,因为组织新产品开发销售都需要时间,工业化还需提供稳定原料资本品和公共服务完整供应系统。
生产成本,劳动力的工资率,资本设备。
工业资本主义显著特点是剥削雇佣劳动,再者是原料。
能源效率决定经济增长率
多数对外贸易的商品是由工业国成立的公司所生产所以,对贸易和外国投资是一起进行的。 投资的理想是把尽可能少的价值留下给实际产出原料的国家,所以外国投资使对外贸易成为高度剥削的贸易形式。
外部性
公共收益 公共损害
息汇差套利
储蓄
货币锚
恶债
拥有在国内外创造货币和信贷的垄断特权
世界币 班科
工业资本形成都来至于留存收益,而不是银行借贷
总回报收益表是储蓄式投资收入加上财富价值的增值。
国债投资保证国内资产为正值
债权债务
利息利率
财富盈余 债务放贷 资产放贷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生产废料再转化
废料的价值就来源于对原料费用的降低。
生产条件的节约能够提高利润率,但并不能带来利润。同样地,交易费用的节约也不能带来利润。利润来自工人的剩余劳动,而不是费用的节约。
一个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给其它行业的资本家带来益处。所以,资本家天生是一个阶级,而工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阶级。
资本的再生产和积累,更多地取决于所使用的劳动的生产率,而不是所使用的劳动量。
靠牺牲工人而实现的劳动条件的节约
动力生产、动力传送和建筑物的节约
由于发明而产生的节约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成本价格和利润
我们把成本价格叫作k,W=c+v+m这个公式就转化为W=k+m这个公式,或者说,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
把利润叫作p,那末,W=c+v+m=k+m这个公式,就变成W=k+p这个公式,也就是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波动因素
货币的价值
周转周期
劳动生产率
工作日长度、劳动强度和工资的情况
价格变动的影响
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
不断分解重构
资产重组
急扩之后面临急缩,看准时机抽离
博弈论 劳动的剥削程度,信用制度所引起的一切变化,资本家互相间的各种欺骗和诈取,对市场的任何一种有利的选择, 利润率的差别,取决于原料的贵贱,购买原料的人的内行程度;取决于所使用的机器的生产效率、适用程度和便宜程度; 取决于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的总安排的完善程度,即原料的浪费是否被杜绝,指挥和监督是否简单而有效,等等。 总之,如果一定量可变资本的剩余价值已定,这个剩余价值会表现为多大的利润率,从而会提供多大的利润量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C+V
率与量的区别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资本的有机构成,在任何时候都取决于两种情况:第一,所使用的劳动力和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的技术比率;第二,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
资本的有机构成各不相同,例如: ┌────────┬─────┬────┬────┬───┐ │ 资 本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产品价值│利润率│ ├────────┼─────┼────┼────┼───┤ │ I. 80c+20v │ 100%│ 20 │ 120 │ 20% │ │ II.70c+30v │ 100%│ 30 │ 130 │ 30% │ │ III.60c+40v │ 100%│ 40 │ 140 │ 40% │ │ IV.85c+15v │ 100%│ 15 │ 115 │ 15% │ │ V.95c+5v │ 100%│ 5 │ 105 │ 5% │
┌───────┬───┬──┬───┬───┬──┬──┐ │ 资 本 │剩 余│剩余│利润率│已经用│商品│成本│ │ │价值率│价值│ │掉的c │价值│价格│ ├───────┼───┼──┼───┼───┼──┼──┤ │ I.80c+20v│ 100%│ 20│ 20%│ 50│ 90│ 70│ │ II.70c+30v │ 100%│ 30│ 30%│ 51│ 111│ 81│ │ III.60c+40v│ 100%│ 40│ 40%│ 51│ 131│ 91│ │ IV.85c+15v │ 100%│ 15│ 15%│ 40│ 70│ 55│ │ V.95c+ 5v │ 100%│ 5│ 5% │ 10│ 20│ 15│ ├───────┼───┼──┼───┼───┼──┼──┤ │合计390c+110v│ —— │ 110│ —— │ —— │ — │ — │ ├───────┼───┼──┼───┼───┼──┼──┤ │平均 78c+22v │ —— │ 22│ 22%│ —— │ — │ — │
┌───────┬──┬──┬───┬──┬───┬────┐ │ 资 本 │剩余│商品│商品成│商品│利润率│价格同价│ │ │价值│价值│本价格│价格│ │值的偏离│ ├───────┼──┼──┼───┼──┼───┼────┤ │ I.80c+20v │ 20│ 90│ 70│ 92│ 22%│ +2 │ │ II.70c+30v │ 30│ 111│ 81│ 103│ 22%│ -8 │ │III.60c+40v │ 40│ 131│ 91│ 113│ 22%│ -18 │ │ IV.85c+15v │ 15│ 70│ 55│ 77│ 22%│ +7 │ │ V.95c+ 5v │ 5│ 20│ 15│ 37│ 22%│ +17 │
一般利润率取决于两个因素: 1.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从而各个部门的不同的利润率; 2.社会总资本在这些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每个特殊部门因而有特殊利润率的资本的相对量;也就是,每个特殊生产部门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吸收的相应份额。
