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隋唐五代文学
在唐人手中定型的律诗,成为后世诗歌的主要体裁;唐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人群、体,不仅为后人创作出精美的诗歌作品,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上的永恒记忆,唐诗以后的诗歌创作都难逃其影响
编辑于2022-06-27 20:27:40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期,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唐代文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代表。
隋唐的政权更替与政治分和
南北分裂的结束
隋唐制度的更替与延续
科举制间接促进了唐诗歌的发展
社会流动与地域超越
形成贬谪文学、山水田园、山水游记等创作的繁荣局面,此时儒释道并存,唐代士人们思想多元开放。
教育、科举、铨选与文学
官学与私学的新发展
科举制度的形成
新机制下的士风自信狂傲气度恢弘,唐后期士风颓靡
唐代文学的传承、发展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滋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为唐代文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唐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壮丽的文学。
唐代文学的创新
唐诗体现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诗内容包罗万象,可谓唐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艺术上:风格与流派更加多样,在注重华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雄浑、平淡等风格,大胆尝试险怪、粗犷等风格;艺术形式更加完善 完成了诗歌格律化的进程,开创了"盛唐气象"的审美典范
唐文章的发展
唐传奇的出现
词的出现
变文的出现
唐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在唐人手中定型的律诗,成为后世诗歌的主要体裁;唐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人群体,不仅为后人创作出精美的诗歌作品,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上的永恒记忆,唐诗以后的诗歌创作都难逃其影响
唐朝时的文风改革对宋以后的散文写作影响很大
唐传奇在多个艺术表达方面代表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对宋代的话本小说影响深远
唐词的成就使得词体得以很好的发展
变文是宣扬佛教的通俗文体,具备娱乐性,生命力很强,对元宋话本、弹词等民间讲唱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隋及初唐文学
“初唐四杰”与陈子昂、张若虚等的诗歌创作
初唐四杰开“高情壮风”之调
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与宫廷诗人相对立的下层文士创作群体
四杰作为一个群体代表了下层文士在唐代文坛的崛起
推动初唐诗歌从宫廷题材走向市井和荒漠,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提升了乐府歌行的审美品格
陈子昂的感遇诗
陈子昂感遇诗骨气颇高,兴寄亦深,情感真挚,语言锻炼朴实有味
陈子昂的创作是继“四杰”后唐代文学走向“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境界的关键一步
张若虚的诗歌兴象
作品的关键是在春、江、花、月、夜等自然意象中引入游子和闺妇的形象,“情”在诗歌中居于中心地位,《春江花月夜》总结升华了同类题材的旧传统,开辟了境界圆融、兴象玲珑、情韵深厚的新境界,预示着诗歌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盛唐诗坛
蓬勃向上,乐观自信,自由浪漫
孟浩然、王维与隐逸诗人群体
山水田园诗的新开拓
盛唐诗人倾心隐逸生活,醉心于山水景色,山水园林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山水诗在盛唐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
南北朝诗人因政治原因在地理上彼此隔绝,气象狭小 盛唐交通发达,横贯南北,诗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诗篇兼具南北气象,散发出时代特有的博大气度
不仅仅是追求隐逸之乐,也表现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态和积极高昂的生活情趣
清旷冲淡的孟浩然
孟浩然虽以隐逸著称,却并未忘情于仕进,正式盛唐时代精神的体现
空灵隽永的王维
受佛教影响,以禅入诗
《终南山》
诗画合一
山水诗转型
将不涉理路、排除知性干扰的纯自然山水诗创作发挥到了极致
王维与陶渊明异同
高适、岑参与边塞诗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
高适:是对边疆战事关注和思考的结果,能在诗歌中揭露边防政策的弊端,极具深刻性
岑参:以雄奇瑰丽的笔触写西北边疆的奇异景色、民风民俗以及将士勇敢报国、不畏艰险的精神,饱含热情,气概豪迈。
以他们为代表的诗人开拓了边塞诗的题材内容与艺术技法,写实的军旅文学获得巨大发展
其他边塞诗人
京城诗人群
文官制度进一步健全,诗歌创作蔚然成风,诗人云集
盛唐时期宫廷诗创作
歌功颂德、称扬太平是主要内容,但是有昂扬、明朗、乐观之气,语言朴实,展现出盛唐气象
京城中下层文士的诗歌创作
他们的创作代表了当时的较高水平,与宫廷诗一样展现了开阔、包容、端庄的文化精神,但突破了宫廷诗应制应景的局限关注的是更广阔的自然山水与更多样的社会风情
艺术技巧上汲取了宫廷诗的经典雅致,但又不刻意雕琢,尽显自然之美
京城诗风的影响
京城诗人时有流动,对各地造成影响,京城诗风使得盛唐的贬谪文学亦充满了从容的气度与洒脱的情怀,是时代精神的写照
一些地方诗人的创作也对京城诗人产生影响,京城诗坛在坚守帝京文化的基础上 越来越讲究艺术的个性
