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技能课程 思维导图 窝洞的命名
有关于口腔技能的一系列课程,1908年G.V Black以龋损发生的部位为基础,将窝洞分为I-V类,该分类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窝洞分类法。
有关牙体牙髓病学第3章——临床表现与诊断的导图,重点明确,结构清晰,方便记忆,一起来看看那把!
有关牙体牙髓病学第1章——龋病学概论的导图,重点明确,结构清晰,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口腔技能的一系列课程,使用的时候需要钥匙的配合,把钥匙的手柄拉一下,对准手机头背面的孔插进去,钥匙另一端卡住手机头的凸起部分,把车针插进去,顺时针旋转就可以拧紧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口腔技能小组课程 窝洞的命名
前言
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照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型,以容纳和支持充填材料,达到恢复牙齿外形和咀嚼功能的目的,所制备成的洞型称为窝洞
临床常用的窝洞分类方法
1908年G.V Black以龋损发生的部位为基础,将窝洞分为I-V类,该分类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窝洞分类法
由于龋损部位的多样化,Black的分类法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有学者将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发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列为VI类洞
G.V.Black分类
I类洞
所有牙面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磨牙和前磨牙的牙合面洞
上前牙腭面洞
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
下磨牙颊面洞
上磨牙腭面2/3的腭面洞
上磨牙腭面洞
II类洞
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III类洞
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IV类洞
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V类洞
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VI类洞
前牙切嵴、后牙牙尖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补充
口诀
点隙裂沟为一类,后牙邻面为二类,前牙邻面为三类,累及切角为四类,颈部龋损为五类,切嵴牙尖为六类
窝洞的命名
原则
以其所在的牙面命名
牙面用其英文首字母表示
M(mesial surface)
近中面
D(distal surface)
远中面
La(labial surface)
唇面
B(buccal surface)
颊面
L(lingual surface)
舌面
O(occlusal surface)
面
I(incisal margin)
切缘
P(palatal surface)
腭面
例如近中面可记录为MO
窝洞由洞壁、洞角和洞缘组成
洞壁
分为侧壁和髓壁
侧壁是与牙面垂直的洞壁
髓壁位于窝洞底覆盖牙髓,与牙长轴平行的髓壁又称为轴壁
洞角
洞壁相交形成洞角
分为点角和线角
两壁相交为线角,三壁相交为点角
洞缘
窝洞侧壁与牙面相交构成洞的边缘
也称洞缘角或洞面角
抗力形和固位形
备洞按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原理预备固位形和抗力形,防止修复材料松动、脱落和修复体及牙折裂
抗力型是使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获得足够抗力,在承受正常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
抗力形预备应使应力均匀分布于修复体和余留牙
窝洞的抗力形结构
洞深
是修复体能够承受正常咀嚼压力的最小厚度
洞底建立在牙本质
牙合面洞
1.5-2mm
邻面洞
1~1.5mm
釉牙本质界下
0.2~0.5mm
银汞合金最小厚度
1.5mm
不同材料要求的洞深不同
盒状洞型
最基本的抗力形
基本特征
底平、壁直与洞底垂直、点线角圆钝
咬合力均匀分布,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阶梯结构
分散牙合力,保护牙髓
轴髓线角圆钝,龈壁与牙长轴垂直,深度>1mm
窝洞外形
形成圆缓曲线,避开尖、嵴
去除无机釉和避免形成无机釉
侧壁应与釉柱方向一致
薄壁弱尖的处理
外形扩展超过颊舌间距,需降低高度,并作牙尖覆盖,以减少合力负担
窝洞的基本固位形结构
鸠尾固位
用于双面洞
是机械固位结构
这种固位形的外形似斑鸠,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借助于峡部的扣锁作用防止充填体从与洞底呈水平方向的脱位
梯形固位
邻牙合洞的邻面预备成龈方大于方的梯形,防止充填体从与梯形底边呈垂直方向的脱位
侧壁固位
最基本的固位形,防止充填体侧向移位
要求
足够深度,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型
倒凹固位
防止垂直向脱位,一般做在牙尖的下方,以0.2mm为宜,注意洞深