不管价格是怎样调节的,我们都会得到如下的结论: 1.价值规律支配着价格的运动,生产上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减少或增加,会使生产价格降低或提高 2. 决定生产价格的平均利润,必定总是同一定资本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相应部分所分到的剩余价值量接近相等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市场等级高低
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引起生产价格变化的原因一个商品的生产价格发生变化,只能由于两个原因: 第一,一般利润率发生变化。它之所以能够发生变化,只是由于平均剩余价值率本身发生变化,或者,平均剩余价值率不变,所占有的剩余价值的总额和预付社会总资本的总额的比率发生了变化。
中等构成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我们已经看到,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离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 1.加在一个商品的成本价格上的,不是该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而是平均利润;2.一个商品的这样同价值偏离的生产价格,会作为要素加入另一个商品的成本价格,因此,撇开对商品本身由于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差额而产生的偏离不说,一个商品的成本价格,已经能够包含同该商品中所消费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偏离。
资本家的补偿理由我们已经说过,竞争使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率,并由此使这些不同部门的产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这是通过资本从一个部门不断地转移到利润暂时高于平均利润的另一个部门来实现的;可是,这里还要考虑到一定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同歉年和丰年的更替结合在一起的利润波动。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这样不断地流出和流入,引起利润率上升和下降的运动,这种运动会或多或少地互相平衡,因此有一种使利润率到处都化为一个共同的和一般的水平的趋势。
所以资本更热衷于在固定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上进行转移。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规律本身
所使用的总劳动力越来越增加,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从而利润的绝对量越来越增加。 利润率的下降和绝对利润量的同时增加
总劳力增加,利润率下降,利润量增加
一个拥有巨额资本的资本家所赚得的利润量,大于一个表面上赚得高额利润的小资本家所赚得的利润量。其次,对竞争的最肤浅的考察表明,在某种情况下,例如在危机时期,当大资本家要在市场上夺取地盘,排挤小资本家时,他在实际上就是利用这个办法,即有意识地压低自己的利润率,以便把小资本家排挤出去。
利润率因生产力的发展而下降,同时利润量却会增加,这个规律也表现为:资本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同时商品所包含的并通过商品出售所实现的利润量却会相对增加。
大资本降利润率,增量,挤占小资本市场
一个采用经过改良的但尚未普遍推广的生产方法的资本家,可以低于市场价格,但高于他个人的生产价格出售产品;因此,他的利润率会提高,直到竞争使它平均化为止;在这个平均化期间会出现另一个必要的条件,即所投资本增加;根据资本增加的程度,资本家现在能够在新的条件下,使用他从前雇用的工人的一部分,也许是全部,或者更多,因而能够生产出同样大或者更大的利润量。
先头创新红利,后期拉平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必然有某些起反作用的影响在发生作用,来阻挠和抵销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使它只有趋势的性质,因此,我们也就把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叫作趋向下降。下面就是这些原因中最普遍的原因:
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
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
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
相对过剩人口
对外贸易
股份资本的增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利润率的下降和积累的加速,就二者都表示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只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表现。积累既然引起劳动的大规模集中,从而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以又加速利润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利润率的下降又加速资本的积聚,并且通过对小资本家的剥夺,通过对那些还有一点东西可供剥夺的直接生产者的最后残余的剥夺,来加速资本的集中。所以,虽然积累率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下降,但是积累在量的方面还是会加速进行。
积累引起劳动集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加速利润率下降,加速资本积聚,剥夺小资本家,直接生产者的剩余,加速集中。积累率随利润率下降,但绝对利润量增加
