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版于1916年。该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建设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编辑于2022-06-26 19:20:09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序言
正文
教育理论创新(1-10章)
教育中的民主(第七章)
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
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
批判柏拉图理想国、卢梭个人主义、国家本位论
?为什么批判理想国?理想国在说什么?
民主的教育(E思想)
教育即生活(第一章)
教育体现学生生活。实践不理论
学校及社会(第二章)
教育即指导(第三章)
★杜威教育思想中没有这点,要仔细了解
指导在教育中的应用
尽管灌输式的教学和被动吸收式的学习普遍受到人们的谴责,但是为什么它们在实践中仍然那么根深蒂固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名言
如果学校脱离向外环境中有效的教育条件,学校必然用拘泥书本的何为纯理智的精神替代社会的精神,儿童无疑要进学校学习,但是如果学习成为不与社会联系的有意识的事情,要能够最适当的学到东西就还有待于证明,如果把学习看做这样的事情 ,就会排除因参与有共同兴趣和价值的活动而得来的社会意义 ,努力取得孤立的知识和学习的目的实际是背道而驰的 。——名言
我们或许能够学会运动性的活动和感官兴奋,但是我们不能使他理解种种事物在生活中的意义。我们可能获得拉丁文或植物学的专门知识,但不能学到一种智慧。他指导这种能力达到有用的目的,只有通过从事联合的活动。一个人在这种活动中 运用具体的材料和工具 ,有意识的参照别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能力和器具,他的倾向 才获得社会的指导。——名言
教育即生长(第4-5章)
教育即经验(第六章)
教育目的(第8~9章)
兴趣理论(第十章)
★杜威教育思想中没有这点,要仔细了解
兴趣的意义
兴趣推动人的训练和学习
长久以来,人们把兴趣和意志力区分和对立。有意志力的训练离不开兴趣,兴趣才会带来意志力的训练
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
兴趣和学生的心智是共同参与的过程
实际教育中有两个弊端
单纯强调训练,忽视兴趣
无兴趣的材料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将智力训练和兴趣相隔离,造成兴趣与智力训练的对立
教育实践改革(11-17章)
从经验与思维的关系看教学论(11-12章)
从经验与思维的关系看课程论 (13-17章)
经验与教材(13~14章)
批判
传统的教材是教学内容,教材不体现方法,方法是孤立的东西,二者是对立的。实际上二者紧密结合
方法就是经验材料(教材)最有效和最有成果的发展途径。——名言
方法是个别化的,但人们总结了一般的方法,导致教育重视一般的方法,忽视个别的方法。实际上,不能把一般的方法强加给个人,要看个人对一般方法做出的自己的反应
为什么每个人的方法有不同? 一个人的方法源于他的原始本能的能量、过去的经验、爱好只是基础等。在各个方法中,直接了当的态度、虚心、专心、责任心又至关重要。
知识逻辑为中心的教材
让方法、课程、经验融于教材中
教师的教材。成人知识≠儿童知识,教师要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的教材。教材要反映学生的主动性和经验性
让经验成为教材的中心。教材中去掉理智的东西,即知识的逻辑,加入社会化的东西,即心理的逻辑
课程中的游戏与工作(第15章)
对学生的作业的认识
给学生主动的作业。与学生的经验、兴和能力相联系
给学生完整的作业,不给半成品。材料丰富多样
作业的分类
游戏:不按结果的要求继续活动
工作:按结果的要求继续活动
都可以是自由的活动,但小心把工作变成强迫性的劳动
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性(第16章)
重要性:历史和地理是扩大个人直接经验的意义的两大学校资源。同时,历史和地理不 的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互补性的。
所谓地理:人类老家的地球的纪事。地理分享者冒险、旅行和探险的所有的奇迹和荣誉。
然而,学校地理课就是一堆知识的垃圾。教师没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是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不过是把已经知道的知识重复叙述,编程目录加以提炼罢了。——名言
所谓历史:历史是了解人类从过去到现代的钥匙
弊病
扼杀历史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和现实生活相隔离
给抽象的历史事实,抹杀生动的历史画面与故事
只学单一的历史进程,抹杀文明史的色彩
没有挖掘历史的伦理价值和道德价值
课程中的科学(第17章)
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科学的编写课程
(1)反对知识的逻辑编写课程,主张心理的逻编写课程
(2)理性不能凌于经验之上,理性与经验并不对立
课程里的科学知识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知识是不对立的
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不是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而是因为他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做出了贡献,任何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都是人文主义的,任何不能达这种结果的教材,就连教育的意义也没有。——名言
自然科学教学不能使学生获得文化,并不证明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对立,而是证明教育的态度错误。——名言
教育哲学总结(18-26章)
教育的价值18
在教育历程中,欣赏一切事物,面对知识,插上想象的翅膀。
劳动和闲暇19
自古以来劳动阶级与闲暇阶级的对立造成自有生产知识与自有知识的对立。
民主社会的教育要消除劳动与闲暇的对立论,使闲暇成为接受服务责任的报偿,而不是豁免服务的状态
知识科目与实用科目20
破除经验与知识的对立。主张以实验为基础,将经验、做、理性与各种知识相联系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21
破除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二元论
个人与世界22
心理是纯粹个人的,民主社会要追求个别差异,教学中要珍视个别差异和个性化的心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与职业23
任何教育都是为了职业。职业与文化修养也不对立,是个综合化的过程。
教育哲学24
总结全书。哲学是一般化的教育理论,教育哲学是审慎的实践的教育理论
认识论25
从对立论中找到片面性。民主社会的原则就是自由交换,保持社会的连续性。那就表明打破二元对立论就是承认一种经验对另一种经验的作用、指导、影响
道德论26
兴趣与道德的对立
道德没有和寻常的行为动机和人生观融为一体,道德就变成道德说教——成为各自独立的德行的组合。——名言
知识与道德的对立
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并与校外各种经验发生影响,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名言
道德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在活动中进行德育
通过教材、生活、和方法贯穿德育
在各科教学中承担德育
发展学生的道德兴趣,就是根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