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经济学——政府规则
本篇导图与公共经济学有关,其内容主要依据政府规则的主要内容,政府规则的目的以及实行规则的领域与转型期政府规则的改进来阐述政府规则
这是一篇关于金融学6——金融市场的思维导图,金融市场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急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此篇导图与公共经济学有关,其内容主要依据财政体制的概念,中央与地方财力的划分以及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等方面的内容来阐述财政体制
本篇导图与公共经济学有关,其内容主要依据公债的发行与规模,李嘉图等价定理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阐述公债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公共经济学7—— 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
规制无处不在
政府规制(government regulation)---政府管制,政府监管
政府运用公共权力,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对个人或组织的活动进行直接干预的行为
微观规制VS宏观调控
直接规制VS间接调控
1、准入规制
禁止
不允许特定的经济主体从事某种活动
如禁止恒产链霉素,禁止毒品的生产与交易
特许
允许特定的经济主体从事某种活动
如采矿,驾驶汽车
注册
工商注册登记,机动车注册登记等
2、价格规制
限定最高价
防止企业谋取垄断利润
限定最低价
如防止用水过度,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规定公正报酬率
实际报酬率>公正报酬率----降价
实际报酬率<公正报酬率----升价
3、数量控制
投资控制
规定单个企业最低或最高固定资产投资数量,防止投资过多或过少
产量限制
一般适用于对农产品和自然资源领域的规制
如限制开采煤炭、地下水、黏土等
4、质量规制
颁发质量标准
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如食品,药品
颁发技术标准
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并控制负外部效应
如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伤亡率
提供信息
要求厂商明码标价或提供真实的产品标识等
政府规制的目的
1.公益理论
为了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政府才实行规制
反垄断就是维护公众利益
如在自然垄断行业:
准入规制:允许独家供应
目的:生产效率
价格规制:允许以AC定价
目的:配置效率
2.俘虏理论
在许多情况下,规制价格往往高于成本,被规制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促使政府实行规制的,正是被规制者本身
规制的决定者(立法部门)和执行者(行政部门)会被被规制者(垄断行业)所控制
为何规制者会被被规制者控制?
政府控制企业的价格必须了解企业真实的成本
企业常常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虚假成本
因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查证的交易费用过高
俘虏理论对于某些规制缺乏解释力
如产品质量规制、环境规制,并不是利益集团压力的结果,旨在维护公众的利益
任何单一的理论去解释政府规制,都显得苍白无力
实行规制的领域
1、自然垄断行业
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
某种自然因素决定的,某一产品由单个企业经营,成本最低
垄断:行业中只有一个或者极少数厂商的市场组织
自然垄断:独家生产或供应,比多家生产或供应成本更低
要素垄断:企业独占资源、技术、信息
行政性垄断:政府庇护某企业独家生产或供应
法令性垄断:烟草专卖
这种观点以规模经济为理论基础
规模经济:随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现象
自然垄断行业还有沉没成本的可能
沉没成本(sunk cost):市场主体已经付出,一旦退出就无法收回的成本
沉没成本与资产的流动性有关,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专用性强,沉没成本多
在沉没成本较大的情况下,如果由多个企业竞争,可能两败俱伤
(在小镇的公交站等车,迟迟不来后想打车)
同等级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沉没成本
反垄断
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价格规制:政府部门规定某些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最高售价
回报率规制:政府部门以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为基础,对垄断企业的产品指定一个最高限价
实施反垄断法:认定限制贸易、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等行为是非法行为,并予以惩罚
垄断行业改革“三破”
过时的、假冒的或本来就是垄断性行业中的竞争环节,要坚决破
不合理的行政垄断,要坚决破
阻碍和限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如价格操纵、厂商串谋、垂直约束、纵向一体化、掠夺性定价和搭配销售等,要坚决破
垄断行业改革“三不破”
真正的自然垄断性环节不破,弹药实行一定范围的市场竞争
真正的法令性垄断(如烟草行业)不破
在竞争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中不破
##ABS融资
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ABS融资模式
资产证券化模式与传统的银行贷款相比有几个优点
相对银行贷款利率,发行债券的利率更低,可以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它以特定项目资产进行直接融资,比银行贷款更快
由众多投资者购买债券,分散了由单一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
2、信息不对称领域
通过规制,降低搜索信息的成本
如果上市公司通过使股民上当受骗而获利。股民可诉诸法律,但这样会付出很高的代价
有时候消费者也不可能轻易地收集到信息
信息不对称领域的政府管制
如果消费者有能力评价信息,要求厂商发布信息(如标识)
若果消费者没有能力评价信息,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
3、公共资源稀缺领域
稀缺的公共资源不加保护,就会被滥采滥用,出现“公地悲剧”
因此,要通过颁发许可证等方式特许经营
转型期政府规制的改进
问题
1.规制越位或缺位
打着“规范化”的旗号,大搞检查、评比
需要规制又缺乏规制,如城市“广场舞”噪声
2.规制者也是垄断者
规制机构本身便是经营行业的主管部门,政企合一
部门内企业与部门外企业在经营业务等方面发生矛盾时,主管部门的政府机构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裁判
出路
1.放松经济性规制
破除行政性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如允许民营快递公司与EMS业务竞争
2.引入激励性规制
采取特许投标、价格上限等方式,诱导企业提高经营效率
特许投标
政府通过投标竞争,将垄断市场的特权授予承诺以更低的价格和最优质量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在一定时间以后再次举行竞争投标
阶梯定价
把水、电、气的户均用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段定价计费
3.加强社会性规制
加强环境保护、消费者保护、产品质量、工作场所安全、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政府规制
通过一些新的规制机构和规制方式来加强对环境、生态、食品、医药、生产安全方面的监督和查处
4.提升规制能力
规范政府规制权利
规制权利的授予和行使需要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和监督
人大决定规制
行政机关执行规制
企业和个人接受规制
政府规制与行业自律的协同
行业协会的作用
与政府沟通,将行业信息传递给政府
通过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内部管理
与消费者沟通,不断完善行业内部管理制度
放松规制的理由
1.自然垄断的重新认识
范围经济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并无直接的联系
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其生产过程可能不存在规模经济,但是可能获得范围经济
一个工厂用较大规模只生产某一种产品可能会产生规模经济,但是不能获得范围经济
当具有范围经济时,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若下降:强自然垄断,实行规制
若上升:弱自然垄断,引入竞争
可见,政府规制的范围被新认识狠狠缩小
在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成为可能
自来水--制水与供水分离;管道燃气--制气与供气分离;电力--发电与供电分离;热力--制热与供热分离...具有网络业务性质的领域仍需垄断经营
制水、制气、发电、制热等领域,可以竞争,也可以民营化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领域,只能垄断经营,但可以民营化
2.过高的规制成本
立法成本
如调研成本、制定成本等
信息收集成本
如要掌握企业的真实成本所必须耗费的成本
实施规制成本
如规制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
规制时滞
需要规制时,来不及规制;不必规制时,又难以停止
3.大量的寻租活动
在规制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失去作用,谁获得特许权和经营权,谁就获得垄断地位,就能获得垄断利润
企业会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寻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