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利润率下降,同时,资本量增加,与此并进的是现有资本的贬值,这种贬值阻碍利润率的下降,刺激资本价值的加速积累。 生产力发展,同时,资本构成越来越高,可变部分同不变部分相比越来越相对减少。 这些不同的影响,时而主要是在空间上并行地发生作用,时而主要是在时间上相继地发生作用;各种互相对抗的要素之间的冲突周期性地在危机中表现出来。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经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
现有资本贬值,引起反抗。周期性危机
总的说来,矛盾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而不管价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如何,也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如何;而另一方面,它的目的是保存现有资本价值和最大限度地增殖资本价值(也就是使这个价值越来越迅速地增加)。它的独特性质是把现有的资本价值用作最大可能地增殖这个价值的手段。它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包含着:降低利润率,使现有资本贬值,靠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来发展劳动生产力。 现有资本的周期贬值,这个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阻碍利润率下降并通过新资本的形成来加速资本价值的积累的手段,会扰乱资本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借以进行的现有关系,从而引起生产过程的突然停滞和危机。 与生产力发展并进的、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的相对减少,刺激工人人口的增加,同时又不断地创造出人为的过剩人口。资本的积累,从价值方面看,由于利润率下降而延缓下来,但更加速了使用价值的积累,而使用价值的积累又使积累在价值方面加速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总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这些限制,但是它用来克服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这些限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 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资本论》第三卷第十五章)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生产资料只是不断扩大生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的手段。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困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这些限制不断与资本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并旨在无限制地增加生产,为生产而生产,无条件地发展劳动社会生产力的生产方法相矛盾。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因此,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那末,它同时也是它的这个历史任务和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经常的矛盾。
资本:保有现有资本,并增殖 。加速生产量,引起工人过剩,供给过剩,市场回落,兼并小资本,再次波动。对抗其他资本波动周期。
引发周期性波动,吸收流浪资本,重组壮大
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单个资本家手中为了生产地使用劳动所必需的资本最低限额,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增加;这个最低限额所以是必需的,既是为了剥削劳动,也是为了使所用劳动时间成为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使它不超过生产商品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积聚会同时增长,因为超过一定的界限,利润率低的大资本比利润率高的小资本积累得更迅速。这种日益增长的积聚,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引起利润率重新下降。因此,大量分散的小资本被迫走上冒险的道路:投机、信用欺诈、股票投机、危机。所谓的资本过剩,实质上总是指那种利润率的下降不会由利润量的增加得到补偿的资本——新形成的资本嫩芽总是这样——的过剩,或者是指那种自己不能独立行动而以信用形式交给大产业部门的指挥人去支配的资本的过剩。资本的这种过剩是由引起相对过剩人口的同一些情况产生的,因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补充现象,虽然二者处在对立的两极上:一方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失业的工人人口。
单个资本维持最低限度劳动资本,不超生产平均时间。大资本吞吃小资本。小资本投机信用欺诈,股票投机。无法降率增量,资本过剩。失业资本,失业工人。
新旧资本竞争,市场
在任何情况下,平衡都是由于一个或大或小的资本被闲置下来,甚至被毁灭而得到恢复。这会部分地影响到资本的物质实体;就是说,一部分生产资料即一部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将不执行资本的职能,不起资本的作用
时间会对一切生产资料(土地例外)起侵蚀和毁坏作用