盛唐诗坛就是在京城诗人群和地方诗人的交融互动中才有了坚强的生命力
李白
李白的传奇经历与思想
出生地之谜
漫游经历
初次离家“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雄奇飘逸的笔法描写山川风光,恋乡惜别的情愫溢于言表
西入长安 目睹种种不平的社会现象
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与权贵不和,被辞金放还,归路中遇到杜甫,国家政治局势恶化,心中失望不满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隐居庐山
跟随永王璘,兵败获罪
性格与思想
李白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
轻财好施,光明磊落不拘小节,恃才傲物豪气干云洒脱豁达。
儒释道及纵横家思想在李白身上皆有体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处事方式
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类型
古体诗的纵横开阖
既有汉魏古体诗的浑朴风貌,又有盛唐时代非凡的气魄
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张扬
李白多沿用古题,但是又有所创新,借古题另立新意
他借用古题找到自己和古人感慨的契合之处,借此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张扬个性风采
绝句的兴到神会
多写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兴到神会、清新自然。
律诗的自然天成
不刻意求工,而是自然天成,于整饬中见化工
李白诗歌的特征
气势浩瀚、洒脱飘逸,展现出自由浪漫的创作情怀
独特的批判视角
作为一名充满布衣感的特立批判者,李白将他对于社会的认识通过诗歌折射出来
在壮丽山河中挥洒豪情逸志
情感澎湃,气势如虹,震人心魄
飘然思不群的诗歌魅力
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梦境与现实、仙境相融扑朔迷离,夸张想象
李白的文学地位、影响
地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作家,继承《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汲取南北六朝作家的创作经验,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思,形成了逸兴云飞、清新自然的创作风格 是典范式的人物,浪漫洒脱的诗风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与杜甫一起共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影响: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和极具特色的创作征服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对唐代及唐以后的诗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盛唐时代的精神符号、
杜甫
杜甫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杜甫家世
在家族“奉儒守官”的影响下,杜甫将仕途的辉煌与诗歌的不朽视作人生目标,形成了忠君爱国、仁民爱物的思想
杜甫生平与创作经历
读书壮游时期
充满蓬勃向上的朝气
困守长安时期
逐渐由轻狂转为深沉
为官、流亡时期
王朝危机国家动荡,创作受到血泪滋养,达到巅峰状态 ,更加客观地记叙时代。
漂泊西南时期
晚节渐于诗律细,创作炉火纯青
诗史的性质
杜甫诗歌博大精深,是唐朝社会的一面镜子,从各个艺术角度艺术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达到了统一。
《兵车行》中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悬殊的贫富差距。他的诗中广泛的刻画了普通百姓的群像,深刻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前无古人
忧心时局是诗史性质的又一表现 ,杜甫诗歌无处不见其忧心爱国
在典型环境中对典型人物进行描写,情感在具体事件铺陈中展现,具有诗史特点
是继《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后 叙事性史诗在唐朝的新成就,对日后白居易、韦庄等人的长篇叙事诗创作有重要影响
杜甫的诗歌成就
众体兼长
律诗的开拓与卓越造诣
题材上用七律体现现实重大题材,多抒情议论、表现自己的政治见解 用多首律诗围绕一个主题来写,表现一些较难表现、宽泛的内容
诗律创造和艺术技巧上推动律诗成熟,和律但不收声律束缚,对仗工整而自然,浑然一体
精于炼字炼句、善用叠字、局部色彩点染
古体诗的开拓与创新
五言古体诗写成的自叙性叙事长篇《自京奉先怀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善于通过典型事例反映社会生活 和历史事件
《兵车行》三吏三别 五七言叙事诗
笼罩千人但别开生面,根具内容需要自拟新题
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十分重视诗歌的形象性
沉郁顿挫的风格
深沉苍凉、境界开阔壮大;语言刚健,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杜甫的文学特点和影响
集大成
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诗歌写实的传统,为中国古代诗歌反映社会人生开辟道路
博采古今作家之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儒者的淑世情怀
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继承唐前写实叙事的传统并加以创变,对后世影响极大
精湛的诗歌艺术泽被后人
忠君爱国 、仁民爱物的思想影响后世
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用诗题画、用诗写日常生活都是杜甫开风气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