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选必一民族关系(中国古代)
选必一的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编辑于2022-09-30 06:53:17 广东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秦
1.地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2生活的民族
东北的夫余乌桓,北方匈奴,西北的羌氐,南方的夷越
3.管理措施
北逐匈奴,南抚夷越,修筑长城。
设置官职管理民族事务【典官,典属国】
设置郡【把其他民族的地区纳入版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汉
基本史实
1.汉初 和亲
2.汉武帝 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
3.东汉 匈奴 南匈奴内迁 北匈奴西迁
管理【设河西四郡 还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以及在东北,西汉会设乌桓校尉 屯戍】
有利于抵御匈奴降低军费的开支,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以及推动民族交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因为秦朝的时候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然后这个汉朝的时候,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
隋唐基本史实
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礼部司 鸿胪寺
机构特点:功能细化
岭南:百越首领被册封 有助于治理岭南
边塞民族关系:突厥 党项 吐谷浑纷纷归附隋朝
边疆管理:推行郡县制,由当地豪酋大姓担任郡守县令
加强与流求的接触
唐
周围政权:突厥 吐蕃 南诏 渤海 回纥
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国力强盛,文化先进
交流方式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会盟(唐蕃会盟)
遣唐学习(南诏王)
结果:民族大交融
边疆管理机构:大都护府 都督府(由各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和刺史 但是要上统于中央政府) 羁縻州 安东南西北都护府
宋
边疆关系: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辽 西夏 金 大理 )→吸收中原王朝政治制度 治理经验 文化→交流交融
拓展:纲要上
辽:南北面官制南面官,负责汉人的农耕 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的事务,皇帝 宫廷保持草原习俗。
西夏:制度模仿北宋,一制两称
金朝:猛安谋克(兵农合一)
元
行汉法
四等人制
西藏:
封八思巴为帝师
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行省:东北 云南
试题答案:B
明
管理民族的中央机构:礼部 鸿胪寺 提督四夷馆(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经济: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三娘子)
军事:长城:防范蒙古骑兵 设置一系列军镇
在不同方位对民族进行管理(关键词:司,卫,所,土司)
在西北设置赤斤蒙古,沙洲 哈密等卫
在西南设置吐司
在东北设置司,卫,所。
卫所的官员由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接受朝廷的征调军兵
西藏
封西藏的僧俗领袖为王 法王
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
经济:贡赐 茶马贸易
清
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
西北
满蒙联姻
军事斗争平定叛乱
西藏 西宁
设置了西宁办事大臣和驻藏办事大臣,册封达赖班禅
西南
开始是沿袭土司制度,后来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