遭受破坏资本价值。 对生产的债券,当它预计的收入减少时,将会立即贬值。 现有的一部分金银闲置下来,不再执行资本的职能。 市场部分商品,价格下降,它所代表资本贬值,才能完成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同样,固定资本的要素也会或多或少地贬值。 此外,一定的、预定的价格关系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所以,由于价格的普遍下降,再生产过程就陷入停滞和混乱。 削弱预定的支付手段职能,破坏支付债务的锁链,信用制度崩溃,突然的强制贬值,以及再生产过程的实际的停滞和混乱,从而引起再生产的实际的缩小。 再生产的实际的缩小,出口竞争的金融危机 生产的停滞会使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闲置下来,由此使就业的部分处于这样一种境地:他们只好让工资下降,甚至下降到平均水平以下。 另一方面,价格下降和竞争斗争也会刺激每个资本家采用新的机器、新的改良的劳动方法、新的结合,来使他的总产品的个别价值下降到它的一般价值以下,就是说,提高一定量劳动的生产力,降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率,从而把工人游离出来,总之,就是造成人为的过剩人口。 其次,不变资本要素的贬值,本身就是一个会使利润率提高的要素。 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量同可变资本相比相对增加,但是这个量的价值可能下降。 已经发生的生产停滞,为生产在资本主义界限内以后的扩大准备好了条件。 这样,周期将重新通过。 由于职能停滞而贬值的一部分资本将重新获得它原有的价值。 而且,在生产条件扩大,市场扩大以及生产力提高的情况下,同样的恶性循环将再次发生。
商品价格下降,债务危机,再生产停滞,工人过剩,工价下降,资产下降。破产重组,旧资本被兼并,新资本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限制表现在: 1.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利润率的下降成为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在某一点上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发生最强烈的对抗,因而必须不断地通过危机来克服。 2.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无酬劳动的占有以及这个无酬劳动和物化劳动之比,或者按照资本主义的说法,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因此,当生产的扩大程度在另一个前提下还远为不足的时候,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 如果利润率下降,那末一方面,资本就紧张起来,个别资本家就用更好的方法等等,把他的单个商品的个别价值压低到它的社会平均价值以下,因而在市场价格已定时赚得额外利润;另一方面,就出现了欺诈,而普遍促进这种欺诈的是狂热地追求新的生产方法、新的投资、新的冒险,以便取得某种不以一般平均水平为转移并且高于一般平均水平的额外利润。科技创新的作用。
不以需求量为生产准则,以一般利润率为准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加入商品的总劳动时间,即过去劳动的时间和活劳动的时间。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在于:活劳动的份额减少,过去劳动的份额增加,但结果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总量减少; 因而,所减少的活劳动要大于所增加的过去劳动。 体现在商品价值中的过去劳动,——不变资本部分,——一部分由固定不变资本的损耗构成,一部分由全部加入商品的流动不变资本——原料和辅助材料——构成。 来自原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部分,必然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因为就这些材料来说,这种生产率正好表现在:它们的价值已经下降。 另一方面,劳动生产力提高的特征正好是:不变资本的固定部分大大增加,因而其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部分也大大增加。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要证明自己实际上提高了生产率,就必须使固定资本由于损耗而转移到单个商品中的追加价值部分小于因活劳动的减少而节约下来的价值部分,总之,它必须减少商品的价值。 即使象个别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除了固定资本的追加损耗部分以外,还有一个由于原料或辅助材料的增加或更贵而追加的价值部分加入商品价值的形成中去,它也不言而喻地必须减少商品的价值。 由于活劳动的减少而减少的价值部分必须抵销一切增加的价值部分而有余。 因此,加入商品的劳动总量的这种减少,好象是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标志,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进行生产都一样。 在生产者按照预定计划调节生产的社会中,甚至在简单的商品生产中,劳动生产率也无条件地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
商品价值来源劳动的总时间,活劳动和过去劳动 过去劳动:不变资本,固定资本的损耗,加入商品的流动资本,原料和辅助材料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协作/分工
手工业/机械化工业
剩余价值M
货币转化为资本
形式
商品流通W1-G-W2
先卖后买
获取某种特定的使用价值(换物)
资本流通G-W-G'
先买后买
价值增殖(挣钱)
注:
G钱
W商品
G'=G+△G
△G—剩余价值(M)
生产,流通 W—G—W—G
时间
周期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不同时间周期下的转数
资本的周转时间等于它的生产时间和它的流通时间之和
生产流通时间
尽量缩减为零
转数不同产生波动,其他影响波动因素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周转/缩短延长 原料和劳动价格/涨跌 商品价格/涨跌
损耗
波动影响债务
