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经济学——公共产品供给
此篇导图与公共经济学有关,其内容主要依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和种类,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型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等内容来阐述公共产品供给
编辑于2022-12-20 15:42:00 浙江省公共经济学3——公共产品供给
公共产品的特征和种类
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天然产品
经济产品
私人产品
从消费的特征来区分
公共产品
和私人产品的区分:看看有没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public goods中文译名
公共产品、公共物品、公共品、共有物品
(港澳台)公共财货、公共财...
公共产品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地位
公共产品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公共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的经济学
and公共部门、公共选择、公共支出、税收收入、公共债务、政府预算、财政体制、公共企业
公共欲望的满足需要公共产品
税收和公债是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
公共部门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预算是为了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公共选择是了解公共产品的偏好
财政联邦制是为了分别提供各种层次的公共产品
公共支出是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
公共企业是为了直接生产部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主流的观点是“消费论”,也就是samuelson的技术标准
集体消费品(collective consumption goods)是指这样一种产品,任何一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某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不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减少他人的消费数量
即消费者人数增加引起的MC=0(是边际分配成本,而不是边际生产成本{生产边际成本肯定是大于零的}),如国防服务
【非排他性】
在技术上无法将“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可以排他,但是排他的成本很高。如航标灯
直接收费成为可能的有排他性,否则有非排他性?
公安局为啥不叫公安公司?或者看为啥水电局?
水电局可以有表来计量,什么时候可以有“公安表”--杭州市公安局就可以变成杭州市治安公司(就不是纯公共产品了)
加了一个表--就有了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种类
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
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俱乐部产品):非竞争性、排他性
俱乐部产品(club goods)的特点
容易排除非会员
俱乐部里的会员不受到其他会员的歧视
会员分摊相同的成本和收益
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
前者:全国居民都能享受
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由谁买单?
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公共卫生资金共同支出,居民个人不负担
公卫资金: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由国库直接拨付到卫健委
医保基金:参保人缴纳+财政补助,归医保局管理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话个人医保账户的钱
传染病可能传染其他人,其预防属于公共卫生,由财政开支
后者:仅限某个辖区居民享受
上下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权财力
常态化核酸检测,由谁买单?
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即由各地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
是否存在“全球性公共产品”
臭氧层(maybe);“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做出中国贡献”
排他性、竞争性
私人产品: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资源:竞争性、非排他性
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逐渐产生拥挤,从而减少每个消费者从中获得的效用
又称拥挤性公共产品(the crowded public goods)。如公路、桥梁、车厢、电网
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原有消费者承受拥挤成本,舒适感降低(MR)
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每个消费者的分摊成本有所降低(MC)
当MR=MC时,拥挤性公共产品的最佳规模出现了
比如堵车:不可能设卡点收费(非排他性)多一辆车就多一份拥堵(竞争性)
城市交通是一个公共池塘资源
公共池塘资源(common-pool resources)模型
假设条件
这种资源是可再生的,却又是相当稀缺的
当各个占用者依赖于公共池塘资源进行经济活动时,都会对他们产生共同的影响,每个人在考虑个人选择时,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
理论假说
如果各占用者独立行动,他们所获得的净收益总和<他们以某种方式协调行动所获得的收益
独立决策进行的资源占用活动,甚至可能摧毁公共池塘资源本身
结论
池塘资源的占用者所面临的是一个组织问题
如何把占用者独立行动的情形改变为占用者采用协调策略以获得较高收益或减少共同损失的情形
即要通过资源占用者的自组织行为来解决,而非令人悲观的“利维坦”方案或者彻底的私有化
自组织:在没有外部指令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种结构或功能
利维坦:凶猛的海兽--暗喻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
准公共产品:非竞争性、排他性
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界定公共产品的其他标准
(1)制度标准
非排他性产生的原因包含了法律上和伦理上的因素
消防服务、中小学教育具有非竞争性,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是制度上不能排他
比方说美国的私人消防
(2)产权标准
由于存在信息成本,一部分价值由于其权利界定的缺失而留在公共领域
有人提出了公共性判定系数模型
eg、中国的高速公路
平时属于准公共产品
长假期间政府以纯公共产品方式提供
(3)供给标准
我我们将所有那些其供给不是由个人的市场需求而是由集体的政治选择决定的产品,看做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对应于政府供给,私人产品对应于市场供给。因此,产品供给方式的决策,也就同时决定了物品的“公共性”
所谓“公共”与“私人”只是指不同的供给方式,而与物品本身无关
只有物品的“公共供给”和“私人供给”,而无所谓“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区分
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型
局部均衡模型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把该种私人产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
面对私人产品,消费者无法改变价格,但是愿意购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假定完全竞争市场)
纯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把该种公共产品的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
面对纯公共产品,消费者无法改变数量,但是愿意缴纳的税收是不一样的(比如国防)
需求曲线事实上是虚拟的
一般均衡模型
Σ消费两类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生产两类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边际替代率=边际转化率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X所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
边际转化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X产品,所必须减少的产品Y的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优值品
优值品概念
消费者个人偏好中对不确定性的忽视,从而不愿意选择消费的产品
如职业高中教育、水利设施等
对于公共产品,偏好没有缺陷,政府提供的原因是市场存在缺陷
对于优值品,偏好存在缺陷,即忽视自身可能遇到的种种不确定性,从而看不到这类产品对她带来的预期效用
政府提供优值品的原因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任何公共产品的供给都面临三个问题
配置:生产多少公共产品
融资:如何弥补成本
政府提供和资源提供构成两端,中间是市场提供,包括联合提供和私人提供
分配:如何分享收益
政府供给
私人部门不愿意充分供给纯公共产品,因为供给成本无法补偿
公共部门and社会公众
依法征税&依法纳税
提供&消费公共产品
社会契约论
人必须缔结契约组成国家
每个人都把一部分天赋人权让位于主权者即国家,国家拥有绝对的权威,但必须保卫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供给有两种方式
直接提供
针对纯公共产品或自然垄断性的准公共产品
如国防、福利医院、邮政、电力、自来水等
间接提供
政府购买、特许经营、政府参股、公司合作(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社会资本----承担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政府补助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回报机制
票务收入
商业零售、商铺、广告、通讯设施服务、提款机设施服务等
票价差额补偿
财政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航港地铁支付协议票价与清分票价间的差额部分
公共供给≠公共生产
公共供给可以私人生产
政府供给的效率
配置
配置低效率:官僚为追求自身利益,过多的征税,过少的供给公共产品
X-无效率:公共部门缺乏追求成本最小化的轰击造成的资源浪费
在中国,加强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
融资
强制性的税收会出现超额负担
分配
所有成员都面对统一的供给量,无法使消费者满足各自的偏好
即消费公、私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生产两类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市场供给
以提高供给效率为目的,将试产意识和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
私人供给
具有价格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完全以个人或私人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组织生产及供给
公共产品私人供给:主体是个人或私人企业
公共产品市场供给:主体依然是政府,可以创办公共企业,也可以与私人企业合作
如果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互补品关系,就有可能实现私人供给
联合供给
政府与私人企业,以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经费补助、协议回购等形式,组件“准一体化”的组织进行供给
市场化供给的效率
配置:合理的收费为产品供给量的决定提供依据
融资:收费代替税收,超额负担可能减轻
分配:所有成员选择的公、私产品组合,能满足各自的偏好
自愿供给
供给主体愿意承担公共产品的成产与供给成本,容忍甚至鼓励别人“搭便车”消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