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这是一篇考研党、考公考编制学习政治的导图笔记,主要介绍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也是大学生学习公共课很好的备考资料哦!
编辑于2022-07-20 11:32:48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较大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民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十个结合)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进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国际形势: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u偶极力量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发展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去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善于从别人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加强学习,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暴露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我们要更好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003.1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004.9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10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3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科学发展观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2007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做了全面阐述
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
”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原因
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内涵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要求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城乡关系
区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发展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
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方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全民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
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
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