生产量大,要素供应紧张,需求过剩,生产过热,劳动密集,商品过剩,需求不足。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在年产品交换中自发地流出和流回; 固定资本按其全部价值量一次预付,它们的价值在多年期间相继从流通中取出,因而它们通过每年的货币贮藏(这种货币贮藏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和它并行的、以每年新的金生产为基础的货币贮藏)而逐渐地再以货币形式构成; 由于商品的生产期间有长有短,货币预付的时间也长短不等,因而在货币可以通过商品出售而从流通中取出以前,必须事先不断地重新把货币贮藏起来; 仅仅由于生产地点到销售市场的距离不同,预付时间也会长短不等; 同样,按照各个企业以及同一生产部门的各单个资本家的生产储备的状况或相对量,流回的数量和期间各不相同,从而不变资本要素的购买期限也各不相同——在再生产年度发生的所有这些现象,自发运动中所有这些不同的要素,只有通过经验才会被人察觉、引人注意,以便有计划地既用来采取信用制度的各种机械性的辅助手段,又用来实际捞取现有的可贷资本。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周转时间越快越好
缩短生产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
债权债务
资本家往往只需预付不变资本 (单个资本家可以贷款或赊欠来一部分不变资本,但这些资本还是来自于资本家,货币资本家, 通过赊欠可变资本,进行生产。所以这里将代表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简称为资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统一时间单位,计量单位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劳动期间等于流通期间
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
劳动期间小于流通期间
空间
分配
竞争主体
个体
德国工业有一条基本原则:讨好顾客的办法是先送给他好样品,然后给他次货。不过这些属于竞争的现象
群体
利益集团
买下企业资金,回购自身股票,股息分红,抬高股价掏空公司,转移财富。 制造崩盘,获取利益,掏空经济,然后转移到下一个经济体。 使资产价格暴涨暴跌,收割财富。
寡头政治是影子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名义执政者施加控制。 打开贸易和金融市场,收购外国自然资源和工业控制权。
短期资金借贷,货币体系的稳定,中长期信贷成员国经济复苏,政府的债权是一个杠杆,打开外国市场 领头羊效应。
新自由主义的战略目标, 一、私有化 二、瓦解对手工业 三、实现金融资本的全面进入,实现对西方金融的依附 四、使他国对美债外债增加 五、单一税率 六、获免房产税 七、造成房地产泡沫 八、形成殖民地单一经济使他国对美贸易依赖 九、资本外逃 十、经济衰败,国家解体。
逃避监管 依附本国信贷 债务国债务由债权国货币定价 对劳动征收单一税率不对利润课税 不对形成经济租的资产课税 推高房地产价格榨取资本收益 去工业化,改造为单一经济增加贸易依赖 资本外逃 劳动力外移
分析资本家的行为,一定要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出发,而不能单看单个的资本家。资本天生是一种社会力量而非单个的力量。
微观经济
需求
影响需求的因素
价格(最主要原因)
相关商品价格
银行/贷款利率
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供给
影响供给的因素
商品价格(最重要)
相关商品的价格
供求法则相关名词
需求法则
总效用
从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供给法则
沉默成本
机会成本
边际收益(产量)递减规律
价格管制政策
市场类型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概述
我国的主要目标
两增—稳保平衡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抑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原因
发行量过多
社会需求量过大,经济过热
表现
纸币贬值,物价持续全面上涨
影响
有利
欠债的:债务人,发行债券的政府组织
不利
被欠债的:债务人,固定收入者,储蓄者
避免通货膨胀
维持币值的稳定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主体:国家
财政收入
税
税收
利
国有企业利润
债
国债债券
费
行政收费(最少)
财政支出
种类
扩张性(积极的)
紧缩性
基本手段(考应用)
国家预算
通货膨胀时期多收少支,反之亦然
税收
通货膨胀时期:增加税收
政府购买
通货膨胀,减少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通货膨胀,减少转移支付
国债
基建型(默认)
通货膨胀,减少发行
回首货币型
通货膨胀,增加发行
区分:买卖国债~货币政策,发行国债~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主体:央行
工具
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利率
上调,市场钱减少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汇率
本币汇率降低(对外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用来观察通货膨胀
当CPI增幅>3%,通货膨胀
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
基尼系数
收入分别差异程度(贫富差距)
0.4为警戒线,高于则差距较大
恩格尔系数
同生活水平成反比
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食物支出金额 —————— *100% 总支出金额
高于59%贫困,50-59%温饱,40-50%小康, 30-40%富裕,低于30%最富裕
中国最新:30.2%
物价指数对比
PPI
producer生产者
生产者物价指数
增幅过高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WPI
wholesale批发
批发物价指数
增幅过高预示着即将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先兆性指数
CPI
consumer消费者
消费者物价指数
增幅>3%是为已经通货膨胀